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生命教育的发展,中职学生生命价值观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解中职生生命价值观的基本现状,文章通过实证调查,选取福建省福州市的三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职生生命价值观发展趋势良好,但也存在部分消极观念。文章从个体本身、社会、教育和文化等层面分析了现状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生命价值观;中职生;生命教育;生命意义
一、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内涵
对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得出,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重合交叉点的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使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进而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意义
中职学校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以中职学校在校生群体为教育对象,根据中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教育者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使学生群体充分地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
二、中职生生命价值观及教育的现状
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的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都给他们带来了不同价值的冲击,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中职学校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做到不仅对自己的生命意义、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有清楚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能够做到珍惜他人生命,尽自己努力帮助他人。然而,也有部分学生价值观迷失,加之宠溺的家庭环境和较重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他们或对自己不甚满意,或对人生充满怀疑。具体现状表现为:
1.学生尚能了解自身,但自我悦纳程度不高
从自我了解、认识方面,59%的学生对自己的满意度为一般;在面对压力或矛盾时,会有46.5%的学生找老师、同学或朋友倾诉;面对问题或矛盾时,只有29.7%的学生自己把所有问题解决掉,处理好;只有27.9%学生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很好;及时主动寻求老师与同学的帮助的学生占总人数58.9%;现实中的压力来源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学习、就业、感情。可见,此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满意度不高,还不能够积极地悦纳自我,很多学生在独立处理压力或矛盾方面能力不强,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不高,缺乏自信。
2.学生整体积极向上,但生命价值认识不足
死亡态度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今中职学生对死亡的态度。社会现象对学生形成生命的看法影响较大,52.1%学生认为生命最重要,对生命有积极的看法;对于社会上常见的中学生自杀行为,41%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这说明中职学生对自杀行为持否定的态度,对待生命还是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虽然大部分学生没有想过死亡,但仍有30.5%有过自杀的念头,对这部分学生则需要加强对其行为关注、家庭教育及社会支持,引导他们学会自助及求助,感悟生命的积极意义。
在生命价值调查方面,面对别人自杀会有51.6%打电话报警,只有2.7%属于看热闹;68.5%认为自杀是对他人、对社会、对家人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对于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者是熟悉的人死亡,70.8%感受到痛苦、悲伤;“在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方面,64.9%认为是为了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假如有世界末日,在離末日还有最后一年的时间里,与亲人、朋友一起度过快乐的日子占近六成。可见,大部分中职生对生命是乐观、积极的,只有极少学生有消极的想法。
3.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但方式方法掌握不好
在安全意识调查方面,很多学生对一些意外情况都能够处理得当。比如在校外有人向你勒索金钱,86.1%学生会尽快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说明自我保护意识较强;遇到绑架也会灵活处理,不会伤害自己,86.9%选择假装与绑架者合作,然后再伺机逃跑。可见,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也有处理好突发情况的思想准备。
4.能认识健康的重要,但忽视锻炼的必要性
虽然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但因为年轻,身体机能处于最黄金的阶段,少有人注意身体的保养,因而,只有10.2%的学生有每天坚持锻炼的习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半知半解的比例占近五成,只有少部分学生会通过相关杂志或网络资源来实现对健康知识的吸收,有79.8%的学生知道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而大部分学生没有长期锻炼的习惯,没有加强身体体质的动力。
5.生命教育仍有缺失,仍需要得到专业指导
52.3%的学生认为学校生命教育体系是否有影响或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见效甚微;学生认为现行学校生命教育需加强以下方面:生理卫生教育、突发性伤害的教育、心理教育、逃生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51.6%的学生表示学校有开展过生命教育,但课程比较少,希望多开展课程,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提升素养、提高生存能力;有43.5%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课程,以开展丰富具体实践活动。
三、中职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
1.心理困惑的出现,致使学生认识不清
当前媒体不断报道的青少年自杀类新闻不仅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反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正确生命价值观的形成。中职学生在面对这些社会问题时所做出的价值判断还不够成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征。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在面临成长、学习、就业及情感的困境时,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不能正确认识生命价值的现实意义,当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过多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等,甚至会发生一些漠视生命的事情。
2.教育体制的缺失,导致学校重视不够
目前,部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的是就业率、招生数量、学生成绩等,学校的人文关怀教育处于边缘地带。我国生命价值观教育还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发展、师资引进、研究人员培训等内容都有待专门机构进行指导并落实到位,关于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较为薄弱,甚至没有把生命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或者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有待进一步充实和改进。总的来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探索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生命价值观教育保障机制和实践模式的重视和探索。
