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提升复习课效益的催化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cm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把学习的自由、时间、欢乐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以高二化学复习课“物质的量”三个教学片段为例,从概念梳理、规律形成及试题编制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在复习课教学中改变传统做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复习课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学习;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92-2
  复习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对培养学生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复习课常以灌输式为主,聚焦教师讲授、知识记忆、机械训练,忽视学生参与、方法掌握、素养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气氛沉闷,复习效益低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复习课充满活力?前期在南京市秦淮区高中化学教研活动中,宋凡凡老师执教的高二化学复习课“物质的量”,令听课者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宋老师用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大胆改革,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按照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对已有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完善认知,发展能力,提升了素养的复习效果。
  一、自主厘清知识体系 合作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片段一】
  上课伊始,教师投影“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及知识点,让学生先独立回忆,限时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和转化关系图,然后与同桌同学讨论,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在此期间,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参与学生讨论,选择典型图例投影,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概括“物质的量”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合作构建“物质的量”知识网络体系。
  评析: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重现和再认识,但重现不等于重复,再认识不只是再回忆。复习是要把已学知识进行条理化、结构化、系统化,并对相关概念、规律、方法进行整合和内化,要突出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进而解决具体问题,提升能力。本节课涉及的概念密集且它们之间又相互叠加,知识与技能繁杂,内容多、难度大。宋老师没有去简单罗列概念、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再由学生死记硬背,进行“炒冷饭”的式重复再现,而是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去主动梳理,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通过交流、展示、讨论、互评去厘清知识体系和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参与的乐趣,从而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激励者、组织者、巡视者和引导者,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强化学生主体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
  二、自主总结解题规律 合作提升解题技能
  【教学片段二】
  教师以投影的方式,展示由“质量”求“微粒数”的三个近年各地学测模拟题,让学生“小试牛刀”。教师明确时间、任务要求,先“独学”即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对学”即与同桌同学研讨,再“群学”即小组合作交流。在学生“独学”期间,教师不做任何提示,通过巡视了解学情,对特殊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在“对学”、“群学”期间,教师参与其中,释疑解惑。接着各小组展示、分享,教师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逐题分析解题思路,适时引导学生质疑、评价,学生踊跃展示,大胆质疑,充分展现解题思维过程,最后学生共同归纳形成“解题三部曲”,再依据此规律“举一反三”,進行“气体体积”、“溶液浓度”与“微粒数”相互转换的练习巩固。
  评析:
  复习需要将知识升华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也是学生应对各类考试的现实需要。因此为学生提炼解决问题的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规律,独立解决类似的问题,完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是复习课应达成的主要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典型例题讲述规律,学生套用规律进行大量解题训练,机械强化,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这种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规律的形成过程认知不深刻,运用规律“生搬硬套”,效率低下。本节课宋老师在学生已经自主建构知识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形式研题解题,自悟自纠,总结概括形成“解题三部曲”,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特别值得称颂的是,在学生“独学”期间,教师不干预,让其充分的独立思考,使“对学”“群学”在此基础上有效进行;在学生展示期间,教师不是面面俱到,对于学生自主解决的一般问题,不加重复,省出时间让学生对模糊不清的问题充分思考辩论。教师给每组学生展示机会,课堂呈现多边、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交流,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强化,复习也不再枯燥而成为一项愉快而有意义的活动。
  三、自主体验命题过程 合作共享命题乐趣
  【教学片段三】
  学生完成近几年学测考题后,教师让学生分析考题,弄清试题考查内容、考查角度、呈现方式。教师模拟示范改变试题,激励学生做学测“命题人”,让每人编制考题,再同位同学互解,最后小组间比赛命题质量、解题速度。学生兴趣被激发,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评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复习如果只是让学生通过解题以“旧知固化”,就很容易陷入“题海战术”不能自拔,“减负”也自然成为泡影。一题多变常常是教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采用的方式,如果教师把这个“变”的思路、过程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领会“变”的意义、掌握“变”的技能,成为一个会设计问题、编制试题“命题人”,不仅从内容到方式让学生感到新颖,产生主人翁的感觉,激发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还能消除学生对编题的神秘感,对考试的畏惧感,从会做题到会编题,产生成就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提高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达到了授人以渔的目的。这节课,宋老师没有简单停留在学生会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和能熟练、规范解答试题的层面上,而是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形式,激起了学生强烈的主动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自悟、自编、自解,合作、交流、竞争中,认可自己的能力,感悟团队的智慧,享受学习的快乐,同时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本节复习课,授课教师深谙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大胆改进传统复习模式,把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自由、学习的快乐都还给学生,创建一种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迁移、融合和运用,学习方法和策略、思维习惯和品质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人格受到尊重,学习潜能得到开发,自信心得到增强,个性得到彰显,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正.追寻自由成长的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
  [2]陈乐意.自主建构 升华规律 深化迁移——以“化学平衡状态”高三一轮复习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8).
  [3]刘凯等.中学化学计量概念教学研究[J].中学化学,2016(1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组织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行为,那种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只顾”演教案”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学习起点”的认识把握不够准确,层次也参差不齐,而导致实际教学行为的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本文挑选了两个“长方体的体积”教学片段,试图对教师“学习起点”的掌握有所启发。  关键词:精准把握;有效切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
摘 要:距离高考只有数十天的时间了,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至关重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一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多与学生交流,明确复习纲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复习。  关键词:高考;复习;冲刺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60-1  在常年任教高三的实践过程中,本人总在高考前数十天以《江苏省考试说明》为方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依托,以
摘 要: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就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游戏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教育活动,因此,我们以科学小游戏为载体,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和进行生动有趣、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关键词:科学小游戏;探究;成长;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2 文
摘 要: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组建了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在我校,对于学生社团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比较艰辛的探索过程,那就是从“小社团”到“大社团”。这“小社团”和“大社团”的概念是我校在推进社团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当然,不管是“小社团”,还是“大社团”,都是基于儿童成长,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生社团;大社团;成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
摘 要: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问题,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质疑,逐步形成批判精神。早在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就提出将学生培养成独立的个体,具备“自主”、“自动”、“自立”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要:尊重与机智,让学生“想学”;诗意与宽容,让学生“会学”;互动与创新,让学生“学会”。走好“三步曲”,当可逐步建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想学;会学;学会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87-1  就语文学科学习过程而言,学生的学是内因和外因的有机结合,内因起决定作用。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的着眼
摘 要:承载数学知识的数学符号是自成体系的,是数学语言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使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揭示引入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重视对符号的涵义和实质的分析,重视符号意义的联想与发现,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进行交流。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符号;获得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错误”,将其变“废”为“宝”,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其意义深刻。  关键词:错误;解题能力;合作探究;师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91-2  一、暴露学生的知识弱点,指明教学方向  犯错误是学习过程中自然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教学中企图让学生完全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一方面
摘 要:背诵对当代中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有极大作用。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更可以夯实学生古诗文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初中阶段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和文学作品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文章及语段背诵的目的与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章及语段;背诵目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
摘 要:因为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在错误出现后,不仅要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寻找错误的原因,共同寻找改正的方法,教师更要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契机,处理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让这些“错误”成为课堂中的“闪光点”,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有效资源,从中锻炼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教学机智。  关键词:错误资源;教学机智;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