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循环结构的教学方法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2038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在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循环结构的一种教学方法,力求解决学生在学习循环结构时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好理解地循环结构,掌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 程序设计;教学方法;循环;任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03. 13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3- 0253- 02
  “程序设计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它是设计和实现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的重要基础,在各个专业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算法较多,很多知识的讲解使用传统的粉笔和黑板、PPT等模式难以把问题表述清楚,教学难点不易被学生理解。 在学习循环结构时,同学们感觉学习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并不困难, 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但是真正让他们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就感觉问题太难,不知道怎么下手,从哪里开始,不会举一反三。
  1 循环结构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 采用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本文中,针对循环结构知识点,给出了特有的教学方法,并给出了教学案例。
  在本文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提出教学任务,并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用演示、提问、引导、讲解的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指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
  本方法的特点是,“带着任务来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 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好理论知识,又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中,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循环结构的教学中采用这样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其一,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其二,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循环结构的教学中,选取任务的设计,遵循了如下原则:①按照教材,按照教学大纲,按照教学进度进行;②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给出学生熟悉的例子进行教学;③按照先复习,再引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举一反三;④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专业的不同,给出不同的引例,因材施教;⑤按照趣味教学的原则,先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情景中。
  2 教学方法的实施
  2.1 教学主题
  多重循环程序设计。
  2.2 教学背景
  已经学习过程序设计基础的顺序 、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
  2.3 教学情境
  许多实际的问题需要多重循环才能够解决,例如,输出如图1所示的0~99一百个数。
  2.4 教学目标
  掌握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调试程序的能力;掌握编制循环程序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程序设计,发挥其主动性,激发其求知欲。
  2.5 教学重点和难点
  嵌套循环程序的编写技巧;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循环变量、 循环条件、循环体、循环嵌套的层数。
  2.6 教学过程
  (1)引入: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复习上次课的循环语句,例如,输出0~99这100个数, 指出输出的结果的不足的地方,给出使用嵌套循环的意义,引出本次课的任务。
  (2)问题:为完成提出的任务,提出如何输出0~99中的一项?如何控制每行中两项之间的间隔?如何输出0~99中的一行?如何控制行数、换行、整体形状等。
  (3)思路:在本次课的教学中,在给出任务后,不急于给出结论,而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中用到的知识点,听取学生给出的设计方案;其次,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程序的录入、编辑、调试、运行等过程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学新知识的同时,巩固以前的知识点;最后,让学生了解到程序调试是对程序功能进行检查, 查找其中隐藏的错误并修正或排除错误,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达到目的。
  (4)学做:在教师讲解演示任务的基础上,给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输出图 2 所示的数字图形。学生可以自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程序设计。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编写程序的过程,随时提示、提问、纠正、分析、引导、完善、演示、总结、点评设计过程,直到完成任务。在整个设计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学会分析问题、归纳方法、表达思想、倾听意见、举一反三。
  (5)拓展:本次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嵌套循环的编写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 例如:求水仙花数;杨辉三角形;班级的学生成绩表等。
  (6)提高:本次课的课后练习是:用嵌套循环分别输出如图3所示的三个图形,每个题目分别用 do-while 和 for 循环完成。其中,图中的行数要求由用户从键盘上输入。
  3 结 语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三种结构中比较复杂的语句结构,学生学习和掌握比较困难,教师结合教学实践,通过一个典型的例子,按照“引入、问题、思路、演示、练习、拓展、提高”的环节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高效而充满活力,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程序的编制技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7-141.
  [2]向生.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FP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2008(18):52.
  [3]韦雪萍.浅谈“任务驱动”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22):161.
  [4]赵美虹,周蓓蓓.浅谈“任务驱动”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2(7):198-199.
其他文献
电子汽车衡是一种较大型的电子台秤,具有称量迅速准确、数字显示直观易读、稳定可靠、容易维护等许多优点,在我市被广泛运用于煤炭、石灰石、铁矿、石油、木材等行业的大宗材料
人力资源是行政单位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十分有利于建设政治信念坚定、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更有利于完善行政单位监管体制,实现经济
应变式传感器在力和压力测试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应变式力传感器应变片粘贴位置选取的内在机理,提出了提高应变式力传感器的测试灵敏度,减小其非线性误差的实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