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使用圆规画圆。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能力及初步空间观念,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用圆规画圆
难点:圆的特征措施:运用尝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圆的概念应用于真实情境的活动中,期待孩子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活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中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习者分析:圆形物体在日常生活中极常见,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前,对圆有极其丰富的感性认识,对于图形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他们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都比之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对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的理解需要加以引导。
教学内容
一、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1)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今天我们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圆(用智能笔在白板页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2)你能根据图形的特点把它们进行分类吗?通过回顾,对比使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生活中的圆
(1)教师:圆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运用,谁愿意说说你周围哪里都有圆形?学生思考,回答;(2))教师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
总结过渡:可见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他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使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探索圆形奥秘的兴趣。
三、圆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多折几次,你能发现什么?(2))操作,发现,总结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3))点出圆心,画出圆的一条直径和一条半径。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四、探究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1)出示自学指导;(2)学生独立思考,组内探讨,总结归纳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3)学生汇报交流(注重方法汇报);(4)播放动态幻灯片,直观形象的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5)探究“同圆”和“等圆”的意义。白板同步操作。
出示自学指导,使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自主发现并总结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长度关系。
五、小游戏
以游戏的形式,同桌两人为一组,一人报出一个数字(可以是直径也可以是半径)另一名同学快速口答出半径或直径。(注意提醒学生要带上单位名称)
练习直径和半径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理解在同圆和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关系。
六、学习圆规画圆
(1)学生尝试画圆,说出画圆的体会并讨论总结画圆的方法和步骤。各学习小组互相评价;(2)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3)画一个直径是8厘米的圆;(4)以不同点为圆心画大小相同或不同的圆,感受圆心确定圆的位置;(5)以a点为圆心画半径分别为2厘米,4厘米,6厘米的圆,感受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使学生熟练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步骤。明确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和半径。
七、巩固练习
(1)判断;(2)课后做一做的第1题;(3)联系实际,想一想: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
同学们在玩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为什么?怎样排队才是公平的?巩固检测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回归生活
1、出示
(1)2000多年前,墨子关于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2)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称: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3)亚里士多德说:循环的圆是最完美的运动。
2、展示古今中外经典的圆形建筑,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结束语:在我们生活中很多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它,应用它。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使用圆规画圆。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圆,借助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能力及初步空间观念,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圆的特征,用圆规画圆
难点:圆的特征措施:运用尝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圆的概念应用于真实情境的活动中,期待孩子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活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中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习者分析:圆形物体在日常生活中极常见,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前,对圆有极其丰富的感性认识,对于图形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他们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都比之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对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的理解需要加以引导。
教学内容
一、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1)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今天我们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圆(用智能笔在白板页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2)你能根据图形的特点把它们进行分类吗?通过回顾,对比使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二、生活中的圆
(1)教师:圆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运用,谁愿意说说你周围哪里都有圆形?学生思考,回答;(2))教师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
总结过渡:可见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他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使学生感受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探索圆形奥秘的兴趣。
三、圆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多折几次,你能发现什么?(2))操作,发现,总结认识圆心,直径和半径;(3))点出圆心,画出圆的一条直径和一条半径。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四、探究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1)出示自学指导;(2)学生独立思考,组内探讨,总结归纳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3)学生汇报交流(注重方法汇报);(4)播放动态幻灯片,直观形象的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5)探究“同圆”和“等圆”的意义。白板同步操作。
出示自学指导,使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自主发现并总结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长度关系。
五、小游戏
以游戏的形式,同桌两人为一组,一人报出一个数字(可以是直径也可以是半径)另一名同学快速口答出半径或直径。(注意提醒学生要带上单位名称)
练习直径和半径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理解在同圆和等圆中直径和半径的长度关系。
六、学习圆规画圆
(1)学生尝试画圆,说出画圆的体会并讨论总结画圆的方法和步骤。各学习小组互相评价;(2)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3)画一个直径是8厘米的圆;(4)以不同点为圆心画大小相同或不同的圆,感受圆心确定圆的位置;(5)以a点为圆心画半径分别为2厘米,4厘米,6厘米的圆,感受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使学生熟练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步骤。明确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和半径。
七、巩固练习
(1)判断;(2)课后做一做的第1题;(3)联系实际,想一想: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
同学们在玩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为什么?怎样排队才是公平的?巩固检测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回归生活
1、出示
(1)2000多年前,墨子关于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2)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称: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3)亚里士多德说:循环的圆是最完美的运动。
2、展示古今中外经典的圆形建筑,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结束语:在我们生活中很多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它,应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