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9320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所以通过深入研究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增强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高职学院教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本文通过具体论述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旨在增强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45-0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点,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硬件维护、网络安装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的能力。因此,在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最大限度提升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通过对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必要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步应用到了人们的实际生活中,甚至逐渐内化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其中,计算机课程是高职院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所以需要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趋势。针对高职学生而言,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内容,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而言,通过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专业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人才,能够有效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理念,精确市场定位,将教学和市场相结合
  高职学院是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而技术能力又是学生更好的应用社会发展要求的基本条件。因此,在高职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老师转变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操作能力。坚持将利益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向为市场导向型,并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深化改革的要求设置教学目标;其次,高职学院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深入了解高职学院的资源优势来进行准确定位,充分发挥高职学院的计算机人才培养优势,从而逐步实现高职学院的计算机人才定向输出目标;最后,高职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强化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培训,以模拟岗位的实际情况来强化高职学生的技能,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選择教学内容
  在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主多附”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开设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而开设实践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且根据高职学院不同专业开设了多门选修课程。例如,在学习C语言、VisualBasic、网页制作和多媒体制作等内容的时候。“一主”便是将《计算机应用》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其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基础、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处理等。同时,课时设置的时间一般为60学时,而纯理论的内容课时一般安排12学时。这样将学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中只需要48h才能够完成。“多附”主要是根据各个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多门选修课程,而课时一般设置为40学时。对于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便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来制定系统完善的教学大纲。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采取多元化考核方法
  高职学院在对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点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计算机等级考试方法,以等级考试的成绩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成绩。虽然这种考核方法实施了两年,且通过率非常高,但是也暴露了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部分高职学院的计算机老师为了提高通过率,便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参与题海战术,这样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相关题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并不知道如何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点,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有效提升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便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首先,将学生平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表现纳入到教学过程中;其次,采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最后,按照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来进行评定。其中,可采用简单的算式来评价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如:《计算机应用》课程成绩=平时上课表现*20%+全国等级考试成绩*40%+大作业成绩*40%。通过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能够最大限度提升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总之,在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老师应该创新教学观念,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就业要求。
  参考文献
  [1]杨毅.MOOC模式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0(6):79-81.
  [2]梁莹.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电脑迷,2017(1).
  [3]田枫.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商业经济,2009(11):26-2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故事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依据,探索了其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并对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进行了教学实验,验证了故事情境教学法的有效性,最后在结语部分做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故事情境教学法;小学英语;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49-01  一、故事情境教学法基本概念  故事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39-02  追求高效的课堂模式是我们每个老师的梦想,可是受种种因素的制约,这种梦想一直难以实现,许多致力于教育研究的同行们都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终于使得高效课堂的打造不再是梦,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将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书中对高效课堂的要求做了详细的对照,做了一
期刊
【摘要】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就需要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研究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以期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应用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44-02  小学阶段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特别是小学语文的学习与其他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而随着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普及,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就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46-01  据中国甜点业现状分析显示,高端、个性、特色的蛋糕设计是现在消费者对蛋糕的主要需求。随着国内甜品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享受,而这些是需要设计者的设计出迎合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中色彩的搭配更是关键,色彩可以将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梵高说过
期刊
【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英语作为第一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人才也备受社会的青睐。因此,英语教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英语的学习不外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其中听和读是信息输入的两个途径;而说和写是信息输出的技能。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初中阶段这四项技能培养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