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都能累此身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刀直冲,线条苍劲有力;断而再起,笔势老辣自如。
  年幼的我趴在书桌上,看爸爸握着刻刀,眉头微蹙,细长尖利的刀口滑过平滑的石面,留下浅浅的痕迹。白色的粉末积在两旁,吹一口气,便消散了,像一声叹息消逝在风里。
  “丫头,帮爸爸拿下印泥。”
  我屁颠屁颠去拿来印泥。看爸爸用刷子清理了石粉,小心地蘸满,又轻轻落在纸上。饱满而热烈的红,浅淡而沉稳的白,落在纸面上,像是一支在你的心底缓缓淌过的筝曲。然后,他珍重地将青石放进垫了海绵的盒子里,再放进柜子里。
  春去秋来几载,天边云卷云舒,梅树的叶愈见浓密。阳光的酒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片绿里。
  我已经认字了,趴在爸爸的对面,看他停了刀,就将石头拿了过来。很奇怪的字。字体平止匀落,每个拐弯都有极美丽的弧度。“我心安得如顽石。”爸爸指着上面的字,一个一个念给我听。
  “如什么石——我心安?”
  “从右边往左边念呢。跟语文书上的是不一样的。”爸爸摸摸我的头,突然提议,“要不要玩石头?”他打开柜子,取出一个大盒子,里面是各色的印章。“这是你爷爷留给我的。封门青,很好的石头。我教你篆刻吧,学会了,这块石头就给你刻。”
  描稿、反拓、刷水、压印,一遍一遍。
  揭稿、修描、处理、钤印,永无止歇。
  纸笔刀石四件工具交替的生活乏味冗长,我不愿再徘徊纠结于方寸之间,同桌古筝比赛拿了第一名,隔壁家的小男孩也得意洋洋地向我炫耀新作的水彩画。而我只有篆刻,一把普普通通的刀和一块并无特点的石,让我失去了比较的资本。尽管爸爸告诉我:“喜欢什么就坚持去做,走自己的路,不必在意别人过得如何。”
  走神时,笨拙得划破了自己的手指,我愤怒地丢下了印章就出了门。渗透了鲜血的纸巾在风中展开,像一枚印章。我松开手,目送它被风带走,渐行渐远。
  假期旅游,在一个古朴的小镇里,我路过一家小店,店内古旧的素琴,散发着古朴雅韵,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挂在店内最显眼的位置,工笔勾描的国画传神写意。
  忽然想起了什么,接近小巷尽头时我狂奔回去,终于在斜陽下找到了它。只是一枚鲜红的印迹,描在小店的牌匾上,但那字顺序反了。原来它也一样孤独,在五千年文明大陆上独自奔跑。
  行色匆匆的大街上,我的心如花瓣被手指揉碎,渗出鲜红的汁液,有酸涩的香。
  打开柜子,翻出当年那枚印章。举起它对着斜阳,光透过来,我看见在时光长河的上游,依然稚嫩的我,天真好奇的眼睛明亮。
  穿插,并笔,挪让,呼应,盘曲,变化。
  手已经生涩了许多,然而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技巧,我都记得。
  疏可走马,密不容针。
  多巧者,参之以拙;多拙者,参之以巧。
  繁者不使之觉其繁,少者不使之觉其少。方寸之间,竟是大千世界。
  刀石相碰,有轻微的响,像拨动已久的弦,在心底传来数百年前久远的回声。一湖碧水被惊起一丝儿涟漪,又归于静谧,时间也近乎凝滞。
  青石上径迹蜿蜒成路,惟我一人踽踽独行,竟不再孤独。我会一直向前走,哪怕没有尽头。
  石粉一点点掉下来,忽而一道光透进来,我清楚地看见它们在空气中漂浮。我不知道让我心底发出莫名感动的,是那细小的粉末,还是它背后忽而到来的光?亦或是,顺着光看见的,梅枝开遍。
  梅树是那样苍老,而梅花是那样温润而柔嫩,在我的视野中模糊成一片嫣红,书写于茫茫白雪之间。
  我学着爸爸专注的样子,刷去最后一点灰,然后蘸上印泥,轻轻摁在纸上。
  顽石未老,印泥如新。依然是那样鲜亮的红,纯粹而骄傲。
  有好都能累此身。
  (指导教师:王芹/编辑:王莹)

评点:葛平


  “有好都能累此生”化自《楞严经》“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大意是不管哪门爱好或者艺术,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都要穷尽心力才能做到好。这篇文章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情节设计巧妙,以“讲故事”的形式达到了“讲道理”的奇效。作者善于剪裁,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现故事的曲折隐微之处。如爸爸念“我心安得如顽石”这一情节,看似闲笔,却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他对篆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我的熏陶,与题旨不谋而合。
