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对学生的听说写技能加以提升。本文旨在结合初中牛津英语教材,分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写技能。
【关键词】阅读教学 听说读写 英语课程标准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是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多样的,通过阅读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很多教材的编写为英语听说写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文本阅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写的训练,从而实现初中英语阅读和听说写的整合。
一、pre-reading—创设情境,训练学生听说写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语言情境中。入境才能生趣,从而产生求知欲望,引发阅读动机,进入并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因此,教师在阅读前要尽量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提前接触大量的新词汇,排除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无限的遐想,从而引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1.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进入长时记忆。常见的组织加工方式是类别群集,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按照短时记忆的规律,人在记忆的过程中既不能囫囵吞枣,一次性记住所有的内容,也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进行逐一记忆,应将材料分成 5~9 份。所以教师在讲解生词时,使之一次性记忆多个单词。“clothes/line/whose/blouse/dress/shirt/trousers/skirt/dark”,教师可按“whose/clothes/dress/line/dark/blouse/skirt/shirt/trousers”顺序引导学生巧妙记忆,使学生将这些单词联想成一句话“谁的衣服有深色线条/属于女衬衫、女裙子/属于男式衬衫和裤子”,经过整合,原本零散、毫無规律的单词间有了紧密的联系,学生的记忆效果也必将提高。
2.多种感官参与,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对中国学生而言,英语是其第二语言。真正使用这种语言需要经过学习与习得这两种方式。学习是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获取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习得是学生在目的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某种语言的过程。为快速了解英语表达及其文化,我们要在记忆的过程中手、脑、耳、眼并用,从而全面掌握英语知识与文化。如看到“eat”这个单词,学生要将其正确拼读出来、写出来,且放到句子中辨别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头脑中要展现出一幅画面 :“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人端坐在餐桌前左手拿刀,右手拿叉,正吃着披萨、培根……”
3.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看,人在记忆某项内容后短时间内容易遗忘,而且这种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所以学生对单词展开识记并不代表学生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些单词,恰恰相反,他们所记忆的内容将在短时间内遗忘,如要重新恢复原有记忆,必须及时复习。
4.播放音频或视频
教师通过播放英语视频、动画、歌曲等来训练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在播放视频时教师最好能够预先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听说能力。例如 :在学习《英语(牛津译林)》八年级上册Unit8 Reading Earthquake in Taiwan时,笔者播放了一段 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的简短视频,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What happened in the video? What did you see from the video?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结语
《英语(牛津译林)》教材中所提供的阅读文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文,而且是听说写的样本。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挖掘听说写话题,注重阅读教学中听说写能力的训练,通过初中三年有计划的指导,学生的英语听说写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守仁,何锋.英语(牛津译林)(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2.
[2]王娟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基础英语教育,2012(14):2.
【关键词】阅读教学 听说读写 英语课程标准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是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多样的,通过阅读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很多教材的编写为英语听说写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素材,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文本阅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说写的训练,从而实现初中英语阅读和听说写的整合。
一、pre-reading—创设情境,训练学生听说写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特定的英语语言情境中。入境才能生趣,从而产生求知欲望,引发阅读动机,进入并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因此,教师在阅读前要尽量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提前接触大量的新词汇,排除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无限的遐想,从而引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1.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进入长时记忆。常见的组织加工方式是类别群集,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按照短时记忆的规律,人在记忆的过程中既不能囫囵吞枣,一次性记住所有的内容,也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进行逐一记忆,应将材料分成 5~9 份。所以教师在讲解生词时,使之一次性记忆多个单词。“clothes/line/whose/blouse/dress/shirt/trousers/skirt/dark”,教师可按“whose/clothes/dress/line/dark/blouse/skirt/shirt/trousers”顺序引导学生巧妙记忆,使学生将这些单词联想成一句话“谁的衣服有深色线条/属于女衬衫、女裙子/属于男式衬衫和裤子”,经过整合,原本零散、毫無规律的单词间有了紧密的联系,学生的记忆效果也必将提高。
2.多种感官参与,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对中国学生而言,英语是其第二语言。真正使用这种语言需要经过学习与习得这两种方式。学习是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获取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习得是学生在目的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某种语言的过程。为快速了解英语表达及其文化,我们要在记忆的过程中手、脑、耳、眼并用,从而全面掌握英语知识与文化。如看到“eat”这个单词,学生要将其正确拼读出来、写出来,且放到句子中辨别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头脑中要展现出一幅画面 :“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人端坐在餐桌前左手拿刀,右手拿叉,正吃着披萨、培根……”
3.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按照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看,人在记忆某项内容后短时间内容易遗忘,而且这种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所以学生对单词展开识记并不代表学生已经牢牢记住了这些单词,恰恰相反,他们所记忆的内容将在短时间内遗忘,如要重新恢复原有记忆,必须及时复习。
4.播放音频或视频
教师通过播放英语视频、动画、歌曲等来训练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在播放视频时教师最好能够预先布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听说能力。例如 :在学习《英语(牛津译林)》八年级上册Unit8 Reading Earthquake in Taiwan时,笔者播放了一段 2008 年四川汶川地震的简短视频,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What happened in the video? What did you see from the video?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结语
《英语(牛津译林)》教材中所提供的阅读文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文,而且是听说写的样本。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挖掘听说写话题,注重阅读教学中听说写能力的训练,通过初中三年有计划的指导,学生的英语听说写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守仁,何锋.英语(牛津译林)(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2.
[2]王娟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J].基础英语教育,20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