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课”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师课堂教学素质的教学研究活动和师资培训形式,也是近年来高校学校体育领域出现的崭新课题。文章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基本状况的分析入手,探讨了优化“说课”过程,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再提高的策略。
[关键词]“说课” 学校体育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 师资培训
[作者简介]张春武(1971- ),男,河北张家口人,保定学院体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北 保定 071051)范汝清(1982-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助教,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王文丽(1971-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北 保定 071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8120012)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050-02
“说课”是一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体现课堂教学素质的教学研究活动和师资培训形式,是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事、专家等,就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说明的一种教学交流方式。通常是教师把授课内容、来源、性质、地位、作用和课后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以及应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分析说明,体现任课教师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
“说课”是近些年来高校体育教育领域出现的崭新课题。由于“说课”的程序与特点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对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说课”是体育教学实践呼唤教学理论,体育教育迅速发展呼唤高素质体育教师的必然产物。青年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青年体育教师从任教开始时的技术型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化,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模式转化,是所有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能否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基本状况的分析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专家访谈、调查问卷以及看课观察等方法,对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说课”评优以及保定学院、河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说课”大赛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总结如下:
1.对“说课”的含义领会不够透彻。有些教师把“说课”演变成宣读教案、介绍教材,还有些教师把“说课”内容写成文章,照读、照背,没有体现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说课”时,有些教师说到在发挥师生体育课堂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时,往往一带而过,没有说透、点透;对学情分析时,千篇一律以致程式化,未能够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安排、搭配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时给人一种无个体差异的感觉。因此,容易形成体育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的缺失。
2.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合理,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具体。长期以来,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习惯运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等术语,而这些术语通常是用以描述心理的词汇,如“学习”“掌握”“体会”“增强、发展”“改进、提高”“巩固、熟练”等,用以上词语描述的目标比较含糊,不精确,无法观察到内部心理状态,这种描述在青年体育教师“说课”以及教案编写中普遍存在。
3.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由于青年体育教师对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无论是实践课还是“说课”,明显缺乏自己的思想,主要以模仿复制为主;个别教师对教材内容不熟悉,重点、难点把握不住,常犯常识性的错误;部分教师仅注重课的新颖程度,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量重视不够,忽视了课的效果;有些教师在示范时动作美观、大方、舒展,但讲解时重点不突出,让人觉得看和听的内容联系不上;对体育的基本术语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二、“说课”可以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再提高
1.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说课”成功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学和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能运用现代教育学和体育教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有了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可以有效地避免体育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体育教学过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从而进一步体现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
2.掌握大纲与教材能力的提高。为了熟悉大纲(课程计划)和教材、说好课,体育教师必须全面地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与要求,刻苦钻研教材,理清各节课的知识结构、技术要求,弄清教材的前后联系及所讲内容在整体教材中的地位、编写意图,并有的放矢地阅读一些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杂志,以加深理解大纲(课程计划)、教材,准确地确定教学方法。
3.直观教学能力的提高,直观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要用“说”的形式“上好”体育实践课,体育教师必须明确直观教学的目的,尤其要熟练地运用直观示范法,教师的示范动作应力求准确优美,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技术要领和学练方法,尽快建立动作的表象与概念。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基本功之一。通过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可以反映出体育教师的语言修养和业务素质。90分钟的体育课,要在10~15分钟内说明白,不同的教师说出感染力不同的成效,究其原因是个体差异,实质上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所致。因此,教师对“说课”内容反复进行提炼、浓缩、提前演练、试说等,能不断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应变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不仅要阐述如何根据教学条件和对象的变化,抓住最佳教育时机,运用最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要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变事件并作出准确判断,进行正确处理。教师在表述后,经专家或同行们提出各种意见,教师及时做出改进课堂教学的补充方案,有利于提高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
6.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创新能力提高。“说课”的精华就是把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它是体育教师最主要的教学认知、教学策略和对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也是最本质的一种教学提炼概括。因此,“说课”对教师的触动,引起教师所进行的思考是非常独特的,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层次的反思,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创新。
三、优化“说课”过程,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再提高的策略
1.加强“说课”技能培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培训阶段,以经验型“说课”模式为主,重点研究教材和表述技能培养。首先,根据体育教学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运动中生理、心理变化规律,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规律和突出体育学科特点,重点放在说教材、说大纲、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重点和说教学程序。其次,大学体育课的类型可分为体育基础课、体育专项课、体育保健课等。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应该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应随着课的类型变化而变化,突出体育课的类型。另外,不同运动项目也有各自的规律和要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中级培训阶段,以演绎性培训模式为主,突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要比较有深度和广度,如“素质教育”“成功教育”“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和“分层教学”等。应突出五个结合,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体育知识的点和面、传授理论知识与培养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与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的结合。这个阶段的“说课”以组织技能培训为主。高级培训阶段,以创新性培训模式为主。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说课”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说课”风格,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
