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联想是儿童解决数学问题的理性武器。但联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规律的。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联想能够帮助儿童打开受阻的解题思路,能够让儿童的思维张开美丽的翅膀。
  关键词:联想;创造;解题
  所谓联想,是指人们在头脑中从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在儿童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引领儿童展开数学联想,从一个知识点想到另一个知识点,从问题的一种表征形式想到另一种表征形式,从一种解题方法想到另一种解题方法,等等。通过数学联想完成对数学条件、数学问题以及表征形式的整合与生发。联想是数学知识转化的桥梁,是儿童数学思维提升的阶梯,是儿童解决数学问题的向导,是沟通儿童头脑中数学记忆和数学想象的纽带,是儿童进行数学创造的摇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特点,引导儿童联想。数学联想从形式类型上看,有数与数之间的联想、数与形之间联想、形与形之间的联想等;从方法上看,有类比联想、相似联想、逆向联想、直觉联想、归纳联想等。
  一、 数学形式的联想
  小学数学内容丰富,但归纳起来有两大类,即数与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儿童的数学联想能力,就是要沟通数与数、形与形以及数与形之间的关联。因为不同的数学知识涉及不同的知识背景、产生条件等,所以如果在不同的数学知识间展开合理地联想,就能沟通数学知识之间联系,产生解决数学问题有价值的线索,并且对于培养儿童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 从数与形的关系上联想
  著名数学教育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成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地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中,数和形是两个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既可以“以形助数”,也可以“以数助形”。
  在本题中,由于项数不多,所以可以采用通分法。但是当项数再增加时,通分法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为此,当然可以采用“以小见大”找规律的方法,即先算出第一项和第二项的和;再算出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的和;然后发现规律。这是解决这道习题的有效方法。但如果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展开联想,就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因此,首先画出一个正方形表示单位“1”,然后依次平均分成2份,产生…。如图1:
  2. 从形与形的转化上联想
  在求图形周长或者图形面积时,有时要展开形与形之间的联想。通常建构形与形之间关系联想的策略是借助平移、旋转、作辅助线等方法。形和形之间的转化联想有时能让问题的解决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例2:在一个等边三角形内画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又在圆内画一个尽可能大的等边三角形,那么小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大等边三角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在这道题目中,没有任何数据,所以试图通过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徒劳的。怎么办呢?直觉告诉我们必须对图形展开变形。那么能不能“平移或旋转”呢?借助图形中的平移似乎离问题更远。那么能不能旋转呢?如果对图中的圆进行旋转,似乎不能产生任何效果。能不能旋转三角形呢?旋转一下外边的大三角形或者旋转里边的小三角形,或许能够发现美妙的解题思路。如图2,经过旋转,能让我们一下子看出小三角形的面积是大三角形面积的。
  3. 从数与数的联系上联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创造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观察,启发学生展开数学联想的翅膀,大胆猜想,小心验证。
  二、 数学方法的联想
  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思维受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解题思路的误入歧途、中断或者对问题一筹莫展等。因此,教师要教给儿童联想的方法,连接儿童的思维通路,让儿童做出大胆的猜测,引领儿童小心地验证。联想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常用的联想方法有类比联想、相似联想、逆向联想、对比联想、直觉联想、归纳联想等。下面通过几个例子简单谈谈类比联想、相似联想和逆向联想。
  1. 类比联想
  类比联想是由此及彼的联想。所谓类比联想,是指根据问题模型的相似结构和条件,将陌生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数学问题,利用学生的经验,对知识展开类比,进而解决数学问题,拓展儿童的解题思路。开普勒说,“我珍视类比胜过任何别的东西。”在类比过程中,儿童调动头脑中贮存的相似问题解决策略,进而产生“顿悟”。
  例4:一个钟面,在6点钟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正好成一条直线,那么至少要经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会完全重合?
  在钟面上,时针走得慢而分针走得快,因此,时针和分针完全重合就相当于分针追上了时针,因此本题可以联想成一道追及问题。这道行程问题的题目是:甲、乙两人同向而行,甲在乙的前方6千米(6大格),甲每小时走1千米(1大格),乙每小时行12千米(12大格),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乙才能够追上甲?在这里,陌生的时钟问题被联想成熟悉的追及问题。因此可以用“追及问题”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原题的解法为:6÷(12-1)=(小时)。
  2. 相似联想
  相似联想是根据问题外部条件和结构形态的相同或相似而展开的联想。通过相似联想,常常能够捕捉到解决问题的灵感,突破思维的障碍或惯习。相似联想常常能让僵化的思维变得敏锐,让人获得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
  例5:一个真分数,如果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k(k>0),所得分数( )(填>、<、=)原分数。
  本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即假设一个具体的分数,然后加上一个数,将产生的新分数和原分数进行比较。认真研读本题会发现,本题中有一个关键的字眼,即“同时”加上“相同”的数,这可以生发出相似联想,即一杯糖水,它的糖占糖水的,如果加入k克糖,那么新的糖水的浓度(也就是含糖率)( )(填>、<、=)原来糖水的浓度(也就是含糖率)?
