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受生活的真谛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ui8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的生存方式之一,也是人的生命运动形式之一。
  那么,阅读又是怎样的一种生命运动呢?阅读就是脱离外在形骸、心游万仞、目接千载的过程。落霞与孤鹜齐飞,心向往之;秋水共长天一色,心旷神怡。阅读能让你进入另一个时空,一切似梦非梦、怅恍迷离却又似乎触手可及、可闻可叹,一切似曾相识而又绝非现实,一切神奇怪异却又无所不可,你似在旁观又似在亲历的境界。
  一、阅读的奇妙
  1.阅读的奇妙,第一是“体验”
  从作品产生来看,好的优秀作品都是作家们心血凝成的产物。它必定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代表了作者的一时心绪,传达了自己或代言了别人的一种情感才获得一种普遍的共鸣。好的作品通常宣泄一种悲欢离合的情感,释放了自己忧愤交夹的情绪,或升华了一种人类关怀的普遍精神。
  同样,从阅读者方面来看,每一个真正进入书中境界的心灵,都是能摆脱现世束缚,能自由翱翔、实现精神超越的心灵。在书中的世界自由地出入,与书中人物自由呼吸,与书中人物悲哀与共、荣辱相生。
  所以读书,第一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体验。足不能至者,心向往之。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饱满与充盈,感受到了生命真实的存在与鲜活。不论是疼痛与欢欣,还是无悔与无望,抑或是爱与哀愁都是自然而然的。阅读让人在“体验”中超越世俗羁绊。
  2.阅读的更奇妙之处还在于“发现”
  语言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大多的解读可能性。语言是精确的,所以它可以沟通;但语言又绝对是模糊的。模糊性就是事物现象不确定性在整体上的总和,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事物的动态性和多因性。对于阅读的主体而言,客体作品的不确定性给他带来感受和认识上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随机性。因而语言的模糊性增长着人类思想的歧异性,极大地丰富着人类思想文化内容。“千个人中就有千个哈姆雷特”也是语言模糊性的表现。所以,当主体的阅读者对作品做出自己的、特有的、独到的、创造性的阐释时,恰恰是阅读者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最好的表现。这种独特的、创造性的阐释既使阅读者在阅读中“发现”了生活、“发现”了作者,从而又“发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自我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因此,学生在阅读活动“体验”与“发现”中,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形式。
  语文学习最终指向文化的熏陶与传承,完成后来者心灵框架的构建;而民族的文化底蕴、人文内涵以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又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优秀文学中,这些文化的灵魂、精髓,只有通过大量的扩展阅读,才能内化为人的精神养分。
  所以要重视阅读。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让阅读化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
  二、在教学中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1.激趣
  声情并茂的导语有很大的作用。记得我在引导学生读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等时,是这样说的:“六十年来,他从没有真正死掉。亲近他的,信服他的,爱戴他的,利用他的,攻击他的,冷落他的,敬而远之的,谬托知己的,舐皮论骨的,和他生前一样。”
  “有人说他世故、多疑;有人说他宽厚、仁慈;有人说他心胸狭隘、尖酸刻薄;有人说他是‘站在队伍前列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有人鄙夷地说他没有自己的长篇,是空头的文学家;有人说他篇篇杂文似投入敌人心脏的匕首投枪;有人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而他在黑暗中目光如炬,看透了社会与人性的弊病,痛加针砭,决不留情,即使是对自己皮袍下的‘小’也不放过,痛加贬斥——唯其有大勇气如此,才可以直面真自我,才可以让人洞见其真性情;有人谈风花雪月,有人谈闲适优雅,而他在黑暗中独立支持,不与一切黑暗的势力同流合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的写照;‘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他的一颗赤胆忠心。”
  “他是谁?你会不会读一读他给自己写的自传,你会不会读一读他写的文章,看一看他冷峻的语言下有多少深沉含蓄的情感,在他那波澜不惊的外表下蕴藏着一颗怎样倔强的灵魂与赤诚的爱国忧民之心。”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跃跃欲试。
  2.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引导学生去读书
  我记得在教2010届的初二时,为了让学生去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我就选了一些段落在晚自习时给学生朗读。我是尽可能地边读边插几句解释,同时运用动作与语气予以强化,其实也就是学习易中天先生充分运用一点说书人的本事,让学生听得入神。我亲自听到一个学生对别班的学生叙说他听我读小说的感受。
  我还记得让学生读《水浒》时,我给学生选读的段落是“杨志卖刀”,由于英雄落难,情怀难抒,抑郁不平,委屈寂寞,我一边动容地读,一边有唏嘘感叹,我的学生竟跟我一样也有星星点点的泪光闪现。
  3.用有关的知识来引导
  也是读《水浒》那阵时,我还引用了金圣叹的话来高度赞美《水浒》的成就。金圣叹这样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金圣叹又说林冲是“一等一的一个英雄”。我就以此为引子,讲林冲的地位,讲他的武艺,讲他的光明磊落,讲仅因他有个漂亮的妻子就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讲他纵然百般委曲求全都不能得到对手的宽宥,对方必欲见他的骨头才罢手——世道如此,人心黑暗由此可见一斑。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去读林冲的故事的。
  4.从课本内外找到内容或情感上的共同点来让学生进行比较,仔细品读
  比如上《丑小鸭》时,我们同时读《心田上的百合花》。苦难、困境、被嘲弄、被排挤,奋斗、拼搏、艰难的挣扎、痛苦的期待,不屈的灵魂终于熬过夜的黑暗而迎来黎明的灿烂,带泪的欢笑如花儿般显出动人的美丽。洁白美丽的天鹅、悬崖上盛开的百合向世人昭示的精神又岂是一点两点。那是信念的执著,那是漫长的忍耐,那是对命运加诸意志力的最大折磨的承受,那是将一切嘲弄讽刺置之脑后的自信与倔强,那是功成名就后的谦虚与勤勉……这样的文章文、情、理兼具,形象的动人与哲理的深刻都令人过目不忘。如果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也多引导学生多读读这些文章,既开阔了视野,又对成长中的心灵产生虽一时无法估评但一定受益匪浅的作用。
