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成资源,演绎灵动课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63543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生成性教学,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本文从生成资源对于课程资源、课堂互动、多元评价等诸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旨在构建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从而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春意盎然,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动态生成资源 课程资源 课堂互动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68-01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上,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会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这就是学生的动态生成,是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才能让课堂绽放精彩,从而激活学生主体的道德潜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捕捉动态生成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回放】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 第七课《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师: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有的人却被利欲熏心,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不诚信的现象存在,你能用你的火眼金睛找出来吗?
  生:有人为了赚大钱,出售假烟假酒。
  生:有人制造假币,扰乱社会秩序。
  生:做生意的人会缺斤短两。
  ……
  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都做了相应的评价。此时,又有一学生说道:“**同学上次答应给我一个……,可是后来没给我,他也不讲诚信。”
  师:答应别人的事可要做到哦,况且这也是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呢。
  【评析】这一环节,尽管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了评价,并且没有过激性的语言,没有指责那位说话不算数的同学,但个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伤害了那位同学,因为后来那位同学一直情绪不高,嘴里还喋喋不休,对这件事耿耿于怀。其实,这就是一个学生的动态生成,完全在教师的预设之外。教师如果能捕捉好这一动态生成,并加以巧妙处理,让那位同学针对这一件事进行解释,为什么没能兑现诺言的,是来自父母的阻力,还是内心的不舍等等,继而让学生明白不要轻易的许诺。这样的话便能形成跟品德课程相关的新的课程资源——“学会解释”和“不要轻易许诺”。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品德课程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再如,我在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 第11课《塑料和我们的生活》,学生讨论塑料制品及其特点时,有一个孩子提到发现塑料瓶底有一个三角形标志,里面标注着不同的数字。显然学生这一问题的提出,大大超出了我的预设,可我没有忽略学生的这一生成,顺势介绍了一些PP材质的塑料。课后我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查阅了资料,在第二课时,补充了新的课程资源——“揭开塑料瓶底数字的秘密”,我发现学生对这一话题兴趣很浓厚。
  二、活用动态生成资源,生成新的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是每堂课的必须品。真正的互动交流是相互之间产生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并非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我问你答的那种表层现象。
  【课堂回放】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 第八课《擦亮眼睛》
  师:同学们,在你们周围有哪些迷信现象呢?
  生:算命、看手相。
  生:床头别桃枝也是迷信现象。
  生:大门悬挂照妖镜。
  师:你们说得都对,还有吗?
  生:供祖宗也是迷信现象。{还没等老师做出回应,学生们便打开话匣子,像炸了锅似的争论开了}
  生:供祖宗不是迷信现象,是对死者的尊敬。
  生:尊敬死者是应该的,可是烧纸钱就是迷信,难道死人还要用钱吗?
  生:就是,人都死了,还要用什么钱啊,这就是迷信,而且还污染环境。
  生:可我们总得祭奠我们死去的亲人啊。
  生:可以扫扫墓,献上一束花啊,干吗非得烧纸钱呢?
  ……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辩论很精彩,你们开展了一个小小辩论会啊!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执教老师处理的很巧妙。当学生出现争论时,教师没有因为要体现自己的“权威”,立刻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顺水推舟,由孩子畅所欲言。打破了传统的由教师组织的“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互动形式,而是由学生自由发挥,主动发表意见的辩论式课堂。况且,“辩论”这一形式也是品德课堂中经常采用的让学生明事理的一种方式,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三、重组动态生成资源,生成多元发展性评价
  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如果把品德教学的内容比做一个地球,那么评价或许可以称作撬动这个地球的支点。品德课程倡导在一种生活、自然生活情景中捕捉真实的德性信息,进行个性化发展评价。
  【课堂回放】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 第十课《父母的疼爱》
  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家长做家务的辛苦与不易,从而引导学生多关心/体谅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课堂上开展了这样一个活动。
  师: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很美的散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妈妈的爱》。
  生自由阅读这篇散文。
  师:从这篇散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妈妈的爱无微不至。
  生:妈妈的爱无处不在。
  生:老师,我觉得妈妈的爱还是一杯热牛奶。我晚上作业做晚了,妈妈都会给我冲一杯热牛奶。
  师:你说得真好,你的感情真细腻,你感受到了你妈妈的爱。其他同学呢?
  生:妈妈的爱是一堵挡风的墙……(学生具体描述了事件)
  ……
  【评析】课堂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品德课程的评价是要引发学生最多的思考,是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寻找贴近生活的细节,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上述案例中,教师有效重组了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妈妈的爱是一杯热牛奶”这相当于是散文的续写,诱发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继续续写这篇散文,使得评价与实际生活接轨,评价与情感体验结合。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需要我们教师巧妙的处理。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只要我们作教师的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课堂生成资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课堂教学就因动态生成,而变得更加优化,更加丰富而多彩。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
其他文献
【摘要】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表现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笔者结合自身《autocAD》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认真探究教学方法、科学建立学习目标、全面进行课堂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构建CAD课程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CAD课程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
期刊
【摘要】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耗时费力效果差。主要的原因是教师重知识灌输,轻视阅读文言文能力培养。我就多年来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谈谈个人的感受:文言文教学以重视朗读为主线,抓好词语积累与翻译和课文理解两个基本点,按照这样的三部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在教学中重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朗读 积累与翻译 课文理解 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摘要: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主要有课程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从新旧知识的同化、思维、研究能力的培养、知识硬块的消化、解题思路的掌握、自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加强教学,达到克服差异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差异 方法差异 教学措施     初中毕业学生升入高中学习,普遍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初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存在着差异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处理好这些差异,顺利实现初、高
摘要:本文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关于听觉的培养与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挥想象力,发展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关键词:聆听 想象 思维 多样化    音樂欣赏是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实践活动。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音乐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
通过设置生死单元和Bao-Wierzbickis准则模拟荷载对节点造成的损伤、碳纤维加固以及再次加载的历程,并获得理想的计算精度.对主、支管直径比β介于0.63~0.76,主管半径与壁厚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66-02  文本意识,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等文本内容自觉关注的心理倾向。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实际上,许多语文课堂讨论、表演、无休止的拓展延伸,往往背离语言文字而言其他。人们又呼吁:关注文本。于是,课堂书声朗朗。这是个好现象。接着,变着花样的朗读充斥课堂
资产证券化是随着金融改革深化而出现的经济产物,既是企业自身融资行为的具体形式,又是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的具体内容。从2005年第一笔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至今,我国资产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