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重视人自身的发展价值。本文从个性心理特征入手,在兴趣、情绪、性格、意志等方面探讨了体育教学如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问题。
  关键词: 个性 情绪 兴趣 意志 性格
  个性是指具体人的具体心理,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和在参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天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
  据有关资料报道: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与不爱参加运动者,具有个性更活泼、更外向、情绪稳定,抑郁性少,神经质倾向低。自卑感少,自信心强,富有社交性,对社会有信赖感,社会适应性强,身体吃苦耐劳能力强等优良的个性品质。显然,个性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因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对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这对我们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的个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教育和实践活动对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下面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从情绪、兴趣、意志、性格、等4个方面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参加实践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对个性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在体育理论上加强学生体育目的教育,特别是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对比分析,引起学生对体质的高度重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培养体育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在实践课中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评价他们的学习成绩,根据不同的学习起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锻炼和学习的要求,及时肯定他们在体育锻炼和学习中取得的不同进步和成绩,对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科学的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内容新颖,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时间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掌握动作要领,提高运动能力。
  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尊敬信任教师,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地态度倾向,师生之间会激起热烈的情绪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也能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产生满足感和美感。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克服自卑感,共同专研运动技术,寻找预防失误的方法,从而更加准确的掌握技术要领。在竞赛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形成集体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还能辨别美与丑,使个性得到优化。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主要标志,人们常把个性和性格作为同义语来用。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改造消极、自私、不负责任、说谎的不良性格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成绩,否定错误,要求学生发扬,克服缺点,促其良好性格品质的发展;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和日常生活中养成守纪律、将秩序的习惯;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中,引导他们对比行为结果,激发其动机斗争,养成顾大局、识大体的习惯。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体育运动特点之一,就是就是能促进参与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得到提高,通过克服各种困难,争取胜利,能促其勇敢、果断、自制、坚韧、团结互助等优良性格的形成。
  四、适当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地 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如长跑800米、1000米练习中,让学生亲自体验闯过“极点”,出现“第二次呼吸”的过程,需要学生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泽不饶的意志品质;通过组织竞赛,经受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对比赛失利的学生,更应适时帮助调整心境,对失败要给予理解和帮助,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承受力;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锻炼自己,逐步形成各种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实践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特殊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性格,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从而完善学生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都在追求高效课堂,并且不少人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作者结合自身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实施“六步导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展示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六步导学模式 自主合作
数学学科的特点主要是抽象性和逻辑性,但从人类数学思维系统的发展来说,形象思维是最早出现的,并在数学研究和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如果不具备数学想象力,要把数学学好是不可能的。柯尔莫戈洛夫说:“只要有可能,数学家总是尽力把他们正在研究的问题从几何上视觉化。”因此,在新形势下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会改善人们的认知环境。《几何画板》是一块“动态的黑板”。《几何画板》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图形的变化中把握不
摘 要: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母语干扰、学习环境、文化因素、认知方式、学习方法、性格特征、教师因素和情感因素等。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进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正确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英语教
“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的总称,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育是任何学科教育的基础。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作用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上,能培养学生的读、说、听、写的能力  1、内外结合,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训练形式,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钥匙。学生各种各样知识信息的传入,主要是通过读这一途径。首先,读课本。教材中的篇章是经过筛选
案例背景  徐某在班级里由于基础差而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同时行为习惯也变得更差。上课注意力分散,不听课,小动作不断,扰乱课堂,课下不做作业。周围同学一直“告状”不断,任课老师怨声载道,让我好好管教。由于基础差,每次写的错误反思连句子都写不像样,几乎每个句子后面都要带个“吧”、“吗”、“啊”、“呀”等口语化的文字。每次找他谈,每次都信誓旦旦,但由于自制力差,三分钟热度后,又回到从前状态。期间也多次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学生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准。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的能力。本文就此谈谈个人一些的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
和谐,一个独具时代意义的字眼,它是当今社会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所谓“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就是配合得适当,是指在事态发展中的一种相对均衡、统一、协调的状态。  新课标指出: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给学生以一定成就感与时代感,需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切实拉近学生与文本和教师的关系,在这样的“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中进行互动式地学习。那么怎样创设一种和
一、教育的怪现象  近几年来,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多次报道很多学生辱师、杀师事件,当辱师、杀师之类的消息见诸媒体,我看到的却是这样的评论:孩子就是一个孩子,孩子还小,孩子还在接受教育,孩子之所以犯错,是教育者没有教育好,错在教育者。那么接下来的评论就顺理成章了,这个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突然被乌云遮住了,灰暗无比,各种骂名随之而来。教师的形象几乎在一夜之间天翻地覆。这让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