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有幸担任了一次小学生作文低年级组现场大赛的评委工作,读到了这样一篇习作(除了将拼音标注替换成汉字,其他一律未改动):
我很想很想变成爸爸,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当爸爸的话,生气就可以随便打儿子或者是打女儿,他们都不可以还手,不然他会被说不尊敬长辈,而且天天穿西装穿皮鞋多帅啊!如果上班当了领导就好了,可以叫别人做这个做那个,那种感觉可真爽呀,如果儿子求我帮他买玩具我可傲慢的说不买,他会一直求到我可以帮他买的时候他才会停下来求我,当爸爸好处可真多啊!我在告诉当爸爸最后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便买东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儿子的话什么都不可以买。咦!我想到了还可以当妈妈,我们家爸爸最怕妈妈。不过,我还是很想当爸爸。
看了以上写话内容,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感触良多,很想说几句,一吐为快。
一、此篇写话的可取之处
这篇写话让我们分享了儿童眼中真实的生活。作文本来就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儿童的生活是真实可感的现场,是儿童随意就能调动身心感受的。其中儿童的生活风貌、生活秩序和文化感觉,有着成人难以关注和捕捉的童年密码,因而从儿童作文中更能感受到毫无掩饰的生活。小作者想变成爸爸的原因就是觉得爸爸地位高,在家里或在单位有很多特权,可以打孩子,可以任意买东西,可以指挥人……
读了这篇习作,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因为它还让我们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分享了儿童无拘无束的表述、咀嚼到生命的滋味、自然的本我表达、性灵的动感书写。习作的本质是对自己生活的记录,当爸爸穿着帅,当爸爸行为如此自由,在家里爸爸还最怕妈妈……读着读着,让人不要过深地思考“价值”、“思想”这些词,让儿童的写话减负而行,让童真、童趣、童心跃然纸上。
二、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大部分儿童失却了应有的话语权
批阅着以上率真可爱的文字,感受到孩童的稚嫩纯美,真的是一种享受。童年个性驰骋、视界新奇,作为孩子童年时代的老师,本应常常享受到这样的惬意和舒展,但是教学现实有时真的又让我们远离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1.缺失自由表达的权力
儿童的写话“冠名权”往往在老师手中,老师开列出的写话要求一条接一条,还要给孩子提供佳词好句,提供精美范文,甚至提供填空模板……习作的主体是儿童,可我们让儿童开口说话了吗?让儿童说属于自己的话了吗?在《关于语言的话语》中哲学家福柯认为:“话语是一种权利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尽管它是一种隐藏的、表面上无行为人的控制系统,然而他在社会中是一种真实的权力。”作为老师给予孩子说真话的力量,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才能不断欣赏到孩子心灵喷涌的泉水。
2.评价标准任意拔高
谁拥有自己的语言,谁就拥有独特、真实、丰满的生命历程。儿童有天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许词汇量不足,但很有趣味;也许语言不精准,但真实可爱;也许语法不规范,但能让人读明白;也许逻辑不严密,但自然独特。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让我们的老师评价以上这篇现场习作,可能会过多关注思想意义,关注语言精确、标点使用,而忽略了弥足珍贵的儿童语言和真情实感,忽略了可以贮存并利用的教育资源。这从客观上扼杀了学生的独特思维,逐渐把儿童作文引向了假大空。陶行知在《新的旅行法》里说:儿童社会要充满简单之美,把成人的好恶赤裸裸地硬塞给儿童世界,那是对童真的搅扰。目前,习作命题权、习作思路和评价标准基本还是由老师定夺,请不要对儿童作文任意拔高要求,守护儿童说自己话的权利,适当、适时、适切地评价儿童,才是真心为儿童成长服务。
3.难以关注全体儿童
在说写训练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个别智力和语言发展超前的儿童,他们有着特殊表现和惊人话语,但他们只是少数个体,不能代表全体学生,而我们往往为了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等不起”那些所谓慢了一拍的孩子。也就是由于我们久而久之的“等不起”,让这些孩子的语言表达渐渐失却了应有的权利,要知道他们可是大多数,他们更是“伤不起”。因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低段写话教学自然应以大多数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为参照系,建构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低段写话教学应有的形态。我们需要继续培养和提高少数“尖子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不能忽略全体学生说写水平的提高。
4.吝啬表扬激励
