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广博之才 育雅正之人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外国语学校是教育部1962年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作为广州市唯一一所市属公办外语特色完全中学,学校始终站在教育国际化的视角,潜心传承“博学、雅正、融和”的校训,带领师生一起学习与理解“博雅”之内涵,清晰要培养和要成为“什么人”的问题。“博”指广博,即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雅”指素养,即做品行雅正之人,具有全面高尚的素质修养;“和”,即追求“和合之心境”“和而不同”,善于接纳和互济互补。因而,博雅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良好品行、端庄仪态、高雅品味、阳光心态、均衡知能、博采兴趣、博爱胸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近年来,促进学科融合,以学生核心素养模型推动和促进课程改革,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进一步明确了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和要求。这为我们明确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在系统学习和研究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指标选取后,结合本校课程教学实际,将广外人的“核心素养”界定为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应共同学习的必要素养,即三种范畴——“社会参与”“沟通互动”“自主行动;九个面向——“语文表达与符号运用”“资讯科技与媒体素养”“艺术欣赏与生活美学”“公民责任与道德实践”“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国际理解与多元文化”“身心健康与自我实现”“系统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执行与创新应变”。
  据此,我们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1)具有国际视野与民族情怀的现代公民;(2)具有实干精神与远大志向的领导人才;(3)学识广博并有外语专长的创新人才;(4)学贯中西善于兼容并蓄的文化使者;(5)善于保护自己又善待他人的合作伙伴。简而言之,即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基于以上思考,学校将基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博雅课程核心定位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国语大承,外语大通”。以此为指引,学校期待通过对课程体系的同步变革与推新,与国际教育发展方向接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博雅课程框架
  学校围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国语大承,外语大通”这一核心理念,确定了课程目标和模块设置,探索建设多样化的博雅特色课程,构建了博雅课程体系(见下图1)。
  
  基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博雅课程体系体现出三个特点:
  1.多元性。从课程模块的内容设置来看,博雅课程体系涉及知识、技能、健康、人文、语言、科学、艺术、品格、团队、本土、国际等方面,覆盖面广,涵盖内容多。既有中国文化的渗透,也有校本文化的感悟,还有国际学科的兼容;既强调“中学为体”,也创新“西学为用”,体现外国语学校特色,遵循“国语大承、外语大通”理念,多角度、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融合性。博雅课程体系的建构不是单纯的学科拓展,而是创造性的融合。例如,国际高中课程班的校本课程,将语文与历史融合为“文史”,将政治与经济融合为“政经”;外交试验班的校本课程嵌入外交礼仪、西方文化入门等课程。这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了知识基础,也为全校教师跨学科合作,实现专业的跨越式成长创设了广阔平台。
  3.自主性。博雅课程是学校、教师、学生主体性充分体现的课程。它要求师生意识到自己既是博雅课程的实施者,又是博雅课程的开发、设计者。因此,广外人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和资源,自主开发、自主设计和自主组织实施。同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泛关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设计、开发、实践、体验和创造学习,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4. 开放性。一是课程内容的开放。它不限于学科课程,还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领域。二是活动范围的开放。活动范围不限于学校、教室,还延伸到了家庭、社区机构、社会生活场所以及大自然等,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三是活动方式的开放。学生的活动方式表现为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主实践;教师的活动方式表现为创设情境、参与合作、指导帮助。活动形式包括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实验、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以及信息搜集等。
  二、彰显博雅特色,创新课程实施路径
  基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博雅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实施属于自己的特色课程提供了蓝本。以此为框架,学校创新实施博雅课程,用具有广外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师生的成长打下了属于广外的博雅烙印。
  1.博雅校园公共艺术课程
  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独具广外特色的校园环境成就了博雅教育无声的“境教”。学校关注校园公共艺术形态建设,赋予校园环境以“博雅”审美特质与精神价值,实现其美化心灵、启明智慧、养成人格之使命。
  凸显校徽精神意象。理念是学校的内在精神骨架,外在精神气韵。其最直观的表征就是校徽。学校校徽以蓝色为底,代表海洋文化;以红色线条代表中国喜庆传统,以盾状为外形代表西方文化;整体结构由岭南建筑、凤凰和书卷组成,整体取意“G”指代广州。其中,中间为岭南传统屋檐,呼应学校的地域文化特色,既立足南粤,又辐射华南;屋檐上方为“W”“X”组合,意为“外校”,其构图圆和优雅,犹如璞玉,体现了“雅正”之理念。字母“W” 抽象为展翅飞翔的凤凰,寓意学子们像凤凰一样从广外起飞;底部为慢慢展开的书卷,寄寓广外学子博学多才,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学校可见的和所规划的景观,都收拢在校徽所征示的学校精神意象中。可以说,所有校园规划、公共艺术设计、日常细节修饰,都指向这一精神意象。   
