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史上十大名犬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chaowe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科学发展史上,犬类留下了它们不可磨灭的“爪印”,犬类家族的这些榜样曾帮助科学家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发现。在此过程中,它们中的一些还献出了生命。
  
  1.首条克隆狗斯纳皮
  1996年克隆羊“多莉”出世无疑是科学界的一件大事。但克隆羊的意义和轰动效应却无法与克隆狗相提并论。2005年,韩国科学家利用来自一条阿富汗猎犬的皮肤细胞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条克隆狗——“斯纳皮”。它后来与两条克隆母狗产下9个孩子,这也是克隆动物之间第一次成功繁育下一代。拍摄这幅照片时,斯纳皮已经3岁大了。
  
  2.巴甫洛夫的狗
  1904年,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因发现消化系统的内部工作机制而获得诺贝尔奖。在此之前,消化系统内部工作机制一直是科学家眼中的一个谜。研究过程中,巴甫洛夫会将管子插入狗胃以研究胃部分泌物。此次发现之旅让巴甫洛夫揭示了生理学上大名鼎鼎的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图中便是巴甫洛夫的一条狗的标本,挂在嘴角的管子会被插进嘴里,对所分泌的唾液进行测量。
  
  3.文特尔的“影子”
  2003年9月26日,“克雷格·文特尔基因组研究所”和基因组学发展中心在《科学》杂志联合刊登了完整的家狗基因组序列。其模本便是文特尔的爱犬——一只名叫“影子”的黑色雄性贵宾犬。基因组序列的绘制让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犬类遗传疾病和行为成为一种可能。犬类家族至少有350种遗传疾病。
  
  4.母拳师犬塔莎
  在《科学》杂志刊登“影子”基因组序列之时,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的科学家也在寻找绘制完整狗基因组序列的最理想狗选。当时,共有60个品种的120条狗走进他们的视线,最后敲定了母拳师犬“塔莎”。塔莎的特别之处在于基因组中变异数量最少,这是加快排序过程的一个关键。2005年12月8日,《自然》杂志刊登了塔莎的基因组序列,就此宣告狗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
  
  5.发现胰岛素的功臣马乔里
  在胰岛素发现之前,糖尿病患者只能眼睁睁地等待死神降临。1921年夏季,加拿大医生弗雷德里克·班廷和他的助手查尔斯·拜斯特进行一项实验,他们摘除了狗的胰腺,让它们患上糖尿病。而后,他们又从健康狗的胰岛中提取液体并注入患病狗体内。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狗的糖尿病症状有所缓解,其中一条名叫“马乔里”的实验狗最后不但存活下来,还一直活得好好的。
  
  6.达尔文爱狗波莉
  波莉是一条毛发坚硬的小猎犬,它不仅仅是一条宠物狗那么简单,同时也是达尔文进行科学研究的好助手。达尔文认为,鉴于狗显然也会做梦,人类和动物都属于同样的生命形态。他在《物种起源》第一章“驯养状态下的变异”对此进行了解释。对于狗这种非常可爱的宠物,达尔文曾进行过一些有趣的观察。
  
  7.胎记瘤犬
  1989年4月1日,伦敦两位皮肤科医生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一篇关于胎记临床诊断嗅探犬的文章,讲述的是一只牧羊犬和杜宾犬的雌性杂交犬几个月来每天都要嗅主人腿上的一块胎记,后来经检查发现,这个胎记是个恶性肿瘤。狗能探测早期癌症的观念在医学界尚存争议。有研究显示,狗可能被训练来探测膀胱癌、肺癌、乳腺癌等。
  
  8.太空第一狗莱卡犬
  莱卡犬是进入太空的第一条狗,它还是进入轨道的第一个地球生物。1957年11月3日,莱卡犬随同苏联“斯普特尼克2”飞向太空,在进入飞行后的5到7个小时之内因压力与过热而死亡。50年后,莫斯科树立起一座纪念碑来纪念这位太空英雄。
  
  9.冰上实验室
  北极海洋生物学家布伦达·凯利的研究对象是冬天生活在海冰之下的环斑海豹。凯利为此训练了13只拉布拉多猎狗来为她寻找海豹,狗能用它们灵敏的鼻子嗅出偶尔浮出冰面透气的海豹。
  
