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小学班主任应该在进行班级治理的时候将德育工作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德育观。
【关键词】 小学;德育;班主任;榜样;意识
小学生的德育观念的建立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为了帮助学校提高德育观念的建立,帮助教师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班主任应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打下坚固的基础。
一、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学生道德意识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教师应该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学校应该从自身做起,在学校较为醒目的地方张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文明观的思想。学校要安排相关的宣传人员,去帮助学校建立系统化、理论化的德育管理。教师要从自身的文明做起,从自身开始进行自律的观念,这样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有德育的学生。因為小学生自身有很多不会的地方,所以小学生就会从方方面面去学习教师的举止,一旦教师的举止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就会对小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班主任不同于其他的任课教师,需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去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班主任不单纯只是教课教师,应该在班级的各个方面贯彻德育思想,班主任应该利用好班会,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及时总结反思,对于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安全教育。班主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班级纪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律帮助学生学习,在自律的环境去让学生去培养自己的自律。
教师的榜样作用不是空口无凭,需要用自身的行动来带动小学生。例如,很多小学都是让学生分组进行打扫卫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打扫卫生时,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感受劳动到来的快乐,珍惜劳动成果,这样也能养成学生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
二、围绕学生主体,提高班级凝聚团结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单纯地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没有把学生放到课堂学习的主体中,这样会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遇到问题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找到自我控制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且让这部分学生去带动其他学生,让整个班级有自律的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时候,班主任还需要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严惩。小学生自身也需要对于良好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以学生为主体还需要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这样既能确保学生的主体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从提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课中遵守班级要求认真听课,课后及时进行复习。小学生有了强烈的正确观念能够帮助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某小学的德育教学一直是市中的典范,其他学校纷纷效仿。这个学校成功的秘诀就是能够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学生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不断进行,这样对于开展德育教育有很大的典范作用。
三、丰富课外活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不仅仅需要班主任按照文字教育小学生,还需要根据课外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所以班主任应该尽自己所能,在学校的帮助下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首先,中华民族的未来需要的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学生,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学校值周、班级学生轮流打扫等形式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背后的光荣,通过活动逐步渗透这种思想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德育意识。教师也可以在学校帮助小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围绕小学生感兴趣的进行相关的活动,给每一个小学生营造自己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德育意识,这种德育意识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团结,还有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之后的态度。学校还可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小学文明学生”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校改变校园风气,提倡正能量,重点转变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某小学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每个月会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活动,但是活动内容都是关于德育教学,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不断锻炼自身。而且该学校还开设了一系列的选修课,在提高小学生基础的自我管理的时候,还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也为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育对于每一个小学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指导,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班主任还需要有榜样作用,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意识,以优秀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关键词】 小学;德育;班主任;榜样;意识
小学生的德育观念的建立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为了帮助学校提高德育观念的建立,帮助教师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班主任应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打下坚固的基础。
一、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学生道德意识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教师应该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学校应该从自身做起,在学校较为醒目的地方张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文明观的思想。学校要安排相关的宣传人员,去帮助学校建立系统化、理论化的德育管理。教师要从自身的文明做起,从自身开始进行自律的观念,这样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有德育的学生。因為小学生自身有很多不会的地方,所以小学生就会从方方面面去学习教师的举止,一旦教师的举止没有起到榜样的作用就会对小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班主任不同于其他的任课教师,需要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去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班主任不单纯只是教课教师,应该在班级的各个方面贯彻德育思想,班主任应该利用好班会,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及时总结反思,对于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安全教育。班主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班级纪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律帮助学生学习,在自律的环境去让学生去培养自己的自律。
教师的榜样作用不是空口无凭,需要用自身的行动来带动小学生。例如,很多小学都是让学生分组进行打扫卫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打扫卫生时,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感受劳动到来的快乐,珍惜劳动成果,这样也能养成学生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
二、围绕学生主体,提高班级凝聚团结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单纯地按照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没有把学生放到课堂学习的主体中,这样会导致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遇到问题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找到自我控制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并且让这部分学生去带动其他学生,让整个班级有自律的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时候,班主任还需要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严惩。小学生自身也需要对于良好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以学生为主体还需要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这样既能确保学生的主体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从提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课中遵守班级要求认真听课,课后及时进行复习。小学生有了强烈的正确观念能够帮助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某小学的德育教学一直是市中的典范,其他学校纷纷效仿。这个学校成功的秘诀就是能够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学生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不断进行,这样对于开展德育教育有很大的典范作用。
三、丰富课外活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不仅仅需要班主任按照文字教育小学生,还需要根据课外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大,所以班主任应该尽自己所能,在学校的帮助下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去陶冶学生的情操。首先,中华民族的未来需要的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学生,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学校值周、班级学生轮流打扫等形式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背后的光荣,通过活动逐步渗透这种思想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德育意识。教师也可以在学校帮助小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围绕小学生感兴趣的进行相关的活动,给每一个小学生营造自己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德育意识,这种德育意识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团结,还有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之后的态度。学校还可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小学文明学生”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校改变校园风气,提倡正能量,重点转变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某小学班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每个月会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活动,但是活动内容都是关于德育教学,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不断锻炼自身。而且该学校还开设了一系列的选修课,在提高小学生基础的自我管理的时候,还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情操,也为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育对于每一个小学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指导,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班主任还需要有榜样作用,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意识,以优秀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规范自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