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书香 立字树人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6ur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始建于光绪年间的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教育部相继颁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后,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在写字课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并完善。2016年,宿迁市实验小学根据实际确立了“翰墨书香,立字树人”的特色课程,构建“复式与融合”的书法课程体系,全方位地发展书法教育特色,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书法教育;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1-0078-03
  【作者简介】戚时巨,江苏省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江苏宿迁,223800)美术、书法学科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宿迁市学科带头人。
  汉字和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自2013年起,宿迁市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工作在通过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稳定发展。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宿迁实小”)作为省、市名校拿出应有的担当,在“复式与融合”的学校课程体系下,深入调研,广泛学习,制定以“翰墨书香,立字树人”为主题的学校书法教育特色课程,全面提升办学内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学校书法教育的实践土壤


  宿迁市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大力开展文化建设工程,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文化软实力迅速提升,书法、美术事业方面取得辉煌的成绩,在江苏省内被誉为“宿迁书法美术现象”。近年来,宿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发展策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学校书法教育力度。从学生抓起,夯实基础,保持全市书法美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着力落实教育部关于“书法进课堂”的相关文件精神,系统实施“书法进校园”工程。
  宿迁实小作为一所逾百年的名校,在全市乃至全省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学校在中华文化传承、特色文化建设方面一直以高品质作为自我要求。多年的语文“写字教学”已经让全校师生形成“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一致共识。这都为学校书法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土壤。

二、学校书法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環境育人,构建书香校园
  学校处处有教育,校园环境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它“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它潜移默化着人们的心灵。宿迁实小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书法教育环境建设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校园里先后建成“墨轩”“墨廊”“墨池”“墨泉”等文化景观。充分利用环境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熏陶学生的审美感受,发挥文化传播功能。
  (二)立足课堂,夯实书法训练
  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把书法课纳入课程体系,在保持原有语文写字课的基础上,每周增加一节书法课。宿迁实小高度贯彻《纲要》精神,以课堂为书法教育的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书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坚持每天20分钟的硬笔字练习,每周一节软笔书法课。课堂上,学校通过“赏练结合”“软硬兼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书法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外,教师通过平时作业、作文训练、古诗文赏阅等多层面渗透书法练习,加强学生习字效果。
  (三)丰富活动,打造“书法之星”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质之一是“面向全体”,书法教育同样如此。但是在尽力做好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书法特长的学生也是学校书法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宿迁实小办学规模大,生源素质较高。学校根据实际,为具有书法学习兴趣的学生提供广阔的书法学习平台,开展丰富的书法实践活动,努力打造“书法之星”工程。学校成立少儿书法协会,形成六个书法社团,每年举办一次“羲之杯”书法大赛,每年组织一次师生春联创作活动,定期举办会员个人书法作品展,不定期组织师生外出观摩书法展览,邀请知名书法家进校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展览。近年来,通过长期的校内教学和课外实践,宿迁实小已经涌现一大批“书法之星”,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为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学校争得较高的荣誉。
  (四)培育师资,深抓书法教研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瑰宝,书法的学习其老师的作用极为重要。宿迁实小是传统名校,师资配置整体水平较高,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师资基础雄厚,特别是以语文教师为班底的“写字教学”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实践证明,对学校的语文教师和有书法专长的其他科目教师进行系统、标准的书法专业培训,使他们专业素养得到快速成长,以胜任学校的书法教育教学任务,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宿迁实小在利用现有资源,打造自己的书法教育教学团队方面卓有成效。
  《纲要》中明确要求,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学校开展书法教研工作是最基层、最广泛,也是最实效的途径。宿迁实小历来注重学科教研的发展,对于书法这门新兴学科同样高标准要求。学校定期开展书法(写字)优质课评比,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优化课堂教学。学校鼓励书法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学研究水准。学校还发动教师研发书法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三、学校书法教育工作的思考


  书法教育工作是新事物,在政策的支持下,学校领导的重视下,起步工作在短期内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时间一长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问题就会一一暴露,学校书法教育推进工作必定受阻,停滞不前。在学校书法教育工作发展的初级阶段,继续做好推进工作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继续提高全校教师特别是校干的书法教育认识,达成共识;二是要强化教学督查,制定书法教学管理制度,密切关注课堂教学规范;三是注重教学研究,大力组织业务培训,扎实开展实践活动;四是树立优秀典型,制定科学考评机制,加强教育反思。
  总之,对于学校书法教育工作,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看清困难。既要正视成绩,又要破解难题。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根本任务,坚守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使命,为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开创新路径增添新光彩。
其他文献
陳乐康
期刊
摘 要:“導·学·讲·练·悟”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为内涵,以发展能力为旨归,体现“学”为特点、“讲”为特色、“练”为特征、“悟”为特质的高效教学模式。文章着眼于导、学、讲、练、悟,以“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为例,探讨了该教学模式下的物理规律教学研究范式,进一步探索围绕教学五环节的教学范式研究之路,为物理教学理论提供实践支撑,以期丰富物理教学研究方式,开拓新的研究路径。  
摘 要:本文将原子比作一个“黑箱”,通过观察高能粒子的输入、输出及其动态过程,探索其内部结构和机理以及对它作出功能特性、行为方式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黑箱;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41-3  什么是“黑箱”?黑箱(Black Box)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是指其内部结构尚不能够或不便于直接观察,
沙孟海(1900-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州区沙村人。中国近当代“书坛泰斗”是一代书法书学宗师,在书法、篆刻、金石、考古和历史学方面造诣深厚。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沙孟海出生于名医书香之
【摘 要】围绕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导入、读帖、临写、评价、迁移等,结合多年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在系统的梳理、交流和理性的思考中,构建起适合孩子的书法课堂。  【关键词】课堂模式;指导读帖;迁移运用;文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5-0031-03  【作者简介】王加兵,江苏省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江苏建湖,224700)教师,
江蘇省句容市崇明小学教师:戴传洪
摘 要:基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分析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对“加速度”的编写思路,从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建立和运用三个方面对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加速度”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特点及其差异,为一线教师分析“加速度”的教材内容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中美高中物理教材;比较;加速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核心素养”成了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值得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通过一个教学案例,从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阐述教学中如何渗透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板-块模型;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3.7
【摘 要】本文着重阐述了朱德群早期所接受的艺术与文化教育尤其是书法对他后期抽象绘画语言形成的影响。以期通过系统的论述,为朱德群抽象绘画中的中国韵味找到根源,并梳理出清晰简明的脉络。通过对朱德群作品中蕴含的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之源头的探索,研究朱德群早期接受的艺术教育中书法对他绘画成就的取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书法教育;启蒙;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在物理学习中学生常表现为冲动型认知,在知识与推理水平有限的前提下,该类认知方式的大量出现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此,以“卫星变轨问题”为例,论述如何利用多媒体搭建开放式情境,并在其中建立一系列难度逐步递增的任务,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的沉思型认知,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沉思型认知;任务驱动教学法;开放式情境;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