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成为“心灵鸡汤”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作家埃菲尔德等人创作的《心灵鸡汤》对我们语文课堂帮助很大。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有很多元素可以成为我们的“心灵鸡汤”。笔者在此探讨了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积极语用,让语文课成为“心灵鸡汤”,方法有三,即改变、积淀、呈现。
  关键词:语文课的“心灵鸡汤”;积极语用;改变、积淀与呈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63-1
  改变·紧扣生本立场
  一本书中的故事,对于每一个读者而言,拥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性。所以,“心灵鸡汤”中的每一个故事,总是那样的深入人心。
  而语文课呢?虽然,同样是文字,但,无论是从时间还是阅读方式而言,都受着老师的制约。即使是自由读,也不过像是拴在线上的风筝,“飞”不远。所以,当“语用”意识逐渐走进每一个教者的头脑时,语文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家之言”,它开始更多地关注到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文的主人,开始提倡“学生本位”、“儿童立场”。所以,要想语文课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首先需要观念上的改变。
  《嫦娥奔月》这篇民间故事类课文,对学生而言,可谓是“耳熟能详”。那作为一篇课文,对学生的意义何在呢?往往,我们会直接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会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但若仔细思考,不禁发问,这样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从谁的角度出发了?是老师提出的要求还是学生自己的欲望?
  得出了显而易见的答案后,我突然间觉得无从下手,这样的课文,我到底教什么?静静地,当回忆起我的学生时代,我似乎寻找到了答案。小时候,很喜欢听故事的我,总会不自觉地为故事中的每一个主人公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那读完《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学生最直接感受到的,不就是故事里鲜明的形象吗?
  当故事发展到“逄蒙去抢嫦娥仙药”这个情节时,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已经十分鲜明,可谓是“跃然于纸上”。很快的,学生用“机智勇敢”和“奸诈贪婪”准确地形容嫦娥和逄蒙,特别是对嫦娥,赞美之词更是比比皆是。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于是,我趁热打铁,继续激发学生对美好人物的喜爱。当学生找到“周旋”一词时,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在表演中细化这个词的含义,而是让学生思考:“面对一个奸诈贪婪的逄蒙,你们心中那机智勇敢的嫦娥会怎样应对?”这个问题一提,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
  就这样,稍稍地变换一下思考的角度,让学生“走近”课文,更“走进”课文,找到与文章的相通点,引起属于自己的共鸣!“生本”立场,是关键。
  积淀·巧抓恰当时机
  《心灵鸡汤》中的每一个故事,对每一个读者而言,也许是曾经发生过的,可能是现在正经历的,或许在将来也会遇到。所以在不同的时期阅读这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每一次的阅读,正如海绵一般,在慢慢吸收、积淀着其中的精华。而这,正是与课文相比的最大差异性。
  语文教材在编辑过程中,虽然会依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针对不同学段提出不同的目标。但,作为变化性最大的个体而言,学生的接受水平是否一致,是否是他在这个年龄段,或者是时间段里最需要的,也在影响着他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与接纳程度。
  所以,试着留出时间给孩子消化,让一些语言文字悄悄浸入学生的思维空间,并慢慢积淀,非常重要。
  当这节课的热闹在我的记忆中逐渐淡去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翻开了一位学生的日记本。日记的内容是描写一位老师。在他的字里行间中,我被这样一段文字牢牢吸引:“我们的老师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老师在那里工作。”看完这段话,我的鼻子情不自禁地发酸,似乎有种被感动的感觉。翻回封面看看名字,这个男孩并不是属于平日里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十分出色的,但这样的一段文字,运用在这里,真是妙不可言。
  这不是简单的摘抄所能达到的效果。语文课上的知识点,接受的确很重要,但积淀的过程必不可少。因为只有积淀之后,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永久保存在记忆之中。
  呈现·尽展言语个性
  心理学上有句话叫作“助人自助”,要帮助别人去养成自己能帮助自己的能力。这句话虽然听上去有点拗口,但正如《心灵鸡汤》这本书的作用一样,它更多的是要读者在领悟到一些道理后,能帮助自己正确面对一切,养成平常心。
  那语文课的作用是什么呢?回到“语用”这个话题上,答案似乎自然揭晓。但如何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的收获能实实在在地呈现,却让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心为之牵绊。
  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中,在讲述完谈迁两次编写《国榷》的故事后,文章的结尾处有这么一句话点明了中心:“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很自然地,在读到这句话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说到了“实验失败”,说到了“考试失败”。这些经历的确符合这句话的语境,但学生却是轻描淡写一般,似乎只为完成我的问题。这样的语言,听上去索然无味。
  时间转眼间来到了一次班队课上。当一个小队在讲述他们小队护养植物的经历时,我听到了一段熟悉的语言:“我们小队的这棵小苗,经历了这么多的灾难,甚至差点死掉。但,我们不放弃,我们要把它养大,这是我们的信念!所以,依旧给它浇水,每天把它搬出去晒太阳。终于,它又活过来了!”
