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ru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增加,从而发自内心的爱好学习。小学数学为其他理科学科的学习提供计算基础,因此学好数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兴趣教学法的普及与应用拥有其独特的重要性。
  一、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意义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的重要前提。兴趣爱好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孩子掌握相关知识,还促进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意义[1]。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兴趣教学法就是利用孩子的兴趣,使孩子自发踊跃的进行数学学习。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游戏中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趣味,从而促进孩子掌握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
  二、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在游戏中轻松学习
  孩子天性活跃,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孩子的这种天性,在课堂上,很多教师都要求孩子听话、不乱动,这种情况很容易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溜号、聊天的情况频频出现。身体被禁锢,思想自然会乱走。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将孩子的兴趣爱好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元、角、分”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在给孩子展示完人民币之后,把一些钱和水杯等商品摆在游戏桌上,将这些五彩缤纷的水杯标上价钱,让孩子对这些水杯进行交易。通过交易不仅使教学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激发孩子的兴趣,同时孩子通过做游戏也掌握了货币交易的知识[2]。
  2.在实践中激发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过于抽象,孩子在学习数学时难免感到乏味,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了记住一些理论知识,很多孩子机械的背诵教材和笔记,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数学水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实际体验中激发孩子的兴趣,进而使孩子热爱学习。例如:在识别钟表这一课程中,如果直接在黑板上讲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不仅不能使学生通过辨认钟表了解时间,还会使学生对于辨认时间产生抵触心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为学生准备硬纸板、大头针和剪刀,上课时带领孩子一起做钟表,通过对钟表的制作,了解其运行规律,进而完成辨认时间的课程内容。通过实践不仅使学生了解复杂、难讲解的知识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求知探索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记忆。
  3.增加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生、教师互换角色的教学。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阶段性地开设教育模拟课堂,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准备要讲的课程,学生可以讲述一些课本内的小故事,也可以扩展课本的知识内容,在课后,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点拨。通过开展“争当小老师”的课程不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加强了师生关系,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5]。
  三、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兴趣教学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课堂游戏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游戏的程度,不要让孩子将学习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游戲中,要明确课堂游戏是学习的手段而不是主旨;其次,要将兴趣教学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不要流于表面做给别人看,而是要确保兴趣教学法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实施;最后,兴趣教学法的应用不意味放任学生,教师要在维护孩子天性的同时,把握孩子自由的范围。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教育法的应用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兴趣教育法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厌学的问题,它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大兴趣教育法的应用和普及力度,人性化的因材施教,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马鞍山市二中实验学校安徽】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阅读的认知较为枯燥,单纯的文本阅读一定程度上很难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因而转变传统的文本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绘本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将科学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也能够让学生的课堂生活更加丰富。  1. 绘本的简介  所谓绘本即Picture Book,其实质是图画书,是指以绘画为主并附注以少量文字作为解释的一种书籍。绘本书多是为儿童设计的,其内容涉
新课程理念指出:高深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为例,谈谈笔者的想法与做法。  一、把握教材  靠教师讲解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结论,绝对不是科学教育。但教师也不能忽视教材,要运用书本提供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活泼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形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學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师生的距离也更近了。但在课堂上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还在发言时,有的学生却举起小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有的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种种现象引人深思。那如何让活跃的课堂气氛与良好
尽管对于小学生来说,唱歌是他们最喜欢的音乐表现方式,并且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主要的内容,,小学音乐教师对歌唱教学仍旧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得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参与积极性不高,阻碍了歌唱教学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调查,从歌唱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小学音乐课中歌唱教学的现状,以期望对小学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有些许指导意义。  一、唱歌教学
前言  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融入,让小学科学教师认识到扩展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有效的教学,会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上应当做什么,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引导小学生科学思考,促进小学生学习行为严谨化,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重点。加强对教学效益的关注,远远重要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明确严谨的教学态度,促进小学生科学思考才是科学学科发展的王道。  一、培养科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科学思考  关注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阅读在整个人类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通过阅读吸收信息,认识世界,同时也通过阅读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品位。同样,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基础,关乎学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是学生自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但因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不足,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阅读教育有充分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全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本文就小学语文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连接课内与课外的咽喉,是学习的起点。如今,我们构建的高效课堂,预习更是前提保障。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事半功倍地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让“课外开花课内香”呢?  一、预习的过去式  常见到语文老师上第一课时时,要么大发雷霆,要么无奈摇头。因为我们的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没办法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只能停下来,用课堂上宝贵的时间来补偿学生欠下的“预习债”。若硬着头皮上
卢新祁老师在《科学并不简单》一文中指出:“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单处理,简单的事情无需复杂对待。我们需要的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是一种方法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科学虽然复杂,但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事物、复杂的科学世界、复杂的科学教育时、能智慧对待,在厚积中薄发。”  《摆》的研究在各种科学教材中可算作是经典一课,很多人上公开课也采用其做文章。就听到的课堂实教,看到的教学案例,多为大同小异,采
许多年以来,美人鱼一直在冰冷,黑暗的海底孤独地生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课程变革,教育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的成败与否对国人的素质以及整个民族的进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广东在课程变革方面一直都在不断地努力与探索,所取得的硕果也颇丰。下面以大事纪略的形式回放我省这三十年来课程变革所经历的几个路程。    第一轮的教学实验    省教育厅于1979年秋接受国家教委中学司的委托,参加了《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一轮的教学实验。《中学数学实验教材》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会同中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