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面前:富豪们的慷慨与烦恼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zf2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震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与苦难,但同时也激起了中国人空前的团结,激发了中国人群体的慈善行为,几乎所有人都踊跃捐款、捐物帮助受灾同胞。其中,富豪们的捐赠行为自然成为大众的焦点,捐款数额的多少似乎也成了评判其个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标尺,并由此引发出对捐款金额的PK。
  王石因只捐了200万而受到外界的“口水”,其发表的“负担论”更是成了众矢之的,“板砖”不断;陈天桥也因一开始只捐了100万而招来玩家的“罢玩”危机,靠一再追加捐赠才得以化险为夷;也有富豪因捐出了重金而受到赞赏和追捧……
  虽然公司作为法人主体,其捐赠有需要依循的决策流程,体现在具体数额上也大小不一。但面对公众如炬的目光,以及针对社会责任的拷问,企业家们都或多或少感受到了压力。
  
  王石:“负担论”寒了多少人的心
  
  此次争议体现出万科与王石的“太规范、太理性、太精明”。在王石博客原文里,首先就强调公司决策的规范,表示“这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其理性与精明之处,同样体现在其博文中认为的“号召更多企业参与更有社会积极意义”,质疑中国沪深两地股市约2000家上市公司“捐款数额又是多少呢?”
  曾为摩托罗拉做广告,登顶世界最高峰,活得一向潇洒的万科公司董事长王石,最近恐怕比较烦。
  “生命是第一位的。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总部捐款200万元。”在汶川大地震后,这是王石在个人博客谈到的公司捐款情况。
  然而,这不多不少的200万元,却给王石引来前所未有的质疑。根据万科2007年年报,该公司销售额超过523亿元。其中,净利润超过48亿元,此次捐赠的200万元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并且据公开资料,今年1月至4月,资本充足的万科一直大手笔在内地土地市场抄底,合计耗资超过53亿元用作囤地。
  除此,与地产界同行合生珠江1500万元、碧桂园1300万元的捐款数额,以及总资产不及万科1/10的世茂股份、泛海建设、中型房企四川蓝光分别捐出的1000万元相比,多年销售额蝉联全国第一、连续6年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万科及王石,自然成为被质疑的对象。
  面对质疑,王石开始在个人博客上作出连续回应,发表了若干他个人对于“企业捐赠活动”的观点。“我仍认为200万元是个适当的数额。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同时,王石还透露一个细节,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一时间,“负担论”再次寒了无数人的心。针对王石这位昔日地产界的明星甚至“精神偶像”的责难风潮也愈演愈烈。
  据了解,截至2007年年末,万科职员合计16464人。此次地震,万科员工捐款合计20万元左右,平均每人约12元,与“10元上限”基本相符。而根据万科年报,公司去年的管理费用超过17.63亿元,平摊后每人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而王石本人,根据报道,其2007年以年薪691万元问鼎地产业年薪冠军;万科高管们的年薪也普遍在200万元以上。
  对此,一位地产界资深人士评价此次争议体现出万科与王石的“太规范、太理性、太精明”。在王石作出解释的博客原文里,首先就强调公司决策的规范,表示“这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对员工捐款数额设限也可理解为某种意义上的规范、理性。其理性与精明之处,同样体现在博文中认为的“号召更多企业参与更有社会积极意义”,质疑中国沪深两地股市约2000家上市公司“捐款数额又是多少呢?”
  尽管王石近日在其博客上连续发表题为《赈灾才开始》的文章,展示“万科组成的抢险工程机械队在都江堰灾区日夜奋战”,强调“万科正在夜以继日研究震区民居的重建方案”,并透露万科将把绵竹市遵道镇作为赈灾、灾后重建的第一个镇。但身处赈灾中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讨论风暴中心,王石的烦恼恐怕一时还不会结束。
  
  陈天桥:一再追加,化险为夷
  
  越来越多的网游运营商开始关注网络游戏所应承载的社会责任。通过连续追加捐款至1000万元,加上停机3天的姿态,盛大在此次抗震救灾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展现上,可谓“化险为夷”,干得还算漂亮。
  “烦恼”的人恐怕还不止王石一个。在5月12日地震发生当晚,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捐出100万元。但是,这一及时善举却未能给曾经荣膺“中国首富”的陈天桥及盛大公司赢得“乐善好施”的名声。
  在民众的质疑声中,盛大在灾后5天内连续5次追加捐款,直至5月16日公司捐款总额从100万元飙升至1000万元。
  再加上公司发动用户、员工、全球合作伙伴捐赠的300万元。盛大捐赠和发动捐赠的数额达1300万元现金。
  作为盛大公司董事长,陈天桥经营着中国最大的在线游戏平台。在经历过此前的盛衰沉浮后,陈天桥颠覆性推出的“游戏免费”商业模式在经过2006年的考验之后,带领着盛大公司于2007年实现“王者归来”。根据盛大公司2007年财报显示,其全年净营业收入24.67亿元,较2006年增长49.1%,净利润为13.96亿元,同比增长163.8%,顺利夺回网游行业头把交椅。
  


