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著走进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anl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8-01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樱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燕子飞了又回,回了又飞。自从登上三尺讲台那一刻起,每每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清纯的笑脸都会让我感动不已。回首十余载的风风雨雨,我都难以名状,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我教学中的一点点收获和大家共享。
  当莫言摘取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刻,中国这古老神秘的国度吸引无数人的关注。文学这神秘的领域如今又一次彰显了它的魅丽。让名著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写作欲望己成为中小学教师必做的功课。
  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个人收获良多,一点经验欲与诸位同仁共享,旨在抛砖引玉:
  首先,引导学生读书,尤其是名著的热情,在这里所要读的名著,作为老师必须要认真筛选既要适合学生的口味又要有一定的启迪,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笛夫的《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弗特的《格列夫游记》等一系列的励志书籍对孩子们来说非常必要。为了使孩子对这类书产生兴趣,我可谓煞费苦心,在班级的多媒体教学中播放动画片,进而又播放电影,在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之时,我把握时机趁热打铁,告诉孩子们动画片,电影都是改编的,书本身的艺术魅力是动画片,电影无法取代的,孩子们便争相去和家长汇报,我又即时建议家长指导学生再读名著,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再给学生规划好时间,一不应因为过于贪恋书而把握不好功课,二读书过于粗略而没有任何收获。以上两点都是不可取的,应在阅读中感受读书的快乐,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开展第二课堂进行读书比赛,让名著走进课堂可不只是学生机械看书而应是对书的主旨的把握,这里,每周让学生把自己读的书介绍给其他同学,看谁介绍得详细,然后由同学打分,评出优秀者给予班级的最高奖励。对于同学对书中有争议的地方可以采取研讨的方式,组织同学开展辩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老师总结时应对双方都给予肯定,对学生一些偏激的观点加以开导,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真真正正把握名著的要旨和内涵。使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锻炼,一举两得,适应素质教育的潮流。改变小学生只知写作业和一味地补这儿补那儿的不良现状,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极快的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品质决定素质。授之以鱼仅得一餐之饱,不如授之以渔,或许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吧!
  再次,让阅读引导作文,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一大难关,但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阅读与作文之间的关系。其实可以这样说,阅读与作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给作文以借鉴:作文给阅读以指导。当名著走进课堂学生先读然后把握名著要旨,进而再应用于作文使作文有所提高,苦于写作难的一系列问题将会被彻底解决,用阅读来引导作文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这也是我近几年经过和同事探讨,课堂教学实践而得出的。
  一、摘抄
  在阅读时从书中摘录一些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句子进行反复品味,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量,在写作文时可以当作素材以提高作文的含金量。作文不再枯燥无味,用字用词不再平淡无奇。
  二、赏析
  随着阅读量的逐步增加,摘抄的词语句子的逐渐增多,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应不断反思词语运用好在何处?句子运用妙在何处?阅读这时就不再是单纯的积累而变成一种鉴赏。
  三、仿效
  反思之后产生的问题须不断的深入研究,当问题解决之后,学生就应仿效相关词语,句子进行创作,然后开展练笔,用手中的笔来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大到社会百态,小到家长里短,成长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作文也就在这种训练中不断提升。
  最后,名著在课堂中拓展延伸,读名著讲名著品名著让名著不再寂寞,指导学生读讲品之后我们的教学并未就此结束,我们应引导学生如何体会作品意境,名著为我们营造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在这种场景中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在这里鉴于学生的年龄较小采取开放式研讨,只要能够说出即应给予鼓励让其继续深入,另外也应鼓励学生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上网查寻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相关信息,既动手又动脑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名著在此也就发挥了它的作用,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走进了我们的学习生活,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其实也极为重要,这也是我们让名著走进课堂的根本目的。
  三寸舌,三寸笔,三尺讲台,三千桃李。
  十载风,十载雨,十载树木,十万栋梁。
  相信我们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教育就是不断创造奇迹,变腐朽为神奇,变不可能为可能,以上几点拙建仅为我个人愚见,也存诸多不足之处,望诸同仁不吝赐教。
  教育,当我二十岁时是一种体会,三十岁时又是一种体会,四十岁时还是一种体会,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呢?我想一直到死我也不会真正的体会教育,因为教育是神圣的,这也是教育的真正魅力之所在吧!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造性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3、积极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培养 激发 启迪 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0-02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对所教的内容不十分感兴趣,学生在学习中还没有真正做到学习自主。要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其创造潜能。我们只有用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58-02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巩固课改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那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种很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1-02  高中三角函数这章节的公式很多,学生刚学完时对公式的应用及其变化特征很容易混淆,三角符号与正负号经常写错,将三角函数公式拟人化记忆,只需记住两个人物特征,就可以分辨出公式中细节特征,将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难题,势必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体会数学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4-02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大,农村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提高,基础设施逐渐趋于完善。譬如,不少学校安装了多媒体及远程教育等设备,在教学上不断地使用起现代科学技术来。自从我校设置了多媒体教室以来,很多老师都主动地到多媒体教室上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5-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对他们来说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学科,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和兴奋的心理,如果从一开始就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6-02  数学是初中学生的一门必修文化基础课。根据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要求,能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大多数初中生对数学缺乏应有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因此,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进行了简单分析。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67-01  教学理念的碰撞、课程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带来的新气息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无不向每一位实验教师提出了挑战。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一、设计体现“快乐”的教学内容  1.挖掘教材中“快乐教学”的突破口  上好一堂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