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师要通过开展各种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在教学中,由于训练意识不够,目标不明,训练不到位等原因,语言文字训练浮于浅层面,导致不少学生词汇贫乏,句子写得不通顺,句式简单,等等。现就如何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谈几种策略。
一、更新理念怀意识
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训练意识,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课堂上不能在“内容分析”、“理解感悟”上“求甚解”,而要有意识地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上下工夫。
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这课时,有意识地凸显四字词语的训练。
(一)课始
师:同学们有没有积累有关赞美母亲的成语呢?
生: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劳能干……
师:形容疲劳的成语呢?
生:筋疲力尽、精疲力竭、身心交瘁、心力交瘁……
(二)课中
师: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让你感动不已呢?
生:“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忙碌……”这句话让我感动不已。
师:读读句子,从这四个“立刻”,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1:母亲工作很忙碌。
生2:母亲为了维持这个家,分秒必争地工作。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此时母亲的工作呢?
生:争分夺秒、迫不及待、不知疲倦、埋头苦干、精疲力竭、孜孜不倦……
(三)课终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们的母亲是怎样爱你们的?请你们抓住其中的一个细节,通过对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达慈母之爱吧。
上述课例,教师紧扣文本,基于“语文意识”这个理念,先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说词,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研读——解词,最后迁移写法让学生仿写——用词,学生经历一个积累、运用“四字词语”的言语实践过程,体现教师的语言训练意识。
二、依据目标定重点
课文是学习语言的范例,语言训练点很多。教学时,教师必须先读懂文本,找准“语言点”,然后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训练重点。语言训练重点的确定要着重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课标”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二是课文本身的重难点和特点;三是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神,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每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对每组课文前面的“导读”、每篇课文前面的“预习”和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都要全面研究。因为,它们既提示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又提供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一文,本文处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两个读写训练重点的过渡单元。因此,本课的教学既要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写作方法。
三、立足文本掘资源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习作的技巧。”教材上的课文篇篇都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范本,挖掘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是开发学生语言潜能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形式是落实言语训练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善于捕捉课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重点语句、重要的关联词语、句式、有训练价值的修辞手法、文章的重点段,用得精妙的标点符号等语言训练点。灵活地运用课文情境,引导学生积累课文的优美词句,学会迁移课文的句式或写作方法,仿说、仿写,等等,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征在独特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和谐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父亲和鸟》一文没有具体写父亲保护鸟的语句,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体现父亲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合默契。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挖掘了一个语言训练点,抓住了最具训练价值的句式“刚……就……”,让学生围绕“父亲爱鸟”进行练习说话。学生的表达不但有文本的具体内容,而且超越了文本:“父亲刚进树林就闻到鸟味。”“父亲刚抬头就发现无风树叶却在动。”“父亲刚说完话鸟儿就唱起了歌。”这样,学生不但进一步体会到父亲和鸟的亲密关系,而且领略句式的表达特点,做到得“意”而不忘“言”。
四、训练到位有方法
语言文字训练仅有意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到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这样才能克服训练的随意性及盲目性,才能保证训练的面、质和量。朗读训练和说话、写话训练等都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方法,在什么时候进行,怎样进行,为什么这样进行,教师一定要从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使训练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的教学片段。教师在进行“______来______去”的词语训练时,先紧密地联系文本,创设出具体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说说积累的词语。
课件出示:大家担心,袋鼠成了“万兽之王”,就得“跳来跳去”;猫头鹰成了“万兽之王”,就得“飞来飞去”;小猴子成了“万兽之王”,就得“荡来荡去”……
接着课件又出示句式:我是_________,习惯在_________(_________)来(_________)去,让学生练习说话。
课终,师:这篇课文写了猫头鹰、袋鼠、小猴子当“万兽之王”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想一想,还有什么动物也想当“万兽之王”呢?它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这个星期轮到(谁)上任了”来开头,像课文那样,自己编一编小故事。
生:这个星期轮到金鱼上任了。他得意洋洋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天天都要跟我在水里游来游去,睡觉的时候都得睁着眼睛。”动物们听了吓得魂都没了,个个叫苦连天。
生:这个星期轮到蜗牛上任。大家都非常担心:他会不会命令我们从现在开始,成天背着一座大房子慢吞吞地爬来爬去呢?谁知,蜗牛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大家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动物们听了立刻欢呼起来……
师:同学们编的故事真精彩。为什么不多写几种动物当“万兽之王”的故事呢?
生:这三种动物有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读了这三个故事就能体会到要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的道理,再写就显得啰唆了。
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抓住了语言这个语文课的根本,精心设计教学。这样的词语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而且体现了从易到难,步步推进的训练思路。设计了“还有什么动物也想当‘万兽之王’呢?它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像课文那样,自己来编一编小故事。”这个环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体现了学以致用。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多写几种动物当‘万兽之王’的故事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和感知说话、写话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的道理,这样训练到位,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不胜枚举,策略因人而异,关键是老师要能把握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找准训练点,扎实地进行有效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更新理念怀意识
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树立训练意识,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课堂上不能在“内容分析”、“理解感悟”上“求甚解”,而要有意识地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上下工夫。
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这课时,有意识地凸显四字词语的训练。
(一)课始
师:同学们有没有积累有关赞美母亲的成语呢?
