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点燃政治课的火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教学中缺少研究和探讨、怀疑和批判、求异和创新,新课标下政治课堂教学的思路是:以问题为线索,带动探究性学习;以活跃思维为目的,让作为主体的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乐于探究问题;激活问题激发兴趣,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究问题。
  关键词: 问题 点燃 主动
  
  新课标下政治课堂教学的思路是:以问题为线索,带动探究性学习;以活跃思维为目的,让作为主体的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乐于探究问题;激活问题激发兴趣,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究问题。这样做能使群体交流活而有序,个别质疑也能切中要害,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主体得到体现,潜能得到开发。实践证明:“问题”就是点燃思维的火把,它将让学生的智慧光芒四射。为此,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构建好问题情境。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问题。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例如:在教学“实践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举学生身边熟悉的“苏通长江大桥通车”这一事例,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我们几代南通人梦寐以求的苏通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了,为什么以前我们南通人不去建设这样一座跨江大桥呢?(2)假如你作为苏通长江大桥可行性论证会的专家,你觉得从哪些方面来为可行性提供依据?(3)大桥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让学生献计献策,即“你觉得可怎样筹措这一巨额资金?”这样既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又重视学生的参与,一下子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
  
  我们设计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自我感悟、自主发展的空间。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教师能否恰到好处地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是学生的思维能否调动起来的关键。当然,让课堂充满问题并非意味着一堂课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应注重提问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课堂教学固然要以问题为线索,但问题应有主次与轻重之分,难易要适度。一句话,问题必须紧扣教材,紧扣学科特点。问题设置要有价值,有意义,还要有层次。课程中的问题一般来自于三方面,一是教师设疑,二是学生质疑提问,三是课本后习题上的问题。教师设疑是学生质疑、解疑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兴趣和能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稚弱的心理,就如娇嫩的花蕾。教师的提问,应如和风细雨,适时适量,方能使鲜花怒放。
  
  三、提供贮存问题的机会
  
  所谓提供贮存问题的机会,就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问题纳入他们已知的经验中贮存起来。问题信息贮存越多、越合理,学生在进行思考时就容易被激活、问题信息就越容易被提取并产生联想。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不断有新发现,从而产生灵感及顿悟。学生头脑里贮存了一定量的问题,学习兴趣会增强,就会主动地思考问题,与文本进行高质量的对话,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复习《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时,教师列举“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这一事例,让学生从不同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问题。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2)它这样做是不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效益?(3)它这样做对不对?难道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不对吗?(4)它这样做会给其它企业带来什么影响?(5)一个企业经营成功需要哪些因素?(6)三鹿奶粉事件给政府的教训或启示是什么?(7)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健康发展?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训练提取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为此,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设置兴趣环境,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回答问题新颖独特、独出心裁的学生,应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显灵性、展现个性。例如:在教学货币、纸币产生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设问题,自己回答。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了下列问题:(1)商品交换在物物交换时期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这一困难又是如何逐步解决的?(2)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在商品交换中有什么作用?又会产生什么困难?后来又是怎么解决的?(3)金属货币在交换中又有什么弊端?又是怎么解决的?(4)纸币是怎样产生的?纸币有什么优点?学生在共同探究、共同思考中实现了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共享探究问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五、加强重组问题的点拔
  
  引导学生把提出的问题经过加工,重新组合,上升到思路优化的层面;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既是活化思维的训练,更是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复习宏观调控。在学生了解了宏观调控的内涵、目的、原因和意义后,教师可结合时政材料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宏观调控的目标从年初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双防”转到现在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增长”的“一保一控”,是不是说我国的宏观调控的目标改变了?(2)前一段时间是连续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现在又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是不是说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改变了?(3)为了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增长”的“一保一控”的目标,我国实施了哪些宏观调控的手段?举一例说明其合理性。这些问题的提出,既巩固了宏观调控的基本知识,又结合时政材料进行加工、重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会了应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了教材上没有的知识,而且是通过自己思考、从自己心里涌出来的,其学习效果定是事半功倍。
  总之,有“问”才是“题”,有“思”才是“考”。要点燃政治课的火把,教学过程中离不开“问”“题”,也离不开“思”“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在了突出地位。那么,作为教学的主阵地的课堂教学,理所应当让课堂点击问题,让问题伴随思考,让政治思想课思想起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指出,教师应实践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发展成学生喜欢的精神大餐,成为在学生辛苦学习文化课之余的有益补充,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 美术新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 创新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深入人心。面对着充满竞争的时代,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明白高考的成绩决定自己的前途,所以,无数家长、学生对“无关痛痒”的美术学科索然无味、消极应对,从而造成课堂
摘要: 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促使事物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中国特有的美术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彻底的改观,摒弃现有的考试制度和教育大纲对儿童及青少年的美育教育的束缚和影响,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小学美术的基础素描教学中所表现的病症,深深地伤害了学子们的艺术热情和知识链接。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中国现有考试制度下,美术基础素描教学要发展和改革的原因和方法,力图对中国的美
摘要: 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意识不可缺少的环节。本文分析了目前学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在“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基础上对基于“任务驱动”的渐进式开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讨,旨在推动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渐进式 实践教学 协作 创新 开放    在中等教育中,实践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具有提问的自由。”学生有提问的自由,就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而这种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的气氛里,学生受到了熏陶,潜移默化,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    一、课堂气氛平等、和谐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改变传统教学的高压型,必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想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地设计导语。导语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与整个教学内容密不可分。一个好的导语可以使教材中看似独立的篇章有机地联结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又是组织教学的科学而巧妙的手段。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导语运用得当,既可
摘要: 政治教师在课改中出现的困惑,也许是中小学教师群体出现的问题。作者通过对政治教师的困惑的探讨及寻求的解决办法,可能会给予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启迪。  关键词: 困惑 问题 解决方法    江苏课改已经进行几年了,作为课改实践者的教师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科之一的政治教师又有什么样的困惑?以及如何突破?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出探讨。    一、政治教师的困惑    1.职业错位的困惑。职业错位是社会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