  赋予建筑博雅寓意。建筑代表的是历史、文化,建筑风格或标志性建筑,或接通文脉,或蕴含寓意,形成视觉焦点与环境节点。学校整体建筑借鉴岭南传统的空间围合形式,运用廊、桥、亭、榭穿插组合教学楼单元,凸显岭南书院的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按照体现功能区划、契合学校文化等原则,遵循“中国君子,博学雅正,融贯中西,勤勉智慧,刚健求新,思诚尚善。信达雅,则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育人思路,将楼名、路标、楼层导视图等分别以中英文标注,系统确定了一、二期工程的系列楼名。例如,图书信息中心是全校建筑物的中轴线,命名为凤凰楼,寓意,凤凰从这里起飞;教学楼一期工程分别命名为国博楼、国学楼、国雅楼、国正楼,二期分别命名为国融楼、国贯楼、国中楼、国西楼,希冀学生时刻牢记校训,真正成为“博学、雅正、融和”之才;国际交流中心则直接援用功能名为楼名,告诫参加游学、交换生项目的学生要立足本土,走向世界……
  仪典彰显博雅荣耀。仪典因其特有的场域性精神氛围,对群体心理的凝聚、净化、升华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培养师生的荣誉感、认同感、归属感,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因此,学校将成人礼、毕业冠冕礼、退队礼等公共仪典列入校园公共艺术形态。尤其是毕业冠冕礼,保存了中古仪式,所有学生峨冠博带,着“广外红”礼服盛装入场,整个典礼充满严格的程序性、鲜明的视觉性、热烈的场域性、庄严的教育性。师生的文化人格在这种场域氛围中形塑、净化、升华,学校的荣耀也在种种仪典中得以彰显。
  校园公共艺术课程让师生享受着博雅生活:每天,师生都会经过巨幅国画屏风《留美幼童》,读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国语大承,外语大通”中英文雕刻,走进沸腾的校园生活;穿行于中国园、英国园、美国园、日本园等,感受中西方文明的交汇;徜徉在学子湖畔与孔子对话,感悟激励后学,见贤思齐。学生宿舍用品都印有校训“博”“学”“雅”“正”“融”“和”,并形成系列;精心设计的校友纪念章、毕业纪念册、纪念笔和书签,主题园林的石凳篆刻着捐献学生的毕业年份,铺设纪念校庆及杰出校友的星光大道……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了无声的教科书。可以期待,校园能成为最出色的艺术课堂,不断将核心素养的理念传递给师生,用博雅不断涵养师生超越自我的文化自觉和对外交流的文化自信。
  2.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
  结合外语特色,学校成功申报省级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外国语学校办学特色研究”和广州市特色课程“异域文化之旅”“二外校本教材开发”并立项,跻身首批“广州市特色学校”。各学科校本课程注重发挥教师智慧,激发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面向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独特的心灵,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合适的教育,实现对教育生命意义的追寻。
  博雅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以图1博雅课程体系为蓝图,契合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一方面,开设强化母语类课程(包括悦读汇、诗社、书法、经典诵读等)、多语种外语课程(英、法、德、西、日)、各类语言类拓展课程(CNN英语视听说、英语影视欣赏与影评、英语话剧、英语微电影、英语电影配音、英语原创音乐等);另一方面,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发民间剪纸、京剧、陶艺、皮影、粤剧、茶艺、国画、肖形印、广府文化、历史风流人物等校本课程;同时,科技类校本课程(地球小博士、机器人、化学与生活、动手动脑学物理、车模、实现你的科学idea、编程社、动漫科技等)也深受学生欢迎。
  每年学生外出交流中,博雅校本课程实施中学生的个人作品、团队表演项目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学生自制的手工剪纸、国粹京剧脸谱、书法作品、国画作品;二胡、京剧、粤剧、民乐演奏、书画表演都是学校游学团队的经典项目。每当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和谐自然、倾情投入的表演获得外国朋友的欢呼、狂热追逐时,广外学子便油然而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骄傲之情,充分感受中西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魅力。而“社会参与”“沟通互动”“自主行动”则外显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国语大承,外语大通”逐渐成为学生的成长需求。
  3.博雅校园社团课程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以其独具特色的活动模式,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鼓励各年级学生自发组织了跨年级的爱心接力社、读书社、动漫社、墨痕文学社、街舞社、戏剧社、拉丁舞社、鼓乐队、国乐社、杂音社、科普社等30多个学生社团。
  社团成员用一张张内容丰富、创意独特的海报,挥洒青春风采,彰显着独属于广外学子的博雅韵味。校园各处可见的海报成为广外校园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教学楼门口的英语角海报,食堂橱窗各种活动的宣传海报、中高考前后到处可见为毕业生制作的送别和加油海报……其中,模拟联合国社团,以“立足现实、关注社会、放眼全球、合作发展”为主题,为学生走向国际打开了一扇窗。学生们用国际眼光思考、讨论问题,其高度的自主管理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锻炼了其必备的组织与策划、研究与写作、演讲与辩论、求同存异与沟通交往等素养。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广外学子丰富与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里走出了荣获广州市教育局系统“十大社团”荣誉称号的拉丁舞社、荣获广州市流行音乐“优秀社团”荣誉称号的杂音社和广州市媒介素养联盟成员之摄影社,更走出了无数优秀的学生领袖……
  4.博雅教育视野下的国际课程
  作为外语特色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设置初、高中教学衔接课程和思维发展课程,基础课程中的外语教学为切入点,精心设计六年一贯制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具有核心素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初中阶段通过外语课程主修英语、辅修第二外语(德语、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以语言学习为载体,以国际间姊妹学校互访学习为推手,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拓宽学生成长领域,帮助学生顺利走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启蒙期。高中阶段则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最大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对学生个性发展设计嵌入式中美优质课程,如AP课程、中美“2 1”课程(美国高中同步课程)等,帮助学生顺利走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发展期。
