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怀念的玻璃球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啪——啪——耳畔时常回响起玻璃球撞击的声音,循着这一声声脆响,我恍若又回到记忆深处的七号楼前,回到那黄昏中蒙着灿灿夕阳的我的天地。
  或许有十年光景了,那时,每天傍晚弹玻璃球是我和老三的必修课。地点就在我家门口,七号楼前,准时准点。兜里鼓鼓囊囊揣着玻璃球的老三会扯着嗓子在楼下喊我,声音尖利细长。邻居大婶打开窗看,最终也只能在老三调皮地吐吐舌头之后叹一句:“林家的女娃怎么比个男孩子还野。”的确,老三几乎每天都在土堆上滚爬,衣兜儿仿佛一个仓库:弹弓、没了捻的鞭炮、花花绿绿的贴片……当然,肯定少不了玻璃球!
  我和老三就在楼前的空地上弹起了玻璃球,或坐或趴,裹了一身泥巴,看着光滑的玻璃球从指间滑出,准确撞上另一颗,发出一声脆响,心里便升腾起一股奇妙的开心……那样简单的游戏,那样小的一方天地,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欢声笑语。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大人们陆陆续续回来了。只记得两家的大人冷眼相对,默不作声,各自将孩子领回家。我总感觉大人的世界怪怪的,吃饭时我还喋喋不休地讲述与老三玩耍时的欢乐,换回的却总是沉默。我没多想,依旧与老三疯闹。
  时间如同指间的玻璃球一样滑过。渐渐地,我知道了两家大人之间的矛盾,也读懂了那冷眼,那无言……老三没有变化,依旧在楼下喊我,我却受到大人的影响,慢慢地疏远了老三。当我在在楼上看到老三失望的背影时,我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不知是庆幸解脱还是巨大的失落,夕阳依然温柔地照耀着七号楼前那块空地,我却清楚地感觉到,我的天地在崩塌,随着我和老三的友情一起。
  再后来搬家升学,离开了七号楼,也尘封了那罐我和老三之间几易其主的玻璃球。我们竟就这样在茫茫人海中走散了,在纯净玻璃球和大人眼里的“懂事”之间,我可悲地选择了后者。
  偶尔回到七号楼看看,那里依然有一群浑身灰尘的孩子在弹玻璃球,仿佛当年的我和老三。然而我明白,这已不是当初我的那方天地。我在想,他们长大了,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一个大人的世界呢?
  【点评】
  本文选材新鲜,构思巧妙。文章通过对 “我”儿时简单、欢乐的小天地的失落的叙述,表达了对成长的困惑和无奈、对复杂的成人世界的排斥。选材新鲜,立意独特而深刻。本文描写细致,详略有致。作者用“或坐或趴,裹了一身泥巴”“看着光滑的玻璃球从指间滑出,准确撞上另一颗,发出一声脆响”,儿时玩玻璃球的描写十分细腻,而大人的矛盾并未详细交代,详略有致,重点突出。
其他文献
排比是一种富于极强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古人所谓:“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气势,广文意也。”它道出了排比的特殊作用。由于排比句氣势恢宏、节奏分明,长于抒情,能打造出作文的亮点,所以有人称排比是句子中的“集束炸弹”,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每年的中考作文中,总会涌现出很多善用排比辞格的考生,他们的作文由此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写作指导】  排比修辞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排比开篇
古人云:“开卷有益。”这句话成为许多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口头禅”,用意很明显,鼓励孩子多读书,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  确实,阅读使人进步,一个人要想提高修养,增加学问,有所作为,阅读必不可少,古今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都可证明这一点。比如凿壁偷光的匡衡,囊萤苦读的车胤,悬梁刺股的苏秦,食粥苦读的范仲淹,莫不如此。因此,为人老师者,为人父母者,用古人名言激励孩子多读书,这一出发点固然没错。问题是,
从前慢  木 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从前慢》是木心先生创作的一首诗歌,被收录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2011年底,木心先生去世。《从前慢》开始被人传诵,从贴吧、微博到微信朋友圈,这首诗被
李元洛《诗美学》说:“以文字为手段的诗,是文学的最高样式。诗的语言,是至精至纯的文学语言,诗的语言艺术,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作者都必须讲究语言之美,诗人就更需要追求语言的美感。”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其语言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的美感  所谓诗歌语言的动态之美,就是诗人以富于动态美感的语言,描绘出事物的动态。或从动态中描绘事物。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日
【真题回放】  题目: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与写作指导】  2018年盐城市中考作文为全命题作文“走过,才明白”。与往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几年来,南京一校始终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从转变观念的“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指标研究”到抓住关键的“三率”“五高”评价要素研究;从以生为本的“15 25”式教学策略研究到激昂生命的“三动六段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每一步的研究都让我们收获到了成长。打造“三动”课堂,激昂学生生命,让我们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进而实现课堂从“依靠教”到“
在美國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对不幸的小兄弟,他们的妈妈因为生病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和父亲相依为命。可是他们的父亲是一个赌鬼,为了有钱去赌博,他变卖了家里全部能变卖的东西。最后竟然去偷窃,不久落入法网后被送到了当地的监狱。  唯一的亲人入狱后,兄弟两个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兄弟俩先是行乞,后来长大了一些他们就开始捡垃圾。捡垃圾可以给兄弟俩带来一些微薄的收入,哥哥会用这些钱去大吃一顿,而弟弟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望秋景而生感慨,情景交融,清新淡远,在闲逸的情调中带有几分苦闷、彷徨,是王绩的代表作。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叙事兼抒情,领起后面六句。薄暮时分,登高远眺,独自徘徊,颇感无聊。东皋,指诗人家乡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北山的一处高地。王绩称他在故
千古文章未尽才——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而作(《红楼梦学刊》1983年04期)  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印象(《红楼梦学刊》1985年03期)  怀念叶圣陶老人(《红楼梦学刊》1989年01期)  瓜饭楼上说金庸(《读书》1991年12期)  汉画漫议(《寻根》1995年05期)  曹雪芹和《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99年03期)  千秋长怀赵朴翁(《佛教文化》2000年Z1期)  彩
板栗有许多美名,因为营养丰富被称为“干果之王”; 因为可代粮且价廉物美被称为“铁杆庄稼”,并和红枣、柿子并列为“三大木本粮食”;国外称板栗为“人参果”,而我国板栗在国际市场则被叫作“中国甜栗”。  种植食用史悠久  板栗也叫栗子,是我国的特产,古称“木奄子”,食用历史悠久。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有板栗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采食历史;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栗”字;春秋战国时期,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