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遭狱友怀疑:哥哥曾是国民党司令
罗广斌(1924年-1967年),重庆忠县人。读中学时因争取婚姻自由与封建家庭决裂,离家去云南求学。抗战时期投身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囚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本来,凭着家庭的关系,罗广斌完全可以不坐牢房。罗广斌的哥哥罗广文(当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四川境内手握重兵,就连西南地区军统特务头子徐远举也不得不惧他三分。据说,抓捕罗广斌前,徐远举曾找罗广文“商量”:有人供出你弟弟是共产党。罗广文也怕落个“袒护”的罪名,便说:“我这个弟弟从小不服管教,你把他抓去教训一下吧,但一定要保住他的命。”特务们就按照罗广文提供的家庭地址,在成都抓到了罗广斌。
在渣滓洞监狱,由于罗广斌特殊的家庭背景,狱中地下党组织一度对他也产生了怀疑。但他很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了同志们的信任。
1949年秋,预感末日来临的刽子手举起屠刀,开始对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关押的政治犯进行有计划的大屠杀。10月28日凌晨两点,解放军已抵城郊,罗广斌趁机做通看守的工作,带领16名难友越狱。
创作小说《红岩》
新中国成立后,罗广斌曾任“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
1958年,罗广斌被下放到长寿湖农场。这年10月,他收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约稿信,要出版他们关于狱中的回忆录。1959年2月。罗广斌、刘德彬和杨益言合作的《在烈火中永生》出版,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
1958年11月,团中央常委、中国青年出版社党委书记朱语今来到重庆,他敏锐地感觉到“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狱中的斗争事迹是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题材,于是决定向当时在重庆市委工作的罗广斌、杨益言约写长篇小说。
1961年底,描述重庆解放前夕中共地下斗争的小说《红岩》出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放,小说《红岩》成为一代中国人丰盛的精神食粮。
罗广斌之死
小说《红岩》出版后,罗广斌的名气虽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却依然遭到诸多限制。罗广斌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经历,总是构成让人不放心的历史疑点。“文化大革命”成为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1967年2月5日中午,罗广斌在重庆市文联家中被学校的红卫兵抓走,作为“叛徒”、“特务”进行批斗。
红卫兵听说他解放前曾从警卫森严的渣滓洞集中营越狱,担心把他关押在地方院校不保险,于是将他押往部队后勤工程学院,拘禁在该院“八一楼”。这栋楼房每层高约五米,罗广斌被关押在三楼,昼夜均有两名红卫兵看守。
2月10日下午,罗广斌的妻子胡蜀兴被人带到后勤工程学院,一个自称在公安局工作的中年人告诉她:罗广斌已于当天早晨跳楼自杀。胡蜀兴当时就疑窦丛生,那么坚强的人,怎么会自杀?她强烈要求调查死因,并拒不在《非正常死亡通知书》上签名。可是,造反派不由分说,一口咬定罗广斌是自杀,并不顾家属的反对和抗议,强行将罗广斌的遗体火化……
“文革”结束后,中共重庆市委为罗广斌平反昭雪,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上世纪80年代初,市委还指示有关部门成立专案组,对罗广斌死因进行全面调查。但由于事隔多年,调查组没有重大发现。
罗广斌(1924年-1967年),重庆忠县人。读中学时因争取婚姻自由与封建家庭决裂,离家去云南求学。抗战时期投身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囚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
本来,凭着家庭的关系,罗广斌完全可以不坐牢房。罗广斌的哥哥罗广文(当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四川境内手握重兵,就连西南地区军统特务头子徐远举也不得不惧他三分。据说,抓捕罗广斌前,徐远举曾找罗广文“商量”:有人供出你弟弟是共产党。罗广文也怕落个“袒护”的罪名,便说:“我这个弟弟从小不服管教,你把他抓去教训一下吧,但一定要保住他的命。”特务们就按照罗广文提供的家庭地址,在成都抓到了罗广斌。
在渣滓洞监狱,由于罗广斌特殊的家庭背景,狱中地下党组织一度对他也产生了怀疑。但他很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了同志们的信任。
1949年秋,预感末日来临的刽子手举起屠刀,开始对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关押的政治犯进行有计划的大屠杀。10月28日凌晨两点,解放军已抵城郊,罗广斌趁机做通看守的工作,带领16名难友越狱。
创作小说《红岩》
新中国成立后,罗广斌曾任“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共青团重庆市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
1958年,罗广斌被下放到长寿湖农场。这年10月,他收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约稿信,要出版他们关于狱中的回忆录。1959年2月。罗广斌、刘德彬和杨益言合作的《在烈火中永生》出版,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
1958年11月,团中央常委、中国青年出版社党委书记朱语今来到重庆,他敏锐地感觉到“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狱中的斗争事迹是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题材,于是决定向当时在重庆市委工作的罗广斌、杨益言约写长篇小说。
1961年底,描述重庆解放前夕中共地下斗争的小说《红岩》出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放,小说《红岩》成为一代中国人丰盛的精神食粮。
罗广斌之死
小说《红岩》出版后,罗广斌的名气虽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却依然遭到诸多限制。罗广斌当年在大屠杀之夜从狱中脱险的经历,总是构成让人不放心的历史疑点。“文化大革命”成为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1967年2月5日中午,罗广斌在重庆市文联家中被学校的红卫兵抓走,作为“叛徒”、“特务”进行批斗。
红卫兵听说他解放前曾从警卫森严的渣滓洞集中营越狱,担心把他关押在地方院校不保险,于是将他押往部队后勤工程学院,拘禁在该院“八一楼”。这栋楼房每层高约五米,罗广斌被关押在三楼,昼夜均有两名红卫兵看守。
2月10日下午,罗广斌的妻子胡蜀兴被人带到后勤工程学院,一个自称在公安局工作的中年人告诉她:罗广斌已于当天早晨跳楼自杀。胡蜀兴当时就疑窦丛生,那么坚强的人,怎么会自杀?她强烈要求调查死因,并拒不在《非正常死亡通知书》上签名。可是,造反派不由分说,一口咬定罗广斌是自杀,并不顾家属的反对和抗议,强行将罗广斌的遗体火化……
“文革”结束后,中共重庆市委为罗广斌平反昭雪,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上世纪80年代初,市委还指示有关部门成立专案组,对罗广斌死因进行全面调查。但由于事隔多年,调查组没有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