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及其禅意探析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TA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诗有无数耀眼的诗词家人,而王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禅意而被人们所牢记,王维诗歌的禅宗之源是其诗歌创作的基础。王维在诗歌创作中把自己的禅宗思想自然而然地贯穿于诗歌之中,无论是在诗歌的主题上,还是在诗歌的意象上,都能领悟和感知到其深刻的禅意,而这种禅意使他的诗歌充满了无限的哲学思想。王维诗歌的禅意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对中国的诗词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并引发了诗人对诗歌的思考。在本文中,笔者将就王维诗歌极其禅意进行探析,并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王维;诗歌;禅意;探析
  1.王维简介及其创作特点
  1.1王维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
  1.2王维创作特点
  王维的诗,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人们常用“诗中有画”来评论王维的诗作,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很多,大多具有这种诗情画意融合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指高度的形象性,即用语言描绘出一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图画。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画意美、音律美和禅意美,而他诗词所表达出的禅意美是不得不提的一大个人亮点。
  2.王维诗歌的禅意表现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禅”是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
  王维是禅宗的众多追随者之一,由于仕途不顺,過起隐居生活,信奉佛学,以求淡泊名利,他回归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脱自我的人生感悟。禅宗与世无争的生活情绪、自然诗意的人生哲学启发了诗人的审美智慧,他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高度的空灵美,流露出禅机哲理思想,并且还凸显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
  王维住在一个佛教氛围浓厚的家庭里。他的母亲曾师事大照普寂(北宗神秀的弟子)禅师三十余年,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他与禅宗南北派都产生了深厚的渊源,他的诗歌似乎更受北方禅宗的影响,诗中更多表现的是北宗“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的境界。
  王维将禅意渗透进诗作中,构建起空明的禅意风格,这同样是王维对山水田园诗作出的一大贡献。王维营造出”空”“静”的意境,重传神、轻迹象,他创作的各个细节似乎都在服务于完整的境界。例如《鸟鸣涧》,依托对鸟鸣春润灵动画面的描绘,彰显了诗人被大自然意境所陶的高尚情操。王维山水田园诗中浸透着若隐若现的禅机哲理。这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大美学艺术力。
  禅宗的思想成了王维的一种生存状态和人生哲学,并且这种思想变成了一种审美的人生和审美的愉悦。王维已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他的诗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正如宗教学家指出:“无论在印度的瑜伽还是佛教的冥思中,精神上的彻悟都是一种‘解放’的力量,它使人们摆脱了对自我的执着。”正是这种精神解放使王维得以化解世俗的纷扰,求得心灵的无念与清净,其内心宁静的智慧使他终不为外物所扰,一如他的名与字的合体维摩诘。
  3.结束语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也有2500多年历史了。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我国有无数优秀的诗词作曲家,才谱写了我国当下诗歌历史。李白是一位有着无限想象力和想象力的“诗仙”,是有着气吞山河豪情的骄傲天才;杜甫是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的“诗史”,是朴素的地才;而王维是“诗佛”,是兼容诗歌、书法、绘画、音乐以及儒释道三家思想,是不可多得的禅宗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鲁明.王维诗歌禅意的哲思[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5):62 -64.
  [2]陈丽.空寂与生机并存——解析王维诗歌的禅意元素[J].语文天地,2018(12):41-42.
其他文献
摘要:开展《建筑制图》课程说课设计是一项教研活动,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课程,建筑制图中建筑工程识图与绘图能力培养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以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培养是课程教学的主旨,所以本课程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满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的教学思想来设计,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充分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的水平,为培
白岩静穆共和风,  红塔功高耸碧空。  棵棵柏香怀劲节,  株株黄菊慰英雄。  2021年5月14日,在党的100周年华诞之际,根据我校党支委员会研究决定,开展以“走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当日下午,我校60多名中共党员,佩戴党徽,帶着沉重的心情赴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仁合村白岩沟红军烈士陵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历史,找寻革命烈士争取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答案,开展党史学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音乐课不被重视,学生往往得不到系统的音乐训练,从而不能全面的发展。而音乐社团恰好能够弥补音乐课的不足,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学习音乐知识,提高表演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所以本文主要介绍了音乐社团对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社团;小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性  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音乐社团能够发挥出音乐课不能够发挥的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摘要:《第二性》共有两卷,第一卷全面阐述了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第二卷则是在其第一卷的理论基础上,论述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遭遇的困境。第一卷波伏娃以生物学的角度从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以及雌雄嵌体探讨并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生育工具的观点,波伏娃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且驳斥并批判了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女性所谓的"恋父情结"她认为这是根据男性角度的"恋母情结"所捏造出来的,第二卷中波伏娃通过对比分析不
摘要:中国画创作的核心永远是情感的表达,而在画中最擅于表达情感的为中国画中的诸多技法,创作者从古至今对于技法的创新与探索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出蕴藏在中国画里最深刻的意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张璪对于中国画的“表面”与“内核”的总结,将“外”与“内”相结合,才是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  关键词:中国画;技法;情感表现;线条  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问题作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仔细认真的思考.本人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从学生的身心和需要出发,关爱学生。同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达到一定的效果。本文简要阐述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1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做人做事的道理,坚持正义,是一个人终生的内在需求。人生在世,无论
期刊
摘要:智能手机与信息技术网络的普及使教育资源愈发丰富,网络微视频成为目前课堂教学的常见辅助教学方式。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将微视频引用到低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识字质量与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微视频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微视频;识字教学;运用  引言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心智发育尚不成熟,且好奇心强容易被
摘要:视觉传达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的学校都展开了这个学科的教学,在社会当中此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视觉传达设计在室内装饰中的使用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视觉传达;室内装饰;应用  引言  视觉传达主要指的是利用设计的方式让视觉感受更加舒服,通过使用设计当中的视觉符号来进行设计理念的传递。设计的工作者可以有效的设计,而对象正是信息接收的人员,这
西方现代报刊起源于欧洲的德国,德国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为报纸奠定了技术基础,中世纪的印刷新闻纸是最初的源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为适应殖民活动的需要,英国、荷兰、葡萄牙等国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把印刷术和报纸带到了世界各地,自17世纪始,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此后在世界各地发展工商业、对殖民地国家进行经济掠夺及文化入侵,也因此将印刷术和报业传播开来。虽然西方国家各自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不同,
期刊
摘要:小号在交响乐演奏会中具有号角性功能,且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能力。目前,小号已成为音乐会中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其在交响乐的演奏过程中具有无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当下小号吹奏艺术与演奏技巧已成为音乐领域关注的重点,随音乐领域的不断发展,其已对现代小号吹奏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小号吹奏者应深入研究小号演奏技巧,不断累积经验,进而形成极具个人特色的吹奏形式。本文对小号特性进行概述,并进一步阐述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