那些在公开课上的“很好”“真不错”“你真棒”,在一些教师平时的教学用语中其实并不多见,在习作教学中更是少得可怜。有个学生写道:“我的老师整天穿着蓝色牛仔裤,像男孩子,我不喜欢。”老师评点说:“你的心是在哪里?老师的穿着用得着你管吗?”习作本上也是随处可见通红的修改痕迹,难以看到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标点等的衷心赞赏,颇具儿童个性的语言表达也时常被冷落。长此以往,孩子还有兴趣有热情说自己的话吗?《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一书中说:“长久以来,我们把作文当成技能技巧处理,以为是技术性问题,‘八股文’不就是这样的吗!作文教学也便演绎成‘技能训练’——虽然,我们也不否认某些应用文体是不能不具备某些技术定式的,但其内容仍然是由‘心里要说什么’决定的。”“心里要说什么”多么重要啊,如果他说了,得不到正面表扬,向上的心理效应得不到及时强化,兴趣必将逐渐减弱甚至厌恶习作。
三、从儿童原点出发
真情实感是儿童习作的灵魂,是儿童习作“以我手写我心”的应有权利。一个有教学良知的老师一定愿意给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和学生一起体验和欢笑,一定会让学生写有兴趣的话、写最真实的话,否则,“以生为本”必然是一句空话。从各种版本教材安排的说写训练内容来看,说写话题选得很精巧。首先,观察点小。聚焦儿童细微的生活环节,贴近儿童心理特征,便于孩子观察,有话可说。其次,触及点准。它能直接抚触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灵世界,触及情感敏锐点,激活表达的欲望,引发思考和想象。再次,连接点紧。它能帮助学生利用阅读教学中所积累的知识,链接形象记忆,培养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但是教材编写好,不等于教学效果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次,低年级孩子语言积累贫乏,缺少必要的写作知识、技能,尤其是认识水平、思维发展滞后,有的学生虽然不畏说,但畏写,有的学生既畏说,又畏写。如果在说写训练中提出过高要求,无疑是对学生心理能量的挑战,一旦这种心理能量消耗超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就自然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习作起步首先要给予人文关怀。潘新和先生在他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不应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的人性、人心、人格养育,顺应人的言语本性,张扬人的言语天性,指向表现、创造、发展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我以为,低年级说写训练特别要践行这个理念,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对学生写话的内容、形式、字数等不要过多限制,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即倡导“随意说写”,让儿童的天性自由表达出来。低年级儿童语言表达肯定是原始、笨拙、粗简的,写话教学更需要我们的一颗宽容心。我们要用儿童的思想包容、悦纳、呵护儿童的自尊、自爱,欣赏、激励和启发每一个儿童的天性和潜能,让儿童充分享受“我能行”的愉悦。
我在执教二年级说写训练《老师的表情》公开课时,竭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应用赏识性评价、提醒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等方式,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个好词,每一个佳句,每一个独特的观察,每一个有创意的表达。指导过程中,有一位同学说:“有一次,我上体育课没有穿球鞋,老师眼睛瞪得大大的,像个铜铃,把我狠狠骂了一顿,还罚我在操场上跑了很多圈。”全场哗然,我马上应对:“你准确说出了老师生气的表情,还用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非常好。我今天代这位体育老师向你道个歉,他罚你跑这么多圈是不对的。不过,老师生气也好,高兴也好,都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大家好。”这样真诚的表扬和道歉,化解了尴尬,抚慰了童心,得到了现场老师的好评。
当然,任何做法都有适度性。习作指导中我们既要真诚给予儿童说自己话的权力,也不能听之任之。表达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习惯,不良习惯一旦养成,纠正就要化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促进发展的关怀才是真正的关怀。浙江大学王尚文先生说:语言不仅仅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本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先生指出:儿童写作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还有兴趣、意志、注意力伴随。这几种能力贯穿于搜集材料、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结构、驾驭语言、修改文章等各项作文能力之中,构成了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教学中,我们的目光要聚焦到人的发展上,在珍视童真童趣、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同时,还要努力遵循儿童写作的心理规律,用发展的价值观重视学生写话中的语言质量,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悉心涵养习作素养。
