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的点滴经验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_l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否精准,直接关系整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一堂好的语文课通过几个精准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串联起来,会显得教学环节紧凑,逻辑性强,老师的提问“一针见血”,不仅能让学生迅速思考,用最短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事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基于这些原因,我们有必要在提问的精准两个字上下功夫。
  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大多易、偏、空、繁、难。易,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太过简单,有的老师喜欢用一句口头禅“是不是?”,这种选择性的提问学生不做思考也可以随意做答,当然,不是说这种选择性的提问不能使用,但如果整堂课都用这种提问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偏,就是设计的提问没有照顾大多数同学;空,就是提问指向性不强,提问用词未在课前做过推敲,导致学生回答与教师预期毫无关联;繁,就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语言不够简练,学生听到后面忘了前面,提问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难,就是提问不贴近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让学生无从下手,主要是未针对本班学生实际,适当降低提问难度,不仅会影响课堂气氛,也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要做到提问精准,“一针见血”,就要尽量避免设计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指向性不强,课前对每个提问的措辞做仔细地推敲。以下是个人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提问前,针对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启发性提问
  这应该是在课前做好的准备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确定提问的范围,措辞,难易程度。那么如何把握呢,我想,这就要说到我们提问的目的了,提问就是通过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求知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所以提问的设计就要遵循这些原则,所设计的提问一定要有启发性、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有的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不停地向学生发问,不是这样的,如果学生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你还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学生就会从心底觉得老师的水平不过如此,最终不喜欢你的课。同时,启发性的提问,要在提问的言辞上下功夫,要注意语言简练,指向性强,说话不拖泥带水。做到了这几点,你就会发觉,上一堂课是如此地简单,你只需要记住几个关键性的提问,整堂课的内容就被你像羊肉串一样串起来提到教室,就可以不照本宣科了。
  二、提问时,富有情感,平等式提问
  提问就是让学生思考,有的教师把提问作为惩罚上课不认真学生的一种方式,殊不知这种方法适得其反,那么对于这类学生,我们采取的方式是無声的提醒,在提问中,我认为要做到,富有情感,绝不重复,注重平等,多多鼓励。在提问时,加重一些语气,提问富于情感,对学生是一种提醒作用,让他们开动思考的机器,最大限度地让全班学生参与进来,参与思考的人越多,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为什么提问不能重复呢,一方面是训练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教师重复问题打断学生的思考,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这样做也许在开始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学生根本没听清问题是什么,但久而久之学生适应了,他们听一次就记住你的问题了。另外,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手段,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就要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这就是平等提问,要让学生感觉你真的有这种困惑,需要他们帮你解决,如果学生真的回答出来了,他(她)会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的,并且会乐此不疲。所以,我认为,用平等的方式去提问,效果会更好。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的不同,给出问题的答案也会千差万别,或者说,有的同学答得毫不沾边,甚至是错的,我的做法是,鼓励为主,没有批评。“这位同学的理解是这样的,和老师想的差不多,但可能还有更好的答案,哪位同学来补充?”即使他(她)真没答对,坐下后,他(她)还会继续思考。看得出来,我没伤他(她)的自尊心。
  三、提问后,积极反思,总结提升
  也许我的这次提问还可以采取更好的方式,更精确、更动情地提问,这就是在提问后的反思中才能总结出来的,我们长期地这样对自己的提问方式、语言、情感进行积极反思,避免前车之鉴,我们的提问就会越来越有水平,就会越来越被学生接受,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好,你懂的。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已经进一步得到提升。美术创作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成为各学校教学必要课程。当前我国美术理论学科建设仍旧处于探究阶段,当前仍旧有众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提高我国美术理论学科建设进程,必须对当前美术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未来美术理论发展任重而道远,本文就美术理论的学科概念和学科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美术理论;课堂  爱美是
50多年来,许多研究者都在研究控制西西伯利亚含油气盆地油气分布的构造因素。М.Я.鲁德凯维奇、Ф.Г.古拉里、А.Э.库特罗维奇等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他们认为,
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节能环保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就外墙保温施工技术进行叙述。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探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把握好“四性”原则。  一、营造民主氛围,突出主体性  开展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并非是为培养少数语文尖子生,它应面向每一位学生,让语文课堂研究性学习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摘 要:英语写作教学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系统的相关理论指导,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从强化训练和培养习惯的角度阐述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训练;习惯;灵活;使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表述事实、观点、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规范的写作习惯。
摘 要: 古诗文是我国的珍宝、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学好古诗文,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学好古诗文,要在吟诵、文意、意境、鉴赏、创新、积累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 古诗文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文,更是我国语言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多方面的人才,语文教育要培养具备听说读写全面技能的人。这就为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艰巨的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寻找新的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课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习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习过程的关键要素。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良好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教师的教学成效以及学生的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谈以下四点。  一、向学生传达正能量  向学生传达正能量,即励志教育。现代社会教育,都十分注重励志教育。“励志教育”
摘 要:有效设计练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及时掌握全面的知识信息,还能够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设计  有效的练习有利于较好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它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功能,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精心设计有效练习是实现练习实效性的前提,根据“紧扣目标、促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