  10.最古老的狗
  这块狗的头骨于19世纪60年代发现于比利时戈耶特洞穴,直到近150年后,碳测定发现它可追溯至3.2万年前时,它的意义才得以显露,这使得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狗。初步研究显示,这只狗以马和驯鹿为食。它的头骨较宽的脑壳和短而宽的嘴符合史前狗的特征。这表明人们开始驯养动物的时间比我们之前想像的要早得多。(文章代码:102115)
  [责任编辑]庞云
其他文献
1998年9月22日,法国的巴黎开展了世界首个无车日。在无车日这一天,人们自愿不采用自驾车出行,目的是为还给城市中的居民片刻的安宁。元车日的宗旨并不是要大家放弃私家车,只是希望借此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我国首个无车日    我国的首个无车日诞生在2001年的四川成都,它同时也是亚洲第二个举办无车目的城市。    “今天”的无车日    世界无车日发展到今天,每一年的9月22日前后,各个开展
华夏民族自古就极重丧俗,孔子曾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亚圣孟子则更强调送终丧礼的重要性,他认为:“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故而在古人看来,不论生前富贵与否,其死后的丧礼一定要办得体面风光。可如此排场的丧葬用度,对于那些身无立锥之地的贫民,如何能够承担?    官办公基祭奠亡员    在古代,上等之家如有客死异乡者,尚可自雇仆丁运尸回乡;中等之家往往聘请“赶尸队”,
《辞海》1999年版解释说:“木材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土中者,称为‘阴沉木’,也叫‘阴木沙’。一般多为杉木,质坚耐久,旧时以为制棺木的贵重木料。”  我国湘、鄂、川交界处及东北一些地区是阴沉木的主要产地。杉木阴沉木则集中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川西南安宁河流域、川滇交界金沙江流域、湘黔交界沅水上游、湘桂交界湘水上游及鄂西南是资源较多的地区。阴沉木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东北松花江流域称之为“浪木”或“
抚摸历史,穿越一甲子的隧道。所谓“不忘初心”,从来不是一句空谈,而是深刻地烙印在一代代检察人的骨髓血脉里,代代相传  2020年夏,太阳热情奔放地直入辽宁鞍山的天空。客运站里,人海波动,再笨重的行李也能頃刻间隐没入人群,扫黑除恶的标识还挂在一角,一片宁和。  一年多以前,这里还像一篇荒谬的故事会小说:“黑老大”横行霸道,“地下执法队”招摇过市,乘客和司机苦不堪言。  2019年6月4日,鞍山市检察
西班牙南部的地中海沿岸,东起阿尔梅里亚附近的加塔角,西至距直布罗陀不远的塔里法,称“太阳海岸”。太阳海岸全长300多千米,在这里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及晴空,终年闪耀着金色灿烂的阳光。由于高度达3000米的内华达山脉阻挡了从北方吹来的冷风,因此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冬季为12℃,夏季为26℃,是个避暑避寒的胜地。  每逢盛夏,太阳海岸的金色沙滩上挤满了享受清凉海水浴的人群,形成一片热闹的景
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它设立在华盛顿国会山上,1800年4月正式开放,据统计,它藏有7500万件作品,仅合订本就大约有1800万册。无论是语言的种类(共468种)还是资料种类(从图书、杂志、地图到电视影片和民间音乐录音)都是首屈一指的。图书馆占地面积35英亩,书架的总长度达80.5千米。这个图书馆不收门票,也不需要介绍信,任何人都可以到这里来查阅某种图书资料,但只有国会议员、部长
宋朝人离婚后嫁妆归女方    “离知”是宋朝的法律术语。休妻一般是男方主动,而“离知”则是男女双方平权,相当于现在的离婚。宋朝时期规定,男女双方如果闹离婚,女方当初陪嫁过来的嫁妆仍然全部属于女方。不管婚后男方给了女方多少钱,也不管夫妻双方婚后担负了多少债务,都不能用女方的嫁妆去还。宋朝时期的嫁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财产种类。嫁妆并不是单独注册在妻子名下的产业,官府要求财产都要以户为单位登记在男户名下。
对于戎族,今天的人们知之甚少,这个部族只在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偶尔与读者邂逅。然而,历史文献记载的只言片语、考古发现的残砖片瓦都无法为我们完全揭开这个部族的神秘面纱。    戎族探源    戎,曾经是我国西北方的一支强大的族群。《尔雅·释地》载:“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对于戎族,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戎”源于商周间的鬼方、獯鬻,周末的猃狁,后来成为狄和匈奴。第二种观点是
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千奇百怪,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也向人类泄露了大自然的各种秘密。因此,这些神奇的地方也成为科学研究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