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249879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开辟两种渠道,分清三个阶段,抓住三个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过程,较好地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
  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据此,小学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
  一、激发作文兴趣,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有话说,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第四,创设情境写作文。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奇怪,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开辟两种渠道,引来作文的活力
  开辟作文训练的两种渠道是:其一,从生活中学习作文,即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丰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写观察日记,鼓励学生把他们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作文素材,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又有效地进行了练笔。其二,从阅读中学习作文,解决怎么写的难题。包括两个方面:(1)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2)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作文。语文教材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把知识形成能力,就必须加大课文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增长见识,提高认识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分清三个阶段,遵循作文训练的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是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作文”。起于“写话”,间于写“片段”,落脚于“篇的训练”,三个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三个阶段具体的要求是:即低年级说写提早训练,贯穿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每周设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中年级集中力量说好、写好“片段”,达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六项基本功训练,达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四、突出三个训练,提高作文能力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低年级注意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年级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了作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还要突出抓好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利用这一机会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赖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因此,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方面。
  (作者单位:河北省肥乡县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现在我国的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新课标(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想的整个过程中,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作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自由、灵活,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可喜的变化。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  关键词: 激活课堂 教学方式 数学学习  新课程改革,是伴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变化而提出的改革要求。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摘要:新时代,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都将赋予高中政治课教学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和新的变化,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为政治教师才能的展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同时也让高中政治教师看到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高中政治 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教育辅助手段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优越性  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化,具有信息量大,能运用声光电等技术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等传统媒体所不
提要:拼音教学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也是刚入学的新生必须过的第一道难关,如何把学生从索然无味的传统教学法中解脱出来,将拼音教学贯穿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知识海洋中欢乐的鱼儿,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不知疲倦地饱吸着知识的养份,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导和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让他们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宠儿。  关键词:语文 拼音 小学生  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
摘 要: 提问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扩大信息容量,拓展思维深度。作者在阐述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提升课堂提问效能方法的科学运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误区 对策  一、引言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有着深入且广泛的运用。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指出,提问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生命线。教学实践证明,课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电子白析,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展现形式更灵活。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 电子白板教学 合理运用  一、突出教学重点  升入中学以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加大,尤其是几何学习成为很多学生的学习难题。在几何学习中,教师画出必要的图形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能力,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要点,有效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袭来,让教育教学这一块净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语文教学也在这变化中揭开了新的篇章。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权威与被动的关系,教师与教材不再是占有与传授的关系,学生与教材不再是接受与涂鸭的关系。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呢?这就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