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一年级教材生字系统选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e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快速有效地教好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的300个生字,笔者在数年的教研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较好的方法是:遵循汉字规律。
  汉字学告诉我们,汉字规律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表意规律,绝大多数汉字以表意为主;二是系统规律,汉字是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体系,几乎每个字都从形音义的不同角度与其他字产生联系,从而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各种系统,各系统又构成了汉字这个大系统。根据这两个规律,教学就应教好每个字的形音义,以便系统地教好一串字。以本册教材“木”字教学为例。木,甲骨文写作“■”,像棵树,有树枝、树干和树根,到楷书写作“木”,本义是树木。这样解析“木”的形音义关系,突出字义,便于理解与“木”相关的许多字。如,把“木”形竖剖为二,右半部成为“片”字,引申指薄的木片、片状物。木作声符构成“沐”;木作意符,构成本册“本、桌、果、林、森、树、桥、棋、桃、校、条、杏”(“杏”中的“口”是声符“向”的减省)等字。木的形音义就这样与其他字构成了不同的字,组成了不同的系统。这样讲解汉字,使学生在理解中系统地学习汉字,减少了死记硬背之苦,有效提高了识字效率,特别是汉字构形的各种关系、丰富的汉字文化知识,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培养科学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遵循汉字的这两个规律,是有效提高识字效率的科学方法。
  本册教材300个生字中有许多这样的系统,本文选析其中三组,供读者参考以发现其他的系统。
  一、白—的、百
  1.白,甲骨文写作“■”,像一粒白色稻米。小篆写作“■”,把米粒的尖头写成竖。楷书“白”把竖写成短撇,是为了顺写第二笔竖以提高写字速度。本义是白米粒,引申为白色,如“白云”。由白色又引申为明亮,如“白天”。明亮就容易看得清楚,因而引申为清楚,如“明白”“真相大白”。
  2.的,多音字,有de、dī、dí、 dì四音,教师可根据学情选教。
  的,本读dì,形声字,其中,“白”表光亮,“勺”表音,后来音变不能表音了,汉字学把这些不能表意、表音的字符称为“记号”。本义是明亮。假借表示箭靶的中心,如“有的放矢”“目的”。音dí,箭是否射中了箭靶,明显可见,于是引申为实在,如“的确”。音de,作助词,用在定语后面,如“他的书”;组成“的”字结构,如“爱吃甜的”;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如“你是对的”。音dī,小型出租汽车的简称:“的士”。
  3.百,古代曾用白表示百,后加一横造“百”字来区别。这是特殊的形声字,白是声符,一横是指事符号。本义是一百,引申表示很多、各种各样的,如“百货公司”“百宝箱”。也引申表示所有的,如“百战百胜”“百依百顺”。
  二、大—天、太、立、站
  1.大,甲骨文“■”以两臂伸开、两腿叉开的成人正面形象表示抽象概念的“大”,隶书写作“■”。音dà,本义指与“小”相对的大。引申为排行第一,年长,如“大姐”“大伯”。又引申为敬词,如“大名”“大作”。又引申为重要,如“大事”。音dài,用于“大夫(医生)”“大王”等。
  2.天,甲骨文“■”突出了“大”(人)的头部,圆头后来写成横。本义是头,如神话里人物“刑天”,就是断首的意思。由头顶引申为天空,如“蓝天”。阴晴雨雪都在天空显示,由天空又引申为天气,如“阴天”。天气变化非人力所为,于是又引申为自然力,如“天灾”。
  3.太,在“大”下部加指事符号“丶”,表示比“大”更大,极大。如把广大的平原叫“太原”,把极高的天空称“太空”。也因此指辈分更高的,如称爷爷的父亲为“太爷爷”,称皇帝的母亲为“太后”。用作副词,表示程度极高,如“太好了”。也表示过分了,如“太甜了”。
  4.立,甲骨文“■”像“大”(人)站在地面上,底部一横表示地面。本义是站立不动。
  5.站,形声字,从立,占声。本义是直立不动。引申为停留,如“站住”。又引申指为乘客上下车或货物装卸而设的停车的地方,如“车站”。
  三、又—变、反、皮、叔、友、有、右、左、雪、开、对、鸡、树、双
  1.又,甲骨文“■”像右手形,从下往上是大拇指、食指、中指,这三指用得多,所以用来代表五指;向下伸展的一笔是手臂。古隶书写作“■”。本义是右手,故音yòu。与之相对的左手,甲骨文写作“■”。虽然后来这两义分别写作了“右”“左”,“又”假借作了虚词,“手”字也在西周金文中出现,但是“又”在构字中表示手、手的动作等义却保留在一些汉字中,在有些字中还变成“、彐、ㄡ”等形。