关键词:生命价值观;中职生;生命教育;生命意义
一、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内涵
对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得出,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重合交叉点的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使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进而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意义
中职学校生命价值观教育就是以中职学校在校生群体为教育对象,根据中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教育者使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使学生群体充分地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
二、中职生生命价值观及教育的现状
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信息开放的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都给他们带来了不同价值的冲击,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就目前来看,我国的中职学校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做到不仅对自己的生命意义、自己的生命价值追求有清楚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能够做到珍惜他人生命,尽自己努力帮助他人。然而,也有部分学生价值观迷失,加之宠溺的家庭环境和较重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他们或对自己不甚满意,或对人生充满怀疑。具体现状表现为:
1.学生尚能了解自身,但自我悦纳程度不高
从自我了解、认识方面,59%的学生对自己的满意度为一般;在面对压力或矛盾时,会有46.5%的学生找老师、同学或朋友倾诉;面对问题或矛盾时,只有29.7%的学生自己把所有问题解决掉,处理好;只有27.9%学生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很好;及时主动寻求老师与同学的帮助的学生占总人数58.9%;现实中的压力来源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学习、就业、感情。可见,此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满意度不高,还不能够积极地悦纳自我,很多学生在独立处理压力或矛盾方面能力不强,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不高,缺乏自信。
2.学生整体积极向上,但生命价值认识不足
死亡态度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今中职学生对死亡的态度。社会现象对学生形成生命的看法影响较大,52.1%学生认为生命最重要,对生命有积极的看法;对于社会上常见的中学生自杀行为,41%的学生认为自杀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这说明中职学生对自杀行为持否定的态度,对待生命还是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虽然大部分学生没有想过死亡,但仍有30.5%有过自杀的念头,对这部分学生则需要加强对其行为关注、家庭教育及社会支持,引导他们学会自助及求助,感悟生命的积极意义。
在生命价值调查方面,面对别人自杀会有51.6%打电话报警,只有2.7%属于看热闹;68.5%认为自杀是对他人、对社会、对家人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对于身边的亲人、朋友或者是熟悉的人死亡,70.8%感受到痛苦、悲伤;“在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方面,64.9%认为是为了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假如有世界末日,在離末日还有最后一年的时间里,与亲人、朋友一起度过快乐的日子占近六成。可见,大部分中职生对生命是乐观、积极的,只有极少学生有消极的想法。
3.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但方式方法掌握不好
在安全意识调查方面,很多学生对一些意外情况都能够处理得当。比如在校外有人向你勒索金钱,86.1%学生会尽快告诉爸爸妈妈或老师,说明自我保护意识较强;遇到绑架也会灵活处理,不会伤害自己,86.9%选择假装与绑架者合作,然后再伺机逃跑。可见,大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也有处理好突发情况的思想准备。
4.能认识健康的重要,但忽视锻炼的必要性
虽然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但因为年轻,身体机能处于最黄金的阶段,少有人注意身体的保养,因而,只有10.2%的学生有每天坚持锻炼的习惯,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半知半解的比例占近五成,只有少部分学生会通过相关杂志或网络资源来实现对健康知识的吸收,有79.8%的学生知道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而大部分学生没有长期锻炼的习惯,没有加强身体体质的动力。
5.生命教育仍有缺失,仍需要得到专业指导
52.3%的学生认为学校生命教育体系是否有影响或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见效甚微;学生认为现行学校生命教育需加强以下方面:生理卫生教育、突发性伤害的教育、心理教育、逃生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51.6%的学生表示学校有开展过生命教育,但课程比较少,希望多开展课程,认为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提升素养、提高生存能力;有43.5%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课程,以开展丰富具体实践活动。
三、中职学生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
1.心理困惑的出现,致使学生认识不清
当前媒体不断报道的青少年自杀类新闻不仅没有起到警示作用,反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正确生命价值观的形成。中职学生在面对这些社会问题时所做出的价值判断还不够成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特征。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在面临成长、学习、就业及情感的困境时,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不能正确认识生命价值的现实意义,当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过多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等,甚至会发生一些漠视生命的事情。
2.教育体制的缺失,导致学校重视不够
目前,部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强调的是就业率、招生数量、学生成绩等,学校的人文关怀教育处于边缘地带。我国生命价值观教育还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发展、师资引进、研究人员培训等内容都有待专门机构进行指导并落实到位,关于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较为薄弱,甚至没有把生命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或者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有待进一步充实和改进。总的来说,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探索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生命价值观教育保障机制和实践模式的重视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