  然而对于盛大在第一时间捐出的100万元,盛大的不少玩家却不领情。一张“捐款铁公鸡榜”,通过QQ等网络通信工具在网上疯传,盛大公司就位列其中。不少玩家表态,将会因为盛大捐款100万元的“吝啬”,而舍弃盛大游戏。
  也许是意识到民众情绪的反弹,也许是企业赈灾规模的不断升级,盛大公司在灾后5天之内,戏剧性地连续5次追加捐款。5月16日,盛大高调宣布,经公司连夜开会决定,追加捐款至1000万元,一举成为国内网络游戏运营商向灾区捐款数目率先突破千万的企业。
  盛大方面对此表示,以前从事慈善事业一向都比较低调,但这次破例高调宣传,是希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并且随着哀悼日的到来,盛大宣布,5月19日至5月21日停止全部游戏运营3天。当日,九城、巨人、完美、金山等大部分知名网络游戏运营商都纷纷宣布在哀悼日期间停止运营,以示哀思。
  停机3天,对于盛大等网游公司无疑是破天荒的举动。根据盛大财报,2008年一季度盛大网游营收7.45亿元,以此概算,3天的营收总额约为2483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现在社会对于网络游戏愈加妖魔化的情况下,包括盛大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网游运营商开始关注网络游戏所应承载的社会责任。通过连续追加捐款至1000万元,加上停机3天的姿态,盛大在此次抗震救灾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展现上,可谓“化险为夷”,干得还算漂亮。
  
  加多宝:老字号一鸣惊人
  
  加多宝宣布捐款1亿元的时候,社会公益产生的口碑效应立即在网络上蔓延,许多网友第一时间搜索加多宝相关信息,加多宝网站随即被刷爆。“要捐就捐1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中国人,只喝王老吉”等言论迅速得到众多网友追捧。
  相比部分著名企业家遭到舆论围攻的窘态,一些低调的企业及其幕后的企业家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则可谓“一鸣惊人”。
  5月18日晚,由多个部委和央视联合举办的募捐晚会上,1亿元的巨额捐款,让“王老吉”背后的生产商——广东加多宝集团“一夜成名”。
  “希望他们能早日离苦得乐。”加多宝集团代表阳先生手持一张硕大的红色支票,以1亿元的捐款成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企业,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就在加多宝宣布捐款1亿元的时候,社会公益产生的口碑效应立即在网络上蔓延,许多网友第一时间搜索加多宝相关信息,结果是消息传出10分钟后,加多宝网站随即被刷爆。“要捐就捐1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中国人,只喝王老吉”等言论迅速得到众多网友追捧。
  作为王老吉生产商的加多宝集团,多年来一直隐身于公众视野。这家以中国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1995年推出第一罐红色罐装王老吉,随后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王老吉的销售额有了从1亿到几十亿的高速增长。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数据更显示,王老吉“2007年度全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名”的市场地位。
  尽管旗下王老吉已经悄然成为全国饮料行业的领导品牌,加多宝的老板却几乎从未在公开场合露面。即便是在2003年,当“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成功地响彻大江南北时也是如此。
  加多宝集团非常重视品牌传播,曾强调“传播非常关键”,“在最短的时间里使王老吉品牌深入人心,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宣传平台,央视一套特别是晚间新闻联播前后的招标时段是具有全国范围传播力的保障”。
  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王老吉的广告投入可谓大手笔。加多宝先是选择了2003年“非典”期间投放了央视一套的黄金招标段,又投入巨资拿下了2004年3至8月份的几个黄金标段,多年把中央电视台作为其品牌推广的主战场,巨额广告投入不遗余力。疾风暴雨般的广告攻势,保证了红色王老吉在短期内迅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迅速飙红大江南北。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红罐王老吉的销售额从原来的1.8亿元跃升到6亿元。2004年销售额15亿元,2005年销售额超过25亿元,2006年销售额达到了35亿元,2007年销售额50亿元。
  诚然,此次加多宝慷慨解囊1亿元,体现了民族企业对抗震救灾高度关注的社会责任感。但结合王老吉的品牌推广成功经验,目前饮料行业中以王老吉为代表的民族饮料对抗洋可乐的竞争态势,以及加多宝重视“在传播上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竞争”的思路,不难理解加多宝集团此次在央视晚会上的惊人1亿。
  