亲爱的老师,如果您真诚给予儿童说真话的权力,那么“写有兴趣的话”“写实话”“写心里话”“写有真情实感的话”,一定会离儿童越来越近。
(周婷,南京市汉口路小学,210008)
责任编辑:宣丽华
我很想很想变成爸爸,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当爸爸的话,生气就可以随便打儿子或者是打女儿,他们都不可以还手,不然他会被说不尊敬长辈,而且天天穿西装穿皮鞋多帅啊!如果上班当了领导就好了,可以叫别人做这个做那个,那种感觉可真爽呀,如果儿子求我帮他买玩具我可傲慢的说不买,他会一直求到我可以帮他买的时候他才会停下来求我,当爸爸好处可真多啊!我在告诉当爸爸最后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随便买东西,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当儿子的话什么都不可以买。咦!我想到了还可以当妈妈,我们家爸爸最怕妈妈。不过,我还是很想当爸爸。
看了以上写话内容,在忍俊不禁的同时感触良多,很想说几句,一吐为快。
一、此篇写话的可取之处
这篇写话让我们分享了儿童眼中真实的生活。作文本来就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儿童的生活是真实可感的现场,是儿童随意就能调动身心感受的。其中儿童的生活风貌、生活秩序和文化感觉,有着成人难以关注和捕捉的童年密码,因而从儿童作文中更能感受到毫无掩饰的生活。小作者想变成爸爸的原因就是觉得爸爸地位高,在家里或在单位有很多特权,可以打孩子,可以任意买东西,可以指挥人……
读了这篇习作,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笑起来,因为它还让我们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分享了儿童无拘无束的表述、咀嚼到生命的滋味、自然的本我表达、性灵的动感书写。习作的本质是对自己生活的记录,当爸爸穿着帅,当爸爸行为如此自由,在家里爸爸还最怕妈妈……读着读着,让人不要过深地思考“价值”、“思想”这些词,让儿童的写话减负而行,让童真、童趣、童心跃然纸上。
二、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让大部分儿童失却了应有的话语权
批阅着以上率真可爱的文字,感受到孩童的稚嫩纯美,真的是一种享受。童年个性驰骋、视界新奇,作为孩子童年时代的老师,本应常常享受到这样的惬意和舒展,但是教学现实有时真的又让我们远离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1.缺失自由表达的权力
儿童的写话“冠名权”往往在老师手中,老师开列出的写话要求一条接一条,还要给孩子提供佳词好句,提供精美范文,甚至提供填空模板……习作的主体是儿童,可我们让儿童开口说话了吗?让儿童说属于自己的话了吗?在《关于语言的话语》中哲学家福柯认为:“话语是一种权利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尽管它是一种隐藏的、表面上无行为人的控制系统,然而他在社会中是一种真实的权力。”作为老师给予孩子说真话的力量,让孩子自由地表达,才能不断欣赏到孩子心灵喷涌的泉水。
2.评价标准任意拔高
谁拥有自己的语言,谁就拥有独特、真实、丰满的生命历程。儿童有天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许词汇量不足,但很有趣味;也许语言不精准,但真实可爱;也许语法不规范,但能让人读明白;也许逻辑不严密,但自然独特。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让我们的老师评价以上这篇现场习作,可能会过多关注思想意义,关注语言精确、标点使用,而忽略了弥足珍贵的儿童语言和真情实感,忽略了可以贮存并利用的教育资源。这从客观上扼杀了学生的独特思维,逐渐把儿童作文引向了假大空。陶行知在《新的旅行法》里说:儿童社会要充满简单之美,把成人的好恶赤裸裸地硬塞给儿童世界,那是对童真的搅扰。目前,习作命题权、习作思路和评价标准基本还是由老师定夺,请不要对儿童作文任意拔高要求,守护儿童说自己话的权利,适当、适时、适切地评价儿童,才是真心为儿童成长服务。
3.难以关注全体儿童
在说写训练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个别智力和语言发展超前的儿童,他们有着特殊表现和惊人话语,但他们只是少数个体,不能代表全体学生,而我们往往为了教学进程的顺利开展,“等不起”那些所谓慢了一拍的孩子。也就是由于我们久而久之的“等不起”,让这些孩子的语言表达渐渐失却了应有的权利,要知道他们可是大多数,他们更是“伤不起”。因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低段写话教学自然应以大多数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为参照系,建构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低段写话教学应有的形态。我们需要继续培养和提高少数“尖子生”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不能忽略全体学生说写水平的提高。
4.吝啬表扬激励
那些在公开课上的“很好”“真不错”“你真棒”,在一些教师平时的教学用语中其实并不多见,在习作教学中更是少得可怜。有个学生写道:“我的老师整天穿着蓝色牛仔裤,像男孩子,我不喜欢。”老师评点说:“你的心是在哪里?老师的穿着用得着你管吗?”习作本上也是随处可见通红的修改痕迹,难以看到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标点等的衷心赞赏,颇具儿童个性的语言表达也时常被冷落。长此以往,孩子还有兴趣有热情说自己的话吗?《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一书中说:“长久以来,我们把作文当成技能技巧处理,以为是技术性问题,‘八股文’不就是这样的吗!作文教学也便演绎成‘技能训练’——虽然,我们也不否认某些应用文体是不能不具备某些技术定式的,但其内容仍然是由‘心里要说什么’决定的。”“心里要说什么”多么重要啊,如果他说了,得不到正面表扬,向上的心理效应得不到及时强化,兴趣必将逐渐减弱甚至厌恶习作。