  2.变,形声字,“又”表示用手做事来改变现象,“■”(luán)表音。本义是改变。
  3.反,甲骨文“■”是会意兼形声字,从又从■(hǎn山崖),是手攀山崖,■兼表音。本义是扳,后来加“扌”写作“扳”。扳的早期义是攀。攀崖有时会拨动山石,故引申为翻转,如“易如反掌”。进而引申为颠倒的,与“正”相对,如“相反”“反面”。
  4.皮,金文是会意字,写作“■”,“■”像兽头与兽身兽尾,右边“■”是被揭起的皮,右下“■”是又(手),合起来像用手剥兽皮之形。隶书写作“■”“■”。本义是剥取的兽皮。引申泛指其他物的表层组织,如“树皮”“果皮”“书皮”。因皮有韧性,又引申指有韧性的橡胶制成品,如“皮球”“皮筋”。
  5.叔,金文写作“■”,左上是戈,右边是又(手),下面数点表示地里的芋头,合起来表示用戈翻掘地里的芋头。本义是拾取,如《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jū。麻子)。”假借称呼父亲的弟弟,如“二叔”。又统称父辈中年龄较小的男子,如“叔叔”。引申指丈夫的弟弟,如“小叔子”。又引申为兄弟中排行第三(伯、仲、叔、季)。
  6.友、有、右,三字的“”是“又”的变形。友,小篆写作“■”,会意字,两只右手相叠表示相助为友。汉隶写作“■”。有,上(手)下肉,以手拿肉表示持有。引申表示存在,如“路边有雪”。又表示发生或出现,如“老师有病了”“同学有进步”。右,“”加“口”,表示用手用口帮助人。后来专表右手,帮助义就加“亻”造“佑”字來表示。
  7.左,“”是左手“■”的变形,左以(手)拿工具表示辅助。后来专表左手,辅助义就加“亻”造“佐”字来表示。
  8.雪,下部“彐”是又(手)的变形。小篆写作“■”,会意字,从雨,表示雨遇冷凝结成雪,下部“彗”是手拿扫帚,表示扫雪(“■”是扫帚形,所以彗星也称扫帚星)。汉隶简化为“■”,楷书规范为“雪”。
  9.开,本义是开门,上部横是门闩,下部廾(ɡǒnɡ)是左右两手合作之形,甲骨文写作“■”,小篆写作“■”,后小篆的弧线被拉直写成“廾”。“弄”是双手玩玉(王是玉),“戒”是双手持戈表示警戒。“■”也有变形为“■”的,如“兵”以双手持斤(战斧)表示兵器。
  10.对、鸡、树、双,四字中的“ㄡ”是“對、鷄、樹、雙”中的简化符号,不表示手。双,有人解析为左右两手的合体字,错。“双”字始见于唐代敦煌变文写本。雙,一手捉住两隹(鸟)表示双,简化以“双”代替“雔”。后来轟、聶二字也用“双”为简化部件,写成“轰、聂”。
  掌握了汉字的系统,就可以系统地教汉字。在随文识字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讲好每一个字、部件的形音义,使之与后面学到的相关字形成相关的系统,便于学生理解和系统地学。如“白、的、百”例。二是有些课文中的生字,可以按某些构形方式组成某个系统。如课文《画》有“远、近、还”三字,可以组成“辶”系统,“辶”表示走路,“元、斤”表音,“还”因“不”不表音是半意符半记号字。
  系统地教汉字,最好上成专门的系统识字课,这样更容易讲清楚汉字的构形关系,小学生听得有兴趣,也容易掌握。我们已经实验了三年,效果很好。
  (作者单位:福建集美大学/ 福建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 / 浙江永康市城西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教学思维,并对他们的学习方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文化 渗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  要想小学数学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师就必须把数学文化作为教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的教學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样,学生就可以更深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中,随着火箭炮的一声巨响,炮弹犹如利箭一般呼啸而出。令人惊奇的是,飞到半空的炮弹突然张开翅膀,摇身一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无人机……两全其美这种奇妙的武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控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我控制量表修订版及根特教养方式量表对96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