生:含辛茹苦、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勤劳能干……
师:形容疲劳的成语呢?
生:筋疲力尽、精疲力竭、身心交瘁、心力交瘁……
(二)课中
师: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让你感动不已呢?
生:“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忙碌……”这句话让我感动不已。
师:读读句子,从这四个“立刻”,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生1:母亲工作很忙碌。
生2:母亲为了维持这个家,分秒必争地工作。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此时母亲的工作呢?
生:争分夺秒、迫不及待、不知疲倦、埋头苦干、精疲力竭、孜孜不倦……
(三)课终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们的母亲是怎样爱你们的?请你们抓住其中的一个细节,通过对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达慈母之爱吧。
上述课例,教师紧扣文本,基于“语文意识”这个理念,先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说词,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研读——解词,最后迁移写法让学生仿写——用词,学生经历一个积累、运用“四字词语”的言语实践过程,体现教师的语言训练意识。
二、依据目标定重点
课文是学习语言的范例,语言训练点很多。教学时,教师必须先读懂文本,找准“语言点”,然后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训练重点。语言训练重点的确定要着重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课标”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二是课文本身的重难点和特点;三是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神,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及每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对每组课文前面的“导读”、每篇课文前面的“预习”和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都要全面研究。因为,它们既提示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又提供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和形式。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一文,本文处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两个读写训练重点的过渡单元。因此,本课的教学既要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写作方法。
三、立足文本掘资源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习作的技巧。”教材上的课文篇篇都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范本,挖掘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是开发学生语言潜能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形式是落实言语训练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善于捕捉课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或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重点语句、重要的关联词语、句式、有训练价值的修辞手法、文章的重点段,用得精妙的标点符号等语言训练点。灵活地运用课文情境,引导学生积累课文的优美词句,学会迁移课文的句式或写作方法,仿说、仿写,等等,让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征在独特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和谐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父亲和鸟》一文没有具体写父亲保护鸟的语句,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体现父亲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合默契。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挖掘了一个语言训练点,抓住了最具训练价值的句式“刚……就……”,让学生围绕“父亲爱鸟”进行练习说话。学生的表达不但有文本的具体内容,而且超越了文本:“父亲刚进树林就闻到鸟味。”“父亲刚抬头就发现无风树叶却在动。”“父亲刚说完话鸟儿就唱起了歌。”这样,学生不但进一步体会到父亲和鸟的亲密关系,而且领略句式的表达特点,做到得“意”而不忘“言”。
四、训练到位有方法
语言文字训练仅有意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到位。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这样才能克服训练的随意性及盲目性,才能保证训练的面、质和量。朗读训练和说话、写话训练等都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方法,在什么时候进行,怎样进行,为什么这样进行,教师一定要从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使训练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的教学片段。教师在进行“______来______去”的词语训练时,先紧密地联系文本,创设出具体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说说积累的词语。
课件出示:大家担心,袋鼠成了“万兽之王”,就得“跳来跳去”;猫头鹰成了“万兽之王”,就得“飞来飞去”;小猴子成了“万兽之王”,就得“荡来荡去”……
接着课件又出示句式:我是_________,习惯在_________(_________)来(_________)去,让学生练习说话。
课终,师:这篇课文写了猫头鹰、袋鼠、小猴子当“万兽之王”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想一想,还有什么动物也想当“万兽之王”呢?它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这个星期轮到(谁)上任了”来开头,像课文那样,自己编一编小故事。
生:这个星期轮到金鱼上任了。他得意洋洋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天天都要跟我在水里游来游去,睡觉的时候都得睁着眼睛。”动物们听了吓得魂都没了,个个叫苦连天。
生:这个星期轮到蜗牛上任。大家都非常担心:他会不会命令我们从现在开始,成天背着一座大房子慢吞吞地爬来爬去呢?谁知,蜗牛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大家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动物们听了立刻欢呼起来……
师:同学们编的故事真精彩。为什么不多写几种动物当“万兽之王”的故事呢?
生:这三种动物有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读了这三个故事就能体会到要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别人的道理,再写就显得啰唆了。
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抓住了语言这个语文课的根本,精心设计教学。这样的词语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而且体现了从易到难,步步推进的训练思路。设计了“还有什么动物也想当‘万兽之王’呢?它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像课文那样,自己来编一编小故事。”这个环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体现了学以致用。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多写几种动物当‘万兽之王’的故事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和感知说话、写话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的道理,这样训练到位,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不胜枚举,策略因人而异,关键是老师要能把握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找准训练点,扎实地进行有效训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