三、从儿童原点出发
真情实感是儿童习作的灵魂,是儿童习作“以我手写我心”的应有权利。一个有教学良知的老师一定愿意给学生更多的写作自由,和学生一起体验和欢笑,一定会让学生写有兴趣的话、写最真实的话,否则,“以生为本”必然是一句空话。从各种版本教材安排的说写训练内容来看,说写话题选得很精巧。首先,观察点小。聚焦儿童细微的生活环节,贴近儿童心理特征,便于孩子观察,有话可说。其次,触及点准。它能直接抚触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灵世界,触及情感敏锐点,激活表达的欲望,引发思考和想象。再次,连接点紧。它能帮助学生利用阅读教学中所积累的知识,链接形象记忆,培养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但是教材编写好,不等于教学效果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次,低年级孩子语言积累贫乏,缺少必要的写作知识、技能,尤其是认识水平、思维发展滞后,有的学生虽然不畏说,但畏写,有的学生既畏说,又畏写。如果在说写训练中提出过高要求,无疑是对学生心理能量的挑战,一旦这种心理能量消耗超出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就自然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习作起步首先要给予人文关怀。潘新和先生在他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指出:“语文教育,不应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的人性、人心、人格养育,顺应人的言语本性,张扬人的言语天性,指向表现、创造、发展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我以为,低年级说写训练特别要践行这个理念,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对学生写话的内容、形式、字数等不要过多限制,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即倡导“随意说写”,让儿童的天性自由表达出来。低年级儿童语言表达肯定是原始、笨拙、粗简的,写话教学更需要我们的一颗宽容心。我们要用儿童的思想包容、悦纳、呵护儿童的自尊、自爱,欣赏、激励和启发每一个儿童的天性和潜能,让儿童充分享受“我能行”的愉悦。
我在执教二年级说写训练《老师的表情》公开课时,竭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应用赏识性评价、提醒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等方式,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个好词,每一个佳句,每一个独特的观察,每一个有创意的表达。指导过程中,有一位同学说:“有一次,我上体育课没有穿球鞋,老师眼睛瞪得大大的,像个铜铃,把我狠狠骂了一顿,还罚我在操场上跑了很多圈。”全场哗然,我马上应对:“你准确说出了老师生气的表情,还用了一个打比方的句子,非常好。我今天代这位体育老师向你道个歉,他罚你跑这么多圈是不对的。不过,老师生气也好,高兴也好,都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大家好。”这样真诚的表扬和道歉,化解了尴尬,抚慰了童心,得到了现场老师的好评。
当然,任何做法都有适度性。习作指导中我们既要真诚给予儿童说自己话的权力,也不能听之任之。表达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习惯,不良习惯一旦养成,纠正就要化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促进发展的关怀才是真正的关怀。浙江大学王尚文先生说:语言不仅仅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本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潘菽先生指出:儿童写作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的心理因素有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还有兴趣、意志、注意力伴随。这几种能力贯穿于搜集材料、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结构、驾驭语言、修改文章等各项作文能力之中,构成了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教学中,我们的目光要聚焦到人的发展上,在珍视童真童趣、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同时,还要努力遵循儿童写作的心理规律,用发展的价值观重视学生写话中的语言质量,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悉心涵养习作素养。
亲爱的老师,如果您真诚给予儿童说真话的权力,那么“写有兴趣的话”“写实话”“写心里话”“写有真情实感的话”,一定会离儿童越来越近。
(周婷,南京市汉口路小学,210008)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