  桃李无言春华秋实,泽被一方下自成蹊。从世界各国及地区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发展趋势来看,核心素养与整体课程设计的一体化是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未来课程改革的根本方向。相信蓬勃崛起的广州外国语学校一定能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管理水平,谱写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广州外国语学校
  广东广州
其他文献
本世纪初,针对过去学校道德教育严重脱离生活的弊端,我国一些学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活德育”理论,在积极推动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同时也使道德教育研究本身更“接地气”。章乐博士的新书《风险社会的道德教育》(人民出版社)作为一本接续“生活德育”理念的佳作,利用西方社会学中的“风险社会”概念及理论框架重新审视当代社会的道德困境,对当下生活中种种越来越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恐慌人”的出现、分数崇拜下的
时而平静清澈,时而波涛汹涌,大海的壮阔、美丽让人沉醉。今天在科学的实验室里,我们不仅要带你看“海”,还要与你一同见证“海水”凝固的壮观景象。  当然,此“海”非彼“海”。但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希望你也能像在海边玩耍一样,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烧杯,玻璃棒,天平,称量纸,药勺,氢氧化钠,硫酸铜,量筒。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氢氧化铜沉淀。当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氢氧
【摘要】现行教育方法中对移动技术的渗透已经在大学教育中初见端倪,英语课堂作为最早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学科在这一方面的开展相对完善,并且根据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方面的训练,对应开展了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并且为英语授课模式的创新打下了基础。具体的移动技术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中如何创新教学模式需要从校园实际应用效果出发进行探究。  【关键词】移动技术;大学英语;混合式听说教学  引言  当前国内英语教育水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并鼓励他们去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  【关键词】学生作文;作文贵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
学实践问题重重,新课程改革必须深入推进新课程实施已近五年,从中学课改实践层面的真实情况看,教学现状与原倪 娟李广州先制定的改革目标有很大距离,课程理论空前繁荣,教学实践问题却依然严峻这个结果彰显了一个问题,课程改革究竟要改教学论还是教学实践?如果教学实践问题不是因为教学论出了问题,就不需要换一套话语折腾实践者;如果是教学论出了问题,那么为何新课程理论没有能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一    不可否
关口是地区之间路途往来的必经之所,扼交通之咽喉,踞之可作战时屏障。我国历代的军事战争中留存下不少著名的关口要塞,它们都是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能否将其守住有时甚至直接决定战争的成败。   山海关   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约15千米处,北倚燕山,南接渤海,为冀、辽的分界线。明清时期,山海关以西地区被称为关内,山海关以外即今天的东三省地区被称为关外。   山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语文考核形式的改变,《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规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选材、写作方法、写作自信心角度,提出改进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兴趣;选材;方法;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何才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不再觉得写作是个负担而是一种需要甚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  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  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一座山:让我寻找到了教育前行的力量  新疆有座山,叫天山,它横穿整个新疆,把新疆分成北疆与南疆,也把大山的两侧隔成了两种气候。在新疆送教最有勇气的事就是翻越了那座山。刚开始的时候全是戈壁沙漠、坟墓荒野,当车子慢慢盘山而上时,你发现开始有了绿草,渐渐的几簇小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对外交流不断加深,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立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教育应从英语学科知识、英语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专业素养;英语教学能力;英语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余凯明(1980-),女,汉族,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
摘 要从实践哲学的视角出发,作为综合课程的小学德育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几个学科知识体系的简单加和,而是服务于美好生活这一总体目的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的核心要素,包括善、感、知、情、意、志、辨、决、策、技、行等,都是与个体生活情境整合性而非孤立存在的要素,具有鲜明的文化与道德意义。实践智慧的核心能力包括把握总体善的能力、向生活和经验学习的能力、整合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小学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