2.“说课”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说课”要注意技巧。“说课”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听课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不但要把握好说的内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还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既要掌握“说课”的技巧,还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时间安排为主线,以语言和电教手段为载体,以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为组织内容,将体育课的场景、学生,置身于教学课堂之中,全面展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
“说课”要重点突出“说”字。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说课”类型、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结合自身的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说”的内容和方式。通常对教学理论依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等要详讲,对教材选用、学情分析等可略讲,切不可拿着事先写好的说课稿“朗读”或“背诵”。
“说课”中要注意角色的调整与转换。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与转变,教师在教学中也重新进行着角色调整与转变。因此,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调整为“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在教学课堂设计与表述方式上,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变,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上课和听课的临界点上,边说、边做,还可使用授课语言模拟课堂讲授,最大可能地使说课者、听课者的思维同步进行,使听课者在想象课堂教学空间的同时,切身体会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说课”应以“说”为主,说课者的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及其他因素都会影响“说课”效果。要给听课者留下深刻印象并被接受,须合理地选用声像资料、特制的教具、图表、实物展示以及多媒体手段,并在“说课”过程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使其更加精彩、生动。
教师独具的风度和“说课”中展现出的教学特色将影响其效果,因此,“说课”时教师要注意举止端庄、服装得体、逻辑清楚、语言准确、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不矫揉,不做作,富有朝气活力和激情,充分展示体育教师独特的风度和风格。同时,“说课”也要善于表现自我,在有理可循有据可依的前提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之处,如教学思想、教学思路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结语
制约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再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实践证明,“说课”对于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再提高是一种有效途径。“说课”活动,能促进教师间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在交流中分享经验,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使得“说课”教师能够更好地完善和修改课堂教学设计,最终实现教学与教研相长的目的。
体育“说课”既然是一种教研活动,就要有计划地开展和长期坚持下去,最好每个学期都要常规性地进行。以教师交流备课、教学研究为主。并且根据需要每学年在较大范围内(学校、学区)进行1~2次公开课交流,并开展“说课”评比活动。同时,将体育“说课”和体育示范课有机结合,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整体的授课质量。
体育“说课”实践呼唤体育“说课”理论。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说课”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因此,要求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体育教师,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进行调研和论证,使之形成一套完善的体育“说课”理论,填补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等有关之不足。同时,要经常聘请专家教授进行“说课”理论的讲座,举办“说课”技能培训,以“说课”理论指导“说课”实践,使“说课”逐渐走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常瑞宏,何晓丽.谈“说课”与高师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12).
[2]盛昌繁.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说课”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5).
[关键词]“说课” 学校体育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 师资培训
[作者简介]张春武(1971- ),男,河北张家口人,保定学院体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北 保定 071051)范汝清(1982-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助教,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王文丽(1971-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北 保定 071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8120012)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050-02
“说课”是一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体现课堂教学素质的教学研究活动和师资培训形式,是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事、专家等,就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说明的一种教学交流方式。通常是教师把授课内容、来源、性质、地位、作用和课后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以及应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分析说明,体现任课教师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
“说课”是近些年来高校体育教育领域出现的崭新课题。由于“说课”的程序与特点符合体育教学规律,对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说课”是体育教学实践呼唤教学理论,体育教育迅速发展呼唤高素质体育教师的必然产物。青年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青年体育教师从任教开始时的技术型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化,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模式转化,是所有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能否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基本状况的分析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专家访谈、调查问卷以及看课观察等方法,对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说课”评优以及保定学院、河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说课”大赛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总结如下:
1.对“说课”的含义领会不够透彻。有些教师把“说课”演变成宣读教案、介绍教材,还有些教师把“说课”内容写成文章,照读、照背,没有体现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说课”时,有些教师说到在发挥师生体育课堂中的主导和主体作用时,往往一带而过,没有说透、点透;对学情分析时,千篇一律以致程式化,未能够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安排、搭配教材,设计教学方法时给人一种无个体差异的感觉。因此,容易形成体育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的缺失。
2.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合理,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具体。长期以来,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习惯运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等术语,而这些术语通常是用以描述心理的词汇,如“学习”“掌握”“体会”“增强、发展”“改进、提高”“巩固、熟练”等,用以上词语描述的目标比较含糊,不精确,无法观察到内部心理状态,这种描述在青年体育教师“说课”以及教案编写中普遍存在。
3.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由于青年体育教师对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无论是实践课还是“说课”,明显缺乏自己的思想,主要以模仿复制为主;个别教师对教材内容不熟悉,重点、难点把握不住,常犯常识性的错误;部分教师仅注重课的新颖程度,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量重视不够,忽视了课的效果;有些教师在示范时动作美观、大方、舒展,但讲解时重点不突出,让人觉得看和听的内容联系不上;对体育的基本术语的理解和应用不够,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二、“说课”可以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再提高
