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别从文章的体裁、题材、题型、测试题项的类型及所考查的能力等方面对2007年高考阅读测试(全国卷)探讨了高考阅读测试模式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并以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考英语 阅读理解 文章分析 题项分析
1. 引言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接触目标语言最直接、最便利的途径之一,是中学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内容。在各级各类的语言水平测试中都不可或缺,在高考中也不例外。阅读理解历来在高考英语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从阅读理解所占的分值比重来看,还是从整个高考英语试卷的命题侧重点来看,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和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型所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的得分直接决定了整个试卷的分数层次,可谓“得阅读者得天下”。 本文将从文章的体裁、题材、题型、测试题项的类型及所考查的能力等方面对2007年高考阅读测试(全国卷)进行分析,并以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年《考试大纲》中的相关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从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英语科考试是按照标准化测试要求设计的。”(p.1) 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能够适当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在语言运用方面,阅读部分要求如下:“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p.2)
2.2 阅读的本质
“阅读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过程,期间读者与作者之间构成互动、互补关系,即读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previous knowledge about the topic)和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来解读语篇,从中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阅读理解的测试包括理解的准确度和速度两方面……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速度和准确度的和谐统一,必须具备相应的语言基础和阅读技能。另一方面,阅读的效率不仅体现在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把握程度上,同时也体现在他从阅读材料中能否获取新的信息,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上。其中影响阅读效率的因素大致有二:一是读者因素,包括读者的词汇水平、理解能力和背景知识;二是语篇因素,包括材料内容与结构、句子的长度与难度和词汇因素。”(季,2004,p.44)考试对教学和学习有导向和反拨作用。下面笔者将对2007年的全国卷中的阅读理解作一定的分析。
3. 分析
3.1 文章的特点
3.1.1体裁和题材
如上图所示:2007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总体来说难度不高。分量最多的是细节题和推理题,占了80%。20个题项没有出现对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思维的测试。细节题可分为两类:一是词语细节类,从原文中能够找到与其对应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另一类是隐含细节题,答案一般是间接地隐含在文字表达中,需要综合运用词汇、语法和语篇的知识反复琢磨,以理解其内涵或隐含意思。问题答案一般在语篇中能直接找到。本卷的细节题基本属于第二类。从而真正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查找能力。
本卷中推理题要求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得到文章的深层含义。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思考提炼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该题型在高考阅读理解测试部分中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总体来说,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方面题一共只占了15%,可谓本卷阅读理解的难度不是很高。
4.启发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高考阅读理解题基本上以多项选择题的方式出现。桂诗春(2003)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把标准化考试与多项选择题等同起来,好像标准化考试就是多项选择。”因此应适当减少客观题(即多项选择题),增加主观题,侧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阅读材料的选材范围相对比较集中。阅读试卷的内容应该多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常见的英语语言材料中挑选,注重测试内容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第三,总体来说,本卷的阅读理解部分还是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全国性的选拔性考试,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因此,应该不断进行测试模式的研究,不断开发出难度适中、区分度高、信度好的题型。增加深层次理解题的比例,注重考查考生的判断推测、抽象概括、主题归纳、标题选择等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Alderson C.J. Assessing read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季绍斌.CET-4阅读理解测试题:词·句·篇.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第1期.
关键词:高考英语 阅读理解 文章分析 题项分析
1. 引言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接触目标语言最直接、最便利的途径之一,是中学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内容。在各级各类的语言水平测试中都不可或缺,在高考中也不例外。阅读理解历来在高考英语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从阅读理解所占的分值比重来看,还是从整个高考英语试卷的命题侧重点来看,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和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型所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的得分直接决定了整个试卷的分数层次,可谓“得阅读者得天下”。 本文将从文章的体裁、题材、题型、测试题项的类型及所考查的能力等方面对2007年高考阅读测试(全国卷)进行分析,并以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年《考试大纲》中的相关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从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英语科考试是按照标准化测试要求设计的。”(p.1) 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能够适当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在语言运用方面,阅读部分要求如下:“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p.2)
2.2 阅读的本质
“阅读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过程,期间读者与作者之间构成互动、互补关系,即读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previous knowledge about the topic)和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来解读语篇,从中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阅读理解的测试包括理解的准确度和速度两方面……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速度和准确度的和谐统一,必须具备相应的语言基础和阅读技能。另一方面,阅读的效率不仅体现在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把握程度上,同时也体现在他从阅读材料中能否获取新的信息,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上。其中影响阅读效率的因素大致有二:一是读者因素,包括读者的词汇水平、理解能力和背景知识;二是语篇因素,包括材料内容与结构、句子的长度与难度和词汇因素。”(季,2004,p.44)考试对教学和学习有导向和反拨作用。下面笔者将对2007年的全国卷中的阅读理解作一定的分析。
3. 分析
3.1 文章的特点
3.1.1体裁和题材

如上图所示:2007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总体来说难度不高。分量最多的是细节题和推理题,占了80%。20个题项没有出现对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思维的测试。细节题可分为两类:一是词语细节类,从原文中能够找到与其对应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另一类是隐含细节题,答案一般是间接地隐含在文字表达中,需要综合运用词汇、语法和语篇的知识反复琢磨,以理解其内涵或隐含意思。问题答案一般在语篇中能直接找到。本卷的细节题基本属于第二类。从而真正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查找能力。
本卷中推理题要求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得到文章的深层含义。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思考提炼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该题型在高考阅读理解测试部分中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总体来说,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方面题一共只占了15%,可谓本卷阅读理解的难度不是很高。
4.启发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高考阅读理解题基本上以多项选择题的方式出现。桂诗春(2003)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把标准化考试与多项选择题等同起来,好像标准化考试就是多项选择。”因此应适当减少客观题(即多项选择题),增加主观题,侧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阅读材料的选材范围相对比较集中。阅读试卷的内容应该多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常见的英语语言材料中挑选,注重测试内容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第三,总体来说,本卷的阅读理解部分还是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全国性的选拔性考试,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因此,应该不断进行测试模式的研究,不断开发出难度适中、区分度高、信度好的题型。增加深层次理解题的比例,注重考查考生的判断推测、抽象概括、主题归纳、标题选择等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Alderson C.J. Assessing read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季绍斌.CET-4阅读理解测试题:词·句·篇.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