  张祥青:地震孤儿的传奇一亿
  
  “那是应该的,我们都是唐山地震孤儿,有能力了,就应该回报社会。”
  比王老吉更戏剧化的,则是临时追加7000万元,以1亿元捐赠额领衔富豪捐赠榜的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及其“地震孤儿”的传奇经历。
  在5月18日由多个部委和央视联合举办的募捐晚会上,举着“3000万元”支票牌的张祥青,在接受现场采访时,竟出人意料地现场追加捐款7000万元。“作为1100万天津人民的代表,再捐款7000万元,是希望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建‘震不垮的学校’。”张祥青当场表示。至此,荣程钢铁成为2007年胡润百富榜中,与日照钢铁并列第一的捐款企业。
  无论张祥青追加的7000万元,究竟是深思熟虑的决策,还是临时起意的慷慨。结合他的特殊人生经历,这笔天文数字的捐赠都被赋予了传奇色彩。
  张祥青是一名唐山地震遗孤。在那场大地震中,年仅8岁的他失去了父亲、母亲和一个哥哥。作为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他知道8.0级意味着什么。“我一看,哎呀!灾情这么严重,让人揪心。”张祥青知道地震的消息后,就告诉公司财务,第一时间将1000万元打入天津红十字会。“我们亲身经历过,对那种惨状感同身受。从废墟里站起来的唐山人都应该有一份感恩的心怀”!
  据了解,张祥青自创业以来,以个人或企业的名义,在赈灾、扶老、助残等方面捐款捐物累计已达3850多万元。
  基于张祥青平日的热心公益,以及心中的特殊情结,听说弟弟为灾区捐出1亿元,张祥青的哥哥张祥文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代表家人说,“那是应该的,我们都是唐山地震孤儿,有能力了,就应该回报社会。”
  
