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jk3883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观察法对贵州省部分高校的乒乓球选修课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高校乒乓球选修课主要存在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选课系统、教学方法与内容、场地器材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贵州省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更好地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高校乒乓球选修课 开展现状 对策
  乒乓球运动具有娱乐性、对抗性,对体力的要求也相对于其他项目较低,它是一项适合终生运动的体育项目。因此,乒乓球选修课是当代大学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生极为喜欢的一门课程。笔者主要通过对贵州7所高校的走访调查,了解贵州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本文主要针对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为贵州省高校乒乓球选修课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7所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数据库,查阅与乒乓球教学有关的文献,结合重点进行分析研究。
  1.2.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19份,回收率91.1%。
  1.2.3实地观察法:观看各高校乒乓球选修课上课情况,并与体育教师进行交流沟通。
  1.2.4数理统计法:用Execl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处理分析。
  2.贵州省高校乒乓球选修课目前存在的问题
  2.1校园体育文化差。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关系。通过了解,贵州省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文化因素等各方面的限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都不浓厚,没有很好地和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结合在一起,缺乏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没有形成一定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2.2选课系统不够完善。
  目前贵州省高校公共体育课普遍采用的是网上选课系统,系统程序设计的是每个班级30~34个名额,在选课期间,学生通过网络选择一门体育选修课,在这个选课过程中,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乒乓球运动是在室内上课,避开了夏天炎热和冬天寒冷的教学环境,最终导致一部分真正爱好乒乓球的学生没有选到乒乓球课,反而让那些“别有用心”的学生占用了名额。
  2.3缺乏专业的乒乓球教师。
  通过对这几所高校进行了解,发现贵州省缺乏专业的乒乓球教师,目前就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拥有2名及以上的专业乒乓球教师,其余几所学校教乒乓球的大部分是其他专业方向的老师。由于乒乓球技术动作要求比较精细,又不能从其他技术动作进行迁移,因此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乒乓球教学理论的老师很难把握乒乓球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和易犯动作错误。这就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乒乓球技术动作,培养兴趣爱好。
  2.4场地、器材不足。
  目前贵州省高校都有自己的室内乒乓球场地,但场地面积不大,贵州师范大学和贵州师范学院这两所学校的室内乒乓球台都有20多张,但都是两个班同时上课,无法满足两人一张球台的教学要求。很少有学校提供乒乓球拍,都要求学生自己购买。对于那些本身对乒乓球不感兴趣,在球台又不够,又买了劣质球拍的学生来说,上课能逃则逃,能偷工减料则偷工减料,这样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2.5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法单调枯燥。
  通过了解,60%的学生认为乒乓球课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而忽视了乒乓球的理论讲解,学生对规则的了解,以及如何欣赏比赛的教学。同时目前乒乓球教学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是三部分的授课方法——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教学过程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回纠正错误。这样的教学显得生硬、枯燥,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这样机械地练习,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6考核的评定和教师绩效考核过于陈旧。
  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高校目前乒乓球选修课的考核内容基本上都是正手攻球20板,反手推挡30板,这样的硬性考试存在不公平性。贵州省对教师开始实施绩效考核,要求学生也对任课教师进行考核,一些教师为了得到好评而减轻教学任务和降低教学要求以迎合学生。
  3.贵州省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改进对策
  3.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的所有内容,它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让学生感觉到运动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爱好,达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2丰富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
  学生乒乓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讲解、模仿、练习等教学方法,整合分层次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以及现在流行的模拟比赛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教学内容,既让零技术的学生对乒乓球产生兴趣,又让有基础的学生在上课时得到满足。这样才能保证强化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要教会学生做到三会:“会打球、会看球、会评球”。
  3.3引进专业乒乓球教师。
  教师专业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强弱,正确的讲解,优美的技术动作示范都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提高兴趣。调查的这几所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师大多是其他专项的,他们在实战方面技术水平比较高,但在技术的讲解方面欠缺科学性、逻辑性和技术性,这样不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乒乓球知识、技术和技能,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培养乒乓球兴趣爱好。
  3.4购置器材,合理开放场馆。
  根据大部分学生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学校应该购置一些乒乓球球拍,以供一部分学生借用,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校教学场馆课外活动时间应该为学生开放,适当地制定不同时间不同的收费标准,这样既能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又能满足球馆的一些基本开销。
  3.5实现考核评价方法的公平性。
  目前考核方法基本上都是定量考核,忽视了学生个体素质和乒乓球基础水平。这样有基础的学生不用怎么上课都能取得好成绩,相反零基础的学生,这一学期都在为考试而奋斗,而忽视了乒乓球本身的乐趣,到最后也不一定能取得理想成绩。要建立科学的、多极化的评估体系,既注重学生的技术技能的评定,又注重学生情感因素的评定,更兼顾学生的课内外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评定。
  参考文献:
  [1]毛晓东.高校乒乓球综合评价模式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2]张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9,3.
  [3]殷晓丽.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6.
其他文献
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研究CTS在大鼠与Beagle犬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CTS及其代谢物体内药动学特征,为药物的药效、毒理评价以及临床新药报批提供资料,为其它丹
摘 要: 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使英语课堂更鲜活、有趣。然而多媒体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使用中却出现负面现象。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该积极合理开发正确使用多媒体,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初中英语教学 辅助作用  多媒体的普遍应用和高科技在教学领域中的普及与应用,给英语课堂教学提供逼真的情景模拟和想象空间,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传统教学模式发生碰撞和摩擦,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和探索。
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大(一般为50~60人)、程度差别较悬殊的现象,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往往难以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提问的价值,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其实,提问是有艺术的,准确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计提问难度,灵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还影响学生潜能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从而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兴趣 愉悦 和谐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到: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还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我就实际教学活动浅谈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所作的几方面努力。  一、以故事为载体,让课堂情境“活”起来  教材是信息输入的主渠道,创设语言情境时常受教材所提供信息的限制,在组织教学时应做到既不完全脱离教材的范围,又不局限教材所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脱离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难以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作用。教师应把英语学习的课堂变成说话的课堂,这点对初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听说是课堂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教学中能否创造生活化的、真实的语言环境是能否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