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kongq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更要升华为一种创造力的培养和人格完善的教学。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课程的难点。培养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只有对作文感兴趣,学生才不会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写出优秀的文章。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观,激发兴趣。作文对很多同学而言都具有神秘感、恐惧感,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一提起笔,便觉得没什么可写。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要堆砌华丽的辞藻,也不是要编造、搜求离奇或重大的故事情节;作文就是写话,即用笔说话,只要用明白、通畅的语言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首先,做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写作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把生活化的东西运用到文章写作中,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素材;没有语言的积累,就不能将内心所想的表达出来,内心有情、有感而不能抒发。教师要鼓励小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
  其次,创设实际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能融入情境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设计,或是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这种生活情境,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不仅练习了写作技巧,而且积累了写作经验,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不会感到没有写作素材。
  二、加强阅读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作文应该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然而,在平时作文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在作文时觉得没有材料可写,或在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其原因,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
  1.课内阅读是基础。教科书都是经过专家筛选过的,教科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可谓是优美的文章,文中那些优美的词句、优美的语段都值得每一位学生积累沉淀。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积累大部分来自于课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着重训练和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品味语言就应该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会尝试使用类似词语。
  2.课外阅读是辅助。虽说学生的语言大多来自课内积累,但是仅靠教科书上的这些语言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写作要求,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书读得多,语言就积累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从低段开始就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阅读,获得语言积累、情感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写作中。
  三、提高观察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学的基础
  首先,作文是体现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的一种途径。学生作文中往往相当明显而集中地反映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想认识等各方面的水平及阅读、写作能力和文字才能。因此,学生作文的质量是衡量语文水平的重要客观标志。
  其次,敏锐的观察力是创作主体的功力,也是写作的重要前提条件。观察力强的作家,善于识记、保存、再现生活留给他的独特印象,他创作形象的能力自然就强。学生的习作过程虽然没有作家那么复杂,但要遵循一般的写作规律:首先,必须拥有与作文有关的感性表象和材料,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以及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等。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概括出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选择所应写出的内容,明确所要叙述的事物之间的正确的逻辑关系,确定先后次序、段落层次。最后,选择适当的词句表达这些内容。显然,在此过程中,鲜明清晰的表象和素材是一个大前提,这些表象和素材的获取依赖于观察力,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定的观察能力是写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再次,学生的写作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充实,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要真实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观察生活;要细致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观察生活。可以这样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的写作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过程。
  最后,观察能力是学生智能结构中的最基本和基础的能力,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改革趋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大教学任务观,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和任务,充分挖掘学科内的教育资源,将知识、思想、技能、能力和智力养成和发展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千多年前韩愈的《师说》为“师”作了一个精彩的注解,将“传道”,传授道义,即今之德育培养的内容置于教育工作的首位。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的重点是‘育’,就是培养,就是给学生创造种种条件,让他们健康成长。教师教书还要育人,知识方面的教学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本来是密切联系的,不要把两者机械地割裂开来;必须用这样的思想来设置课程,编选教材,设计方案才能把学生培育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非常重要,直接关系高中语文课的存在价值。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大致总结了一些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1.每堂课有重点地实现一到两个教学目标,让学生至少“一课有一得”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具有多维的教学目标。多维的教学目标要在某一堂课中(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得以实现是不太现实的,即使勉强完成,学生也难以
何谓收藏?如何收藏?如何鉴赏收藏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发现收藏品的科研价值?如何摆正收藏文化与收藏品市场经济的兼容关系?赤峰收藏家协会经常接待藏友和会员,大家在切磋收藏事
摘 要: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的要求随之提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合当前政策和实际情况初步分析了原因,从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社会媒体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师 儿童文学 文学素养 调查分析  成尚荣先生说:“小学教师既是孩子们美好明天的指引者和建设者,又是孩子们幸福今天的缔
摘 要: 职高生畏惧写作,要消除这种心理就得抓好习作指导,备好教案,训练学生从读入手,积累词汇,仿写文章,多练多改,并将评讲作为作文课的重点。  关键词: 职高生 写作 畏惧心理  职高生“爱语文,怕作文”。“爱”是因为语文易懂,“怕”则是作文无话可写,一提作文便头痛,存在恐惧情绪,即使勉强为之也不知所云。要消除他们写作的恐惧,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抓指导  作文指导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包
摘 要: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情境”,“意义构建”,“对话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并通过反向教学设计和师生协作修改作文,促进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中学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传统的写作教学常把精力集中在“原创”文本的产生上,常采用个人论文、记叙文、个人经历等形式,而不是把作文建立在别的文本的基础上[1]。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也往往只
摘 要: 数学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划分为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阶段、编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设计的策略选择与设计阶段和教学设计结果评价阶段。  关键词: 高中数学新课程 教学设计 一般模式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设计模式是教与学的结合,可以将教学设计的全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阶段  1.学习需要的分析  通过确定现状、确定期望的状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学习需要分析的
摘 要: 语文教学贯穿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始终,可见其重要性,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得到的内容。写作水平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从小学阶段就需要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训练。面对目前学生对作文学习逐渐失去兴趣的现状,教学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内容和形式,重新激发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要点分析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被
语文是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营造自由、平等、和谐的人文氛围,让学生生动、和谐地发展。人文环境是浸透着人性和人情的文化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础,但它又不局限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将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与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合理、有机、巧妙地整合,让学生“沉浸”其中,在人文素养的培育方面强化体验学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