  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用点心,我相信你们的方法会多得多。
  (作者单位 重庆市云阳县第一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争与让的迷茫    问:受传统文化影响,我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谦让。但后来我发现,我的孩子遇事总是一味退让,尤其是遇到有的孩子很“独”,不懂与人分享时,我的孩子总是吃亏、被欺负的一方。我感到气愤,又感到迷茫。或许真的是时代变了,在这个竞争的社会,我该教育孩子是“争”还是“让”呢?  方宏林   答: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需要做到既不霸道,也不过分忍让。同时,也要教会孩子这一点。  强与弱,原本不是过错
摘要:《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但却一扫缠绵幽怨的送别老调,表现得雄壮豪迈、慷慨激昂、鼓舞人心,体现出高适开阔的胸襟以及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诗的语言之精练,境界之高远,都堪称典范。教学中,应抓住三大关键,简化教学,突出重点,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友情;珍惜;想象;别董大;愁  《别董大》是高适与老友董庭兰久别重逢、短暂聚会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诗中意境点明了二人当时的处境:才子董大
摘 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道出了初中英语教师在短暂3年时间及有限40分钟课堂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成功迈进英语殿堂。从崭新的生本教育理念、别样的授课,融入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使学生英语学习更富有成效,使课堂更富有魅力。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注重的不是教师的精彩表演,而是体现于学生对
合肥民生工程四年观察  汪名旵 夏 军    “发展为先,民生至上”,“合肥务实做民生,绝不作秀”,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人们时常能听到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关于民生工程一贯经典的阐释。  从2007年的12项民生工程,到2008年的28项民生工程,再到2009年的36项民生工程,2010年的33项民生工程,合肥市财力最近四年直接投入民生工程的资金近90亿元,受惠群众超过450万人次,百
门口站一激情澎湃的少年  早上,校园里一片宁静。突然,校长办公室的门外传来一声“报告”,打破了宁静。校长打开门,发现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恭敬而严肃地站在门外。男孩激动地说:“校长,请您给我开一封介绍信。如果可以的话,我愿用生命的三分之一去换取俄罗斯博物馆的一个中国印迹……”  校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这是怎么回事?他说的是啥意思?镇定了一下后,校长说:“我不明白你想说什么,不如你写下来,可以
小美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姑娘,5个月时就能够腹部离地四肢爬,10个月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以至于爸妈都觉得这小丫头是有点运动天赋的。无论是亲子游泳,还是平衡车训练,其实说到底,我们对她的成绩并没有多大的期盼,只是希望她能在各种运动和比赛当中多一點对学习的认识,对失败的体会,和受到挫折后大胆面对重新再来的勇气。    小美的爸爸是个体育爱好者,去年参加了成人的斯巴达勇士赛,不知是不是由于娃爹回来之后兴奋的描
电脑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方便而高效。当电脑普及后,书法的实用性也就逐渐消退了。在电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校还有必要教书法吗?笔者认为,书法永远是中华儿女的必修课。  一、书法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是炎黄子孙的责任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书法也是因汉字而产生的一门艺术。从古到今,名家辈出,是他们的丰富想象和创新精神,才使这朵艺术之花娇艳开放。继承和发展这门艺术,是
摘 要:在课堂上,教师讲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学生却越发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解放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这台戏中充当脚手架的作用,而学生才是这台戏的主角。  关键词:学生主体;学习方法;学习热情  一、现状及意义  一直以来,在课堂上,教师讲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谁也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但是,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教师抱怨学生学不会,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活跃了课堂气氛。其中,包括情境创设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巧设情境,不仅能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学生不再是沉闷地听讲,而是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心随之飞扬。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摘 要:作文是学生表达生活感受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方式,是将各种语文基础知识综合在一起的一种创新活动生活,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然而随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作文教学也需要教师投入精力与热情去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突破。反观当前作文课堂,不少老师基于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引导,一直呈现“高耗低能”的教学现象。如今作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