其他文献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概是寒窗苦读十二载梦寐以求的学业理想。然而,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8名考生明明高考成绩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却集体放弃了这两所名校的志愿,而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  对此,校方没有用“感恩母校”的方式绑架高分考生的志愿选择权,没有屈从于评比、声誉等私利;家庭,亦给了这些考生策马扬鞭、放飞梦想的开阔空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的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得到的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做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
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的方式,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思考,是教育的一种进步  最近,一篇名为《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其展示了5份清华附小6年级小学生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篇篇“惊艳”。比如在《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中,作者通过大数据分析,把苏轼所有诗歌梳理了一遍,得出各种关键词,还把这些关键词和苏轼生平联系在一起,资料翔实、堪称惊艳。  无论是对选题的把握,还是对数据的分析,这些孩子
大师远去。  2018年11月17日上午,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这位有“中国核司令”之称的一生为国铸盾的学者,当年挥别英伦毅然回国。促使他作出这个选择的,源于一声“炮响”。  程开甲彼时所处的时代,日本侵华,大好河山被日本铁蹄践踏。到英国爱丁堡留学后,却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  很久以前读过的余光中先生的诗,悄然滑过心间。小时候读诗是偏爱李白的,那份仗剑天下的侠客情怀,像极了穿越剧中深情而风度翩翩的男主角。初中读了更多的书,才渐渐了解杜甫,他的沉郁,他的哀愁。时间久了,竟也隐隐心疼起他来。  盛唐的风吹过千年,流过时间,万事万物都化作前尘,而只有他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倾泻进诗里,只一捧古卷,却眉眼如故。  很多人将李白和杜甫作
亲爱的95后:  你们好!  那是幼年时,你依偎在他温暖的怀抱,你说功成名就长大后,带他云游四海、山珍海味。  那是少年时,你离他而去,屏蔽所有信息,留他一人在岁月里形影相吊,连你的近况也不得而知。  你说屏蔽父母是给双方留下互相尊重的空间,他不懂你的喜怒哀乐,老古板的思想和你没有半分共同语言;可你又是否知道,你外出学习打拼,致富猎名,社交网络是他们唯一了解你的方式。  时移事变,沧海桑田。他是你
最近,在这个特殊的年纪,我遇到了一个我不愿面对的问题。我优柔寡断,思虑再三,迟迟都不愿意做出选择。  已是期限的最后一天。  晚上,独自一人走在乡间小路上。这是一条被人踩出来的路,在我眼中弯弯曲曲,杂草丛生。皎洁的月光洒在远处的白樺林上,如一支支白色蜡烛被点燃,催促我做出决定。  余光一隅中,一个精致的小院映入眼中,相比隔壁打牌下棋人的大院,它显得那么雅致。小院的菜畦十分规范,瓜架搭得十分整齐,我
河北省保定市同济中学是经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审核批准设立的全日制高级中学,1994年由河北省保定市老教师协会创办,2016年5月并入远飞教育集团旗下,是河北省保定市区建校最悠久的学校之一  学校创办24年来,本着“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多元成才、享受成功”的育人战略,实行以“孝文化”为核心的感恩教育,规范道德于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实施“阳光普照”工程,创新激励机制,做好做实“潜质生”转化工作;尝试
风中氤氲着一股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带有苦香,令人回味。  那些曾经以为会渐渐淡忘的事,在这一刻,从记忆中拉扯出来,像黑白电影,映出一个熟悉的世界。  厨房里,老灶旁。柴火噼啪地烧着,灶台四四方方,活像一个老实人。不一会儿,包子出锅,  不一会儿,包子出锅,外公拿出笆斗,把蒸笼布铺在笆斗内。父亲把笼翻过来,将包子倒入其中。很快,厨房充满白雾,人在其中就像飘游太空似的。  屋顶上,烟囱处。
冬深,夜归人群的熙攘往来中,一位骑着三轮车的女人,穿戴严实,难掩一日劳作后的疲惫。她的一只手捧着一束百合,那团白,如月华,又如清辉,暮色中惊人眼目。借着那团皎白,女人的眉目也明晰起来:那是一副波平浪静的面孔,有过岁月深耕过的痕迹,却无惧无畏,万山如夷。  即便被生活覆以困頓与劳乏,但心中仍须怀有美好。这种对美好和温暖的参与,便是对生活意义的采掘。而这种权利,人皆有之。  一日之晨,常能早早唤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