【摘 要】
:
静 默 读过一首诗,写的是雪。关于在纷纷扬扬的雪中,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浮现又消失的间断回忆;关于在雪闪亮的寒意中,想起《大屠杀》的恍惚的思绪。 最后的一句是:“那一年我3岁,母亲抱着我,院子里有一棵树。后来我们不住在那里,母亲在1982年死去。”像轻轻的一声叹息。 最强烈的感动,如同风暴的中心,不是呼啸倾诉,而是奇异的静默。 寂静中爆发出来的凄厉声响,和凄厉的声音消失之后的无边寂静,都会
其他文献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很久以前读过的余光中先生的诗,悄然滑过心间。小时候读诗是偏爱李白的,那份仗剑天下的侠客情怀,像极了穿越剧中深情而风度翩翩的男主角。初中读了更多的书,才渐渐了解杜甫,他的沉郁,他的哀愁。时间久了,竟也隐隐心疼起他来。 盛唐的风吹过千年,流过时间,万事万物都化作前尘,而只有他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泻进诗里,只一捧古卷,却眉眼如故。 很多人将李白和杜甫作
亲爱的95后: 你们好! 那是幼年时,你依偎在他温暖的怀抱,你说功成名就长大后,带他云游四海、山珍海味。 那是少年时,你离他而去,屏蔽所有信息,留他一人在岁月里形影相吊,连你的近况也不得而知。 你说屏蔽父母是给双方留下互相尊重的空间,他不懂你的喜怒哀乐,老古板的思想和你没有半分共同语言;可你又是否知道,你外出学习打拼,致富猎名,社交网络是他们唯一了解你的方式。 时移事变,沧海桑田。他是你
最近,在这个特殊的年纪,我遇到了一个我不愿面对的问题。我优柔寡断,思虑再三,迟迟都不愿意做出选择。 已是期限的最后一天。 晚上,独自一人走在乡间小路上。这是一条被人踩出来的路,在我眼中弯弯曲曲,杂草丛生。皎洁的月光洒在远处的白樺林上,如一支支白色蜡烛被点燃,催促我做出决定。 余光一隅中,一个精致的小院映入眼中,相比隔壁打牌下棋人的大院,它显得那么雅致。小院的菜畦十分规范,瓜架搭得十分整齐,我
河北省保定市同济中学是经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审核批准设立的全日制高级中学,1994年由河北省保定市老教师协会创办,2016年5月并入远飞教育集团旗下,是河北省保定市区建校最悠久的学校之一 学校创办24年来,本着“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多元成才、享受成功”的育人战略,实行以“孝文化”为核心的感恩教育,规范道德于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实施“阳光普照”工程,创新激励机制,做好做实“潜质生”转化工作;尝试
风中氤氲着一股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带有苦香,令人回味。 那些曾经以为会渐渐淡忘的事,在这一刻,从记忆中拉扯出来,像黑白电影,映出一个熟悉的世界。 厨房里,老灶旁。柴火噼啪地烧着,灶台四四方方,活像一个老实人。不一会儿,包子出锅, 不一会儿,包子出锅,外公拿出笆斗,把蒸笼布铺在笆斗内。父亲把笼翻过来,将包子倒入其中。很快,厨房充满白雾,人在其中就像飘游太空似的。 屋顶上,烟囱处。
冬深,夜归人群的熙攘往来中,一位骑着三轮车的女人,穿戴严实,难掩一日劳作后的疲惫。她的一只手捧着一束百合,那团白,如月华,又如清辉,暮色中惊人眼目。借着那团皎白,女人的眉目也明晰起来:那是一副波平浪静的面孔,有过岁月深耕过的痕迹,却无惧无畏,万山如夷。 即便被生活覆以困頓与劳乏,但心中仍须怀有美好。这种对美好和温暖的参与,便是对生活意义的采掘。而这种权利,人皆有之。 一日之晨,常能早早唤醒我,
执刀直冲,线条苍劲有力;断而再起,笔势老辣自如。 年幼的我趴在书桌上,看爸爸握着刻刀,眉头微蹙,细长尖利的刀口滑过平滑的石面,留下浅浅的痕迹。白色的粉末积在两旁,吹一口气,便消散了,像一声叹息消逝在风里。 “丫头,帮爸爸拿下印泥。” 我屁颠屁颠去拿来印泥。看爸爸用刷子清理了石粉,小心地蘸满,又轻轻落在纸上。饱满而热烈的红,浅淡而沉稳的白,落在纸面上,像是一支在你的心底缓缓淌过的筝曲。然后,他
适用主题:认知差异;眼界决定境界;认识自我;知识更新…… 如果你问我,上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世界远比想象的大。 上大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湖南。在我小时候,橘子洲头、韶山、花明楼、岳阳楼,以及隔壁省的井冈山、萍乡等等,都是春游的当然选择,大家也以此为豪。再长大一点,又有无数长辈、无数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在教导:中国革命中湖南人居功至伟,湖南人杰地灵,自古“敢为天下先”。凡此种种,都让我
如今的我坐在电视机前,满怀着激动和自豪收看着风靡全国的纪录片——《航拍中国》,欣赏着这千年古国的绚丽多姿。 当飞机在海南上空盘旋,碧蓝壮阔的海洋与万里无云的天空相映成辉,零零散散的海鸥从海的彼岸飞翔而来。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飞机向北飞行,来到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杭,西湖美景仙气缭绕,让我瞬时想起了许仙白娘子的传说;还有那秀美如画古香古色的苏州园林,让我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
最近,高晓松在综艺节目里,分享了他和朴树之间的一个小故事。早年间,国内有一段时间唱片业特别不景气,高晓松又因为去国外学习,在行业内过气了。高晓松曾厚着脸皮,主动跑到音乐公司寻求合作,但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先向朋友借点钱过渡一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朴树,因为高晓松认为朴树人很真实。于是高晓松找到朴树,想借15万元。 樸树不爱说话,就回两字:账号。紧接着高晓松就收到朴树打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