  这样就建立了一种相似的数学模型,加入k克糖,糖(分子)多了k克,糖水(分母)也相应地多了k克,根据生活经验,糖水应该是更甜了,也就是含糖率(新的分数)比原来糖水的含糖率(原分数)高了,这是生发的相似联想,可见相似联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当然,对于这一具体的题目而言,严格意义上的数学证明要到初中才会学习。不过在这里,抽象的“不等式问题”被相似联想成一个“糖水浓度”问题,既直观、形象又严密、深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相似联想的力量、美妙与神奇。
  3. 逆向联想
  所谓逆向联想,是指从问题相反或相对的角度展开联想,这是数学学习常用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正难即反”是重要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逆向联想有时会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可以培养儿童辩证性、深刻性的思维品质。
  例6:一个池塘里生长有一种浮萍,每天长的量是前一天的1倍。如果20天能够长满池塘,那么多少天能够生长到全池塘的?
  这道题目如果正向思考,很难解决问题。因此可以尝试反向思维,展开联想分析,从问题出发,通过倒推、还原,尝试解决数学问题。既然20天长满全池塘,那么根据每天长的量是前一天的1倍,可以推出第19天的时候应该长满了全池塘的一半,而第18天的时候应该长满了全池塘一半的一半,也就是全池塘的。在通过逆向联想解决问题后,还可以进行正向验证。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联想和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联想”应当贯穿于儿童数学教与学的始终,成为儿童解决数学问题的理性武器。在儿童的数学学习中,“联想”能让儿童产生“联通思维”,激活儿童尘封的数学知识,生发出超越常规的问题解决思路。儿童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中,思维得到深度拓展。
其他文献
知识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不是静态的、固有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因此,数学教学知识的获取与发展过程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数学教育领域对教学知识的研究多聚焦于数学教学知识的结构[1][2]、数学教学知识的特征[3]、数学教
摘 要:实践是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知识内容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认知特点和他们的知识积累、思维水平、数学活动经验等要素,灵活地引入资源,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有机会去看、去想、去说、去理等,促进学习活动高效进行,促进数学学习感悟不断加深,最终形成科学的数学建构。  关键词:开发;探究;活动;感悟;发展  实践探究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他
摘 要:“三界课堂”主要是为实现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跨界学习而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新形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关联数学教材、学生生活与数学文化,实现教材、生活与文化的渗透、融合。“三界课堂”以“教材数学”为根基,以“生活数学”为资源,以“文化数学”为旨归。通过多元的目标建构与展开、丰富教学资源汇聚与综合、联动教学关系构建与实施,让学生数学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生。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材数学;
摘 要:为了帮助学生打破定式思维,读透一幅图的意思,一位教师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一道题目时,在出示情境图后马上有学生回答用减法做,但是当该教师完整地出示图和文字后,原来这是一道加法的解决问题。通过这个教学片段,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审题,引导学生开放性地理解题意,让学生学会等待,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  关键词:苏教版;应用题;定式思维  【问题提出】  在一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作业课
[摘 要] 使学生感悟知识背后丰富、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应成为我们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如何在先学后教课堂中渗透、生长数学思想方法?笔者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现状剖析、先学后教课堂的价值定位、先学后教课堂中渗透思想方法的践行策略来阐述自己的实践思考.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以学促教;生长思想路径  先学后教,主要指在教学中让学生先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尝试预习过程,教师在学生学的困惑、疑难之处进行
[摘 要] 激发兴趣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目标追求,教师要在操作方式和方法上做出一些创新探索,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整合回顾、解析问题、动手操作、兴趣训练,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升其学习效率,教师要做好匹配设计,形成更多的教学激发动力,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自然形成学习内驱动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激趣;教学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利
摘 要:现阶段各种测试对一线教学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然而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传统的命题在综合性、现实性、开放性和过程性以及考查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还显得不足。我们尝试在保留传统测试优点的基础上,从命题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试图以此来撬动课堂教学的变革,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命题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教师已经普遍意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
摘 要:数学实验是一种讲究“做思共融”的创新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数学实验形式,让数学学习的过程丰富而充满活力,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验;创新  “数学实验”即为学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数学性的“动手操作”来探究数学概念、验证相
强迫长时间观察内心后我得到了什么  缘起  在出租车司机的再三催促下,我拎着行李箱不隋愿地下了车,满脑子都是疑问。我到达的不应该是一所寺庙吗,为什么眼前只有一栋两层小楼和一间白色的临时板房?  我看看手机,时间是2015年1月14日上午10点l5分。为了找到—个叫作“丹东双灵内观中心”的地方,过去24个小时里,我先后乘坐了飞机、大巴、火车、公交车、出租车,终于来到了这座与朝鲜接壤的边境城市的郊外。
摘 要: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结构包括学科事实概念、学科思想方法以及学科价值观念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学科知识到核心素养的演变、转化,其根本旨趣就在于让数学教学超越传统“双基”的桎梏,用学科思想或价值观来引领教学、引领学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超越“冰冷的知识”,激活学生“火热的思考”。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过程是数学学科知识被重新发现、质疑、批判、思想的过程。  关键词:学科知识;核心素养;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