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与不傻,教育都在进行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印度电影史上叫好又叫座的一部电影,观影过程中,我的心随着剧情而跌宕起伏:时而为影片呈现的讽刺笑点欢笑不已,时而为影片营造的悲情气氛落下泪来,时而为影片无声的提问陷入沉思。一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喜剧电影,带给我无尽的思考——教育,该以怎样的面目对待一个个鲜活的、未来有无限发展可能的生命?
  这部影片用3个多小时的光影故事,描画了一幅五彩斑斓的人性画卷。三位青春不羁、勇于思考的大学生与一位古板傲慢冷漠、绰号为“病毒”的学院院长,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其中,有黑色的幽默,有痛楚的眼泪,也有无奈的长叹。病毒院长所代表的不容置疑、不容侵犯的教育制度,成为钳制思想解放、心灵自由、个性发展的罪魁祸首:乔伊,因喜欢创造发明而拖延撰写呆板论文的时间,被院长冷漠的态度逼得悬梁自尽;拉杜,因不愿出卖同窗而被院长逼得跳楼,摔成重伤;那三位因表达心灵真实情感的傻瓜——兰彻、拉杜、法尔汉,也被暴跳如雷的院长勒令退学……更可悲的是,就连院长唯一的爱子,也因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在父亲提出的做工程师的逼迫下,选择了自杀。
  作为一个已有11年从教经历的教育人,我从未想过一种以现实功利去人性化的教育制度,竟能让人如此走投无路,轻易舍去父母给予自己的宝贵生命,这哪里是教育,简直是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当那个学富五车的院长看到儿子自杀前留下的遗书,他才知道,一直想当文学家的儿子,竟然是被自己一步步推上做工程师的悬崖边,并推下万劫不复的深渊的。
  悲矣!那些生命,背负着家长功利的希望、学校功利的希望。他们在功利教育下被鞭笞,要循规蹈矩,不能越雷池半步;被灌输“学习是为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为了住洋房、开好车”的功利观念。学习成了致富的工具,而不是充实大脑、快乐心灵的营养。
  那位被功利化教育制度成功制造出来的查尔图,在10年后并未因自己显赫的社会地位、优厚的生活享受,赢得与同窗兰彻的打赌比赛——兰彻成了拥有400项发明专利权、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但他依然拒绝被功利世俗化,他人生的志向在于追求学习快乐,服务他人,于是他深居在天蓝水清人和的大山之中,创办了一所放飞快乐心灵的学校。
  这所学校,飘扬着人性的大旗。
  10年前那个血气方刚的“10年后看谁比谁强”的打赌,被兰彻与查尔图人生境界的落差,比出了胜负。一时之功利,必换取一世之痛悔。功利的教育制度与人性的教育制度也在影片尾声决出雌雄——古板冷漠的院长将象征最高荣誉的“太空笔”传给了兰彻;院长怀里抱着新生的孙儿,他说不会再期望孩子将来做工程师,只希望他能健康快乐地做自己。
  从影片回到现实,不管我们傻与不傻,教育都在日复一日、不折不扣地进行。不管每年在“高压锅”里备受重压的生命选择轻生解脱的是多是少,教育都在进行。谁能螳臂当车,谁能蚍蜉撼大树?印度电影工作者以周星驰无厘头般的鬼马风格,上演了一回堂吉诃德单枪匹马挑战大风车的好戏。勇于自嘲的人,终归是有未来、有希望的人。
  傻如三傻,听从内心的人性声音,追寻人生快乐梦想。不傻如查尔图,听从功利教育的塑造,追寻物质刺激的享受——在傻或不傻间,你会做何选择?
  影片最后,由兰彻道出的一句话可供参考:“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跟在你的身后跑。”
  责任编辑 赵霭雯
其他文献
前几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党委分别在两所学校做调查,询问学生的人生理想。大部分学生都说想当外资白领,这一结果令人非常震惊。理想是人类一切伟大事业的必要条件和动力,没有远大理想就走不远。无论是对新思想领域的开拓,还是对知识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人类靠的都是一股理想主义的精神。  大学应培养出一些“傻瓜”,他们能不为外在物质利诱所动,行事时只考虑事情本身的意义。爱因斯坦拿了两次诺贝尔奖,第二次
【摘要】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山西省60所城乡普惠性幼儿园,对其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普惠性幼儿园教育质量存在城乡差异,市区普惠性幼儿园教育质量普遍优于乡村普惠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的总体办园情况、保教质量与在园学前儿童发展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普惠性幼儿园; 发展现状;建议  2017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完善普惠性民办幼
亲爱的孩子:  你现在已经读五年级了,看着你的成长,我感觉到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今天我想给你讲讲关于大地的故事,我希望这谈话能使你今后的人生更加幸福。  大地惠我良多,但是我是一个逃离了故乡的人。我这样说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我过于煸情,而且很难理解。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现在所住的地方没有大地,只有街道纵横,只有车来车往,绚丽明亮的灯光总是遮蔽了月光。城市满足了我们的欲望,而乡村终有一天会使我
“核心素养”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热点。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数学关键能力。那什么是数学关键能力呢?目前没有精准的定义,各国学者对其都有不同的界定。基于我国小学数学而言,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正宪老师认为,数学关键能力是指在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中,学生以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数学理解的问题让学生探究,以促进学生对相关概念的深入理解。现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图形平移”教学为例,说明如下。  一、引入旧知,联想提问  教学开始教师出示物体运动的情境,让学生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运动的。  当学生说出窗户和移门是平移运动的时候,教师继续提问:“在三年级时我们就认识了平移,这个单元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内容。猜一猜,我们将研
【摘 要】要实现算理贯通,就要促进多种表征贯通;要实现理法相融,就要促进算理走向算法。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探查了有利于算理贯通、理法相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学习路径。该加法的关键与本质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够直接相加”,这为加法竖式的“相同数位对齐”做好了铺垫。优化的学习路径由4个层次推进的认知任务构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
【研究缘起】  新学期将始,打开浙教版新思维小学《数学》课本,第一课就是“生活中的比”。不由得想起三年多前在张奠宙先生家里为撰写《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核心概念的理解与呈现》一书中的“数方夜谈”而与先生促膝长谈的情景,于是又翻出先生《返璞归真 正本清源——“比”不能等同于除法》一文细细研读,反复参详先生的基本观点。  (一)“比”是一种数量关系。“比”不是除法运算,只是在求比值时才要用除法。(
腊梅花  腊月的最后一天,我跳上枝头,站在冬的骨头上,成了一朵腊梅花。  我调皮,但我可爱至极,如果我喜欢,我就变成教室门前枝头上,那朵鲜艳的腊梅花,去点燃老树的骨头,给寒冬点上一颗朱砂痣。因为有了这个玩笑,日子开始变得幸福无比。  不会让你知道,我就是那朵含笑的腊梅花,我温暖的老师。当你带着阳光,哼着喜欢的歌,走过我的身旁。  我看着你推开门,走进暖意融融的教室,伙伴们唧唧喳喳,唯独少了我,你轻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思考,进而展开突破常规的教学设计。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收集整理数据、统计表、复式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等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本节课对后续学习一系列的统计知识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细读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比对2001年版课程标准和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综合分析其
【课前思考】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倍”之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关于比较两个数量大小的方法是比较数量的多与少,即比较两个数量的差,也就是常说的差比。在比较两个数量关系时除了差比,还可以将一个量确定为标准量,通过判断另一个量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量,来比较两者的比率关系,即我们常说的倍比。比率这一概念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比例的基础。实际上,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