  太意外了!一次班队课上的故事讲述,竟然能巧妙借助了语文课本上的语言。这才是语文,不仅是在语文课堂上,更应该是在每一个需要表达的场合,都能运用自如。不仅是满足于老师的“被要求”,更是受到“要表达”的内驱力的推动,由“要我说”变成“我要说”。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写好作文就是我们作为语文老师的必修课之一。为此我们也进行了一次次尝试,但收效不大,然而仿写对作文习作有很大的好处,于是,笔者就对仿写作了一些研究,探求仿写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仿写;含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59-01  一、什么是仿写  什么叫
摘要:笔者从《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入手,以问为杖,感童话之“童”;以议为径,悟童话之“话”,引导学生把握童话这种特殊的文体,了解其故事性,体会其趣味性,分析其逻辑性,更感受其深刻性。  关键词:初中;童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48-1  华灯初上,漫步归途,耳畔传来光良那首优美的歌曲《童话》,“我愿变成
摘 要: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作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怎样在布置和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笔者在本文中将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作业;布置与批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25-01  
摘要:打造高三历史高效课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这与学生的选择性崇拜紧密相联。学生往往选择那些既富有才华和人格魅力,尊重和理解他们的独立意愿,又满腔热忱地关爱他们的优秀教师,作为崇拜的“偶像”,这就是学生对教师的“选择性崇拜”。教师应通过不同的策略努力完成学生对自己的选择性崇拜。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选择性崇拜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要:在推进学生社团建设的过程中,社团建设遭遇瓶颈。为找到“学生社团”与“课堂教学”之间合理的结合点,我们形成了“大社团观”。那是拆除原有社团间的藩篱,临时取消原有社团后形成的。同时形成的还有“角色转换观”。“大社团”的主要特征有广义性、临时性、松散性、虚拟性。  关键词:大社团;角色转换;广义性;临时性;松散性;虚拟性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
摘要:当前,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写字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写字的时间被挤占。有些教师自身缺少写字的基本素养,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们写字缺少规范的书写指导,写起来随心所欲,机械重复,握笔不规范。基于此,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采取策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关键词:示范;培养;练习;规范;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91-1  一、教
摘要:小学品德作业是从事小学品德课教师根据其教学活动对学生布置的品德任务,其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关品德的一项延伸性学习活动。布置品德作业能真正体现其课程的性质,有其必要性。品德作业有其独特的特性,用务实的作业内容、多样的作业形式、全方位的作业批阅形式、精准的品德作业评讲可为品德课堂增效。  关键词:品德;作业;设计;布置;批阅;评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努力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简洁化、一线贯穿便具有了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一线贯穿”的“线”,即语文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即推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支点,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明一点而悟全文。笔者拟结合文章的脉络、写作手法以及写作特点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一线串珠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入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高中政治教师们在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尝试,但对学生资源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对学生资源的捕捉、利用与开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政治教师只有进一步立足课堂实践,做到 “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才能让高中政治课堂变得回味无穷, 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学生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
摘 要:教师评价语言植根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语言,可以成为学生的“春风”,也可以成为学生的“秋霜”。因此,教师要终生锤炼自己的语言。本文从用词准确、感情真挚,善用幽默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师的评价语言。  关键词:准确;感情真挚;善用幽默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4-017-1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