  马云:直面“一元捐款”假新闻
  
  马云这个人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理论,即便是慈善捐款这样广受社会关注的公益事业也不例外。但这次面对“一元捐款”的假新闻,马云作何姿态?
  为赈灾捐款睡不着的,恐怕还有阿里巴巴的马云。前不久,一篇《马云为汶川捐款一元钱》的假新闻在各大网站上流传,文中称“中国第一网商”马云对此次地震赈灾表态“只捐一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质疑马云“冷静还是冷酷”的有之;谴责马云“令人寒心”的有之。一时间,马云也被卷进了舆论风暴。
  面对突如其来的谣言,一贯冷静的马云和阿里巴巴终于也坐不住了。5月19日,阿里巴巴连夜发表声明表示,截至5月19日,公司为汶川抗震救灾捐款和筹款4744.7万元。其中,公司及员工捐款594.7万元,公司设立灾后重建基金2500万元,通过阿里巴巴集团平台募集资金1650万元。并强调,5月12日当晚,还在国外的马云即委托家人,个人捐款100万元。从声明落款的“5月19日深夜”来看,最近几天的“一元风波”,着实让阿里巴巴决策者夜不能寐。
  据了解,此次“一元风波”的原话,实际出自2006年马云在一次接受采访时的发言。当时马云对企业家做慈善的态度这样表示:“对那些荧光灯下的慈善捐款,我觉得每次捐一块钱就够了。”而在近日广为流传的假新闻中,这段话则被断章取义,用“我觉得只捐一块钱就够了”冒充马云对此次地震灾难作了公开表态。
  对此,阿里巴巴在声明中措辞十分严厉,表示公司强烈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彻底调查谣言出台和传播的情况,并称“遭受到大规模有组织的谣言攻击”,认为谣言中“积极努力的阿里巴巴员工却成了逃避责任、只捐一元的罪大恶极之流”,“伤了每个阿里巴巴员工的心”。
  诚然,马云这个人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理论,即便是慈善捐款这样广受社会关注的公益事业也不例外。他始终认为,善心无需拿金额来衡量,“对企业家来说,最大的善举绝不在于捐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位浙江富豪真的“一毛不拔”。事实上,马云一直建有自己的公益基金。在地震后的捐赠行动中,阿里巴巴行动得也很早,5月12日晚就启动了和壹基金的网络捐款。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远在欧洲的马云在5月12日当晚就亲自给所有的阿里人发出了一封支援地震灾区人民的邮件。一支以马云担任组长的“阿里重建工作小组”也在震后宣布成立,务实、持久地制订工作方向和具体行动方案,并负责在实施过程中的所有跟进及与志愿者员工的沟通。(编辑/张科)
其他文献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而企业家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创造财富奇迹。”  陕西威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EO李毅博士就找到了这样一个“支点”:将臭氧技术运用到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的治疗中,并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臭氧治疗仪。由此,李博士成为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拓荒者和第一人,不仅为征服“普遍而麻烦”的妇科疾病探索出了一条理想的途径,给千百万女性患者带来了健康的“福音”,更通过产业化运作
期刊
我的第一份工作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读过这期“我的故事”,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辛弃疾的这首词。人生百种况味,在字词游转间,跃然纸上。  企业家不是诗人,没有细腻婉转的文字,然而回忆起当年的第一份工作,却都有着一种百转千回的洒脱。  谁都有过年少无知,谁都有过书生意气,然而岁月磨炼,时光蹉跎,磨圆了人生的棱角,
期刊
时下,买私家车的人愈来愈多,当你看到成功人士开着车匆忙奔波时,你是否想到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呢?湖南邵阳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就从中获得了创业灵感——做私车“保姆”。几经周折,她把这一新兴行业做得红红火火。     为了生活,硬着头皮上阵    文小艳,原是湖南省邵阳市一家汽车修配厂的工人,一家三口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她的工资收入。2001年9月她下岗了,家庭经济骤然紧张起来。为此,她整天愁眉苦脸,寝食难
期刊
“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推销员。”这是外国某个营销牛人说的话。这话说得有点过分,但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对卖东西方法的重视。不管你的理论多么动听,只有把东西卖出去才最牛......    第6策  体验  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在营销中,的确有白吃白喝白拿白送这一招,而且非常管用,可以说是屡试不爽。有人将这种方式叫做“体验营销”。体验营销是富裕年代的特产,是买方市场的常客。  
期刊
理财工具也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广大投资者的需求,不断地推陈出新,开拓创新,这样投资者才可根据新的理财工具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产品,继而进行相应的投资,增加收益。  欧洲人的新型理财工具和做法也许会带给投资者有益的启示。  随着全球富人群体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私人银行也争相推出针对这些高净值顾客的理财服务。但是,仅仅提供个性化服务、配备一个理财经理全天候接听电话的做法再也不够了,超级富豪们目前正在寻找
期刊
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可以建立互信,可以吸引一个客户,可以见证一个人的品格与成功。这可不是吹牛。   我有一个朋友,刚认识他的时候,他仅是一家五金零售店的小老板。短短五年过去,他的小店已经变成了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五金商店。   别人都说他的运气好,有人说他开的商店地段好,他从不争辩,总是默默地笑着。  究竟他的秘诀在哪里呢?   有一次,我去他那儿拿货,正好碰上他做成一笔十几万元的大生意。他高
期刊
他有很多的称号,喜剧之王、搞笑鼻祖、后现代解构主义大师,现在大家对他尊称一声“星爷”。拍了近50部戏、赚了过亿身家、得过金像奖、被尊为一代喜剧笑匠,由星仔到星爷,周星驰一路走来带给观众的不只是笑声,他的作品笑中带泪。他的电影的出现才衍生出“无厘头”这个词。从《喜剧之王》到现在的《长江7号》,周星驰依然孜孜不倦地演绎着小人物的生活,在嬉笑怒骂中揭露丑恶、批判社会。  星爷曾和汤姆·克鲁斯被美国《Pe
期刊
奥运火炬事件引起了全球华人的愤怒与抗议,这让那些依然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人和西方媒体感到恐慌和不解。其实,地球人都知道,正是他们那些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他们一直的傲慢与偏见,他们对中国日益崛起的大国形象所产生的恐惧和嫉妒心理,导致了他们那些愚蠢的言论和行为。  但是,中国再也不是100年前任人宰割的中国,中国人也再不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时代含羞忍辱的中国人。中国意识与爱国热情在世界突然的大面积的迸
期刊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民营企业在股市里积极争取有所作为,我们看到的是一条艰辛而坎坷的路……     有一种经济成分,就像生于夹缝之中的小草,曾经备受歧视、压制,那就是“民营经济”。而“股市”, 其实在旧中国就存在,由于历史原因,这一从西方引进的产物有一段时间也被扔进了“旧时代”的垃圾桶。  可以说,改革开放之后,许多以前曾被当垃圾处理的产物,又被重新拾回来。民营经济和股市皆是如此。 
期刊
他是成功的商界人士,他的电话服务产品“电话—手机一键通充值卡”,国际电话价一分钟1.8分,创造了国际通话最低价的神话,就连美国通讯霸主AT&T都自叹不如;他的客户已经达到7万人,生意遍及全美各地,在美国华人与中国亲人间架起了一座座空中团圆的桥梁;他大胆地打出“错你一分,赔你十倍”的经营口号,诚实做人,诚实经商,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他为人处事低调实在,胆大心细,魄力十足,只要认准了方向,就勇往直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