1.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说课”成功的前提,是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学和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能运用现代教育学和体育教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有了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可以有效地避免体育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体育教学过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从而进一步体现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
2.掌握大纲与教材能力的提高。为了熟悉大纲(课程计划)和教材、说好课,体育教师必须全面地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与要求,刻苦钻研教材,理清各节课的知识结构、技术要求,弄清教材的前后联系及所讲内容在整体教材中的地位、编写意图,并有的放矢地阅读一些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杂志,以加深理解大纲(课程计划)、教材,准确地确定教学方法。
3.直观教学能力的提高,直观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要用“说”的形式“上好”体育实践课,体育教师必须明确直观教学的目的,尤其要熟练地运用直观示范法,教师的示范动作应力求准确优美,激发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使学生直观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技术要领和学练方法,尽快建立动作的表象与概念。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基本功之一。通过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可以反映出体育教师的语言修养和业务素质。90分钟的体育课,要在10~15分钟内说明白,不同的教师说出感染力不同的成效,究其原因是个体差异,实质上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所致。因此,教师对“说课”内容反复进行提炼、浓缩、提前演练、试说等,能不断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5.课堂应变能力的提高。体育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不仅要阐述如何根据教学条件和对象的变化,抓住最佳教育时机,运用最合理的教学方法,达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要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变事件并作出准确判断,进行正确处理。教师在表述后,经专家或同行们提出各种意见,教师及时做出改进课堂教学的补充方案,有利于提高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
6.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创新能力提高。“说课”的精华就是把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它是体育教师最主要的教学认知、教学策略和对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也是最本质的一种教学提炼概括。因此,“说课”对教师的触动,引起教师所进行的思考是非常独特的,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层次的反思,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创新。
三、优化“说课”过程,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再提高的策略
1.加强“说课”技能培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培训阶段,以经验型“说课”模式为主,重点研究教材和表述技能培养。首先,根据体育教学的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运动中生理、心理变化规律,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规律和突出体育学科特点,重点放在说教材、说大纲、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重点和说教学程序。其次,大学体育课的类型可分为体育基础课、体育专项课、体育保健课等。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应该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应随着课的类型变化而变化,突出体育课的类型。另外,不同运动项目也有各自的规律和要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中级培训阶段,以演绎性培训模式为主,突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要比较有深度和广度,如“素质教育”“成功教育”“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和“分层教学”等。应突出五个结合,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体育知识的点和面、传授理论知识与培养运动技能、增强体质与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与身心健康的结合。这个阶段的“说课”以组织技能培训为主。高级培训阶段,以创新性培训模式为主。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说课”的实践活动中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说课”风格,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
2.“说课”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说课”要注意技巧。“说课”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听课人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不但要把握好说的内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还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既要掌握“说课”的技巧,还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时间安排为主线,以语言和电教手段为载体,以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为组织内容,将体育课的场景、学生,置身于教学课堂之中,全面展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
“说课”要重点突出“说”字。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说课”类型、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结合自身的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说”的内容和方式。通常对教学理论依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等要详讲,对教材选用、学情分析等可略讲,切不可拿着事先写好的说课稿“朗读”或“背诵”。
“说课”中要注意角色的调整与转换。随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与转变,教师在教学中也重新进行着角色调整与转变。因此,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调整为“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在教学课堂设计与表述方式上,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转变,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上课和听课的临界点上,边说、边做,还可使用授课语言模拟课堂讲授,最大可能地使说课者、听课者的思维同步进行,使听课者在想象课堂教学空间的同时,切身体会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说课”应以“说”为主,说课者的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及其他因素都会影响“说课”效果。要给听课者留下深刻印象并被接受,须合理地选用声像资料、特制的教具、图表、实物展示以及多媒体手段,并在“说课”过程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使其更加精彩、生动。
教师独具的风度和“说课”中展现出的教学特色将影响其效果,因此,“说课”时教师要注意举止端庄、服装得体、逻辑清楚、语言准确、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不矫揉,不做作,富有朝气活力和激情,充分展示体育教师独特的风度和风格。同时,“说课”也要善于表现自我,在有理可循有据可依的前提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之处,如教学思想、教学思路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结语
制约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再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实践证明,“说课”对于促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再提高是一种有效途径。“说课”活动,能促进教师间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在交流中分享经验,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吃透教材,使得“说课”教师能够更好地完善和修改课堂教学设计,最终实现教学与教研相长的目的。
体育“说课”既然是一种教研活动,就要有计划地开展和长期坚持下去,最好每个学期都要常规性地进行。以教师交流备课、教学研究为主。并且根据需要每学年在较大范围内(学校、学区)进行1~2次公开课交流,并开展“说课”评比活动。同时,将体育“说课”和体育示范课有机结合,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整体的授课质量。
体育“说课”实践呼唤体育“说课”理论。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说课”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因此,要求学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体育教师,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进行调研和论证,使之形成一套完善的体育“说课”理论,填补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等有关之不足。同时,要经常聘请专家教授进行“说课”理论的讲座,举办“说课”技能培训,以“说课”理论指导“说课”实践,使“说课”逐渐走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常瑞宏,何晓丽.谈“说课”与高师青年体育教师的成长[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12).
[2]盛昌繁.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说课”及其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