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zxc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国外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有非常多能够帮助儿童成长的文学典籍,这些典籍对于我国幼儿的英语学习来讲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要想使其能够在我国幼儿教育等工作中进行利用,就需要提前进行翻译。在翻译工作中归化与异化属于非常重要的两种策略,这两种策略当前在学术研究中一直都是重点,同时地是儿童作品翻译中常用的翻译观点。虽然两种观点看似相互对立,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综合利用,能够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本文在研究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时,主要以王永年《爱丽丝漫游奇境》(Alice in Wonderland)为例,展开了综合性的分析与研究,首先介绍了儿童文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归化异化的相关理论,然后分别列举了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通过对相关内容研究,发现两种方式的结合使用,能够使翻译效果更好。
  【关键词】归化;异化;儿童文学;翻译
  【Absrtact】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many literary classics that can help children grow up, which is also of great help to our children. But if we want to make use of it in preschool education, we need to translate it in advance. In translation work,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re two very important strategies. These two strategies have always been the focus in academic research.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works. Although the two views seem to b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reasonable combination and utilization can make them play a better effect. When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works, this paper mainly takes Wang Yongnian’s translation on Alice in Wonderland as an example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expound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nd then lists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 oreigniz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Through the study of relevant cont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an make the translation effect better.
  【Key words】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作者简介】张凌云,张硕(指导老师),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儿童文学作品中文译本的翻译策略研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项目编号2020XJDCA0)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
  无论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还是从作者写作角度,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都要用故事剧情和语言表达吸引观众,吸引小读者的阅读,而再加上巧妙的翻译策略更利于小读者理解书籍内容。但是关于儿童文学翻译中归化异化两种策略的使用现阶段还处于研究阶段,从已有文献来讲,虽然研究比较多,但是却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定义。所以本次研究工作主要是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使用展开了分析,借此提升相关研究的实际效果,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本文将讨论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以王永年《爱丽丝漫游奇境》译本为例,希望通过讨论确定这两种方式所适合的场景,提升儿童文学翻译的效果。异化与归化两种翻译策略在实际翻译中都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次研究初步获得结论,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归化异化方式的结合利用,借此使其发挥出更好的效果。通过结合使用,可以使二者之间起到相互弥补的效果,解决这两种方法各自存在的问题,对其实际利用来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兒童文学概述
  1.儿童文学定义及特点。儿童文学作品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儿童文学作品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也改编自成人文学作品。   2.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现状。笔者对我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刊《中国翻译》近十年来的文章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这十年来该刊发表文章共1590篇,其中关于文学翻译的文章有239 篇,而关于儿童文学翻译的仅有2篇。由此可见,儿童文学的翻译和其他文学体裁的翻译无论是在理论的发展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不平衡,儿童文学翻译远远不能满足儿童的需求。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和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有关。儿童文学翻译相对于成人文学翻译有其特殊性,而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其目标读者是儿童,其次就是原文本是儿童文学作品,译文本也是儿童文学作品。这就对儿童文学的翻译带来了挑战,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务必兼顾译文的读者对象和原文本,也就是归化与异化的差异,所以需要通过针对具体情况展开研究与分析,确定不同情况下所使用的翻译策略。
  二、归化异化的理论概述
  1.归化异化定义。在翻译界存在两种貌似对立的观点——归化和异化。归化与异化首先由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提出。前者被认为是以目的语为归宿的翻译策略,而异化概念则是以源语言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
  2.归化异化作用及关系。归化与异化是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这两种翻译策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完全的归化与完全的异化。归化所主张的是译文读者能够按照本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来阅读译文,翻译文本的表达应该是完全自然的,并尽可能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使读者感到亲切。异化则主张译文与源语或原文作者的要求相符,在文章的写作风格、文化表现等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尽量传达原文的异域文化特色、语言特色及作者的写作特色,同时这种翻译策略也丰富了译入语的语言形式及表达方法。简单来讲,异化能够保留源语的特色,而归化则更容易被本国读者理解。所以通过异化与归化的结合使用就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异化翻译的基础上,配合归化的解释注释,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出这一效果。
  3.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Feldmann(2017)在研究中提出,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认为归化翻译策略更适合于理解能力还不深刻的未成年人。儿童语言能力、认知水平、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这些特点,是以往大多数译者主张采用归化策略的原因。归化策略把不易理解的文化现象和思维方式转化成汉语思维方式,减少了小读者在阅读时候的思维障碍,使他们能够顺畅地阅读译文,这是归化翻译的好处。
  从相关研究内容可知,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都有使用,但是却没有研究提出这两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发挥出的效果,而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可知,在儿童文学的翻译中应该采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策略,不能只注重归化而忽视异化。
  三、《爱丽丝漫游奇境》翻译中的归化
  1.专有名词的归化。专有名词指的是作者在现实世界中的特殊名词,现实世界指的是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社会,作者与原文读者所在的现实世界的专有名词。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讲,这些名词主要发挥指代功能。文章中的Alice,地名的New Zealand,或者是历史人物的Shakespeare等,都属于专有名词的范围。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讲,能够非常简单地进行理解,但是对于我国当代社会的读者来讲,因为对英国文化不够了解,或者是对当时的历史掌握不足,相关名词就都属于虚构的事物或者是人物,在理解上就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在进行名词解释的过程中,怎样翻译相关专有名词,就已经成为译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大多数读者并不是语言方面的專家,对国外历史了解程度也非常少,对其他国家的语言与文化了解程度并不深刻。读者之所以想要观看国外文学作品,也仅仅是因为自身的兴趣和想要对他国历史有一点理解的原因。所以让这些读者知道作品中所讲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就成为译者最重要的工作。读者并不会在每一句话上停留较长的时间,这要求译者通过更加简单的方式传达其中的内容,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归化的方式降低读者对于国外文化不了解而产生的陌生感,促使其更好地欣赏这些作品,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更需要注意这一问题。
  例如在《爱丽丝漫游奇境》中有人物Alice、保姆 Mary Ann,还有爱丽丝的同学Mable等。虽然对于读者来讲这些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是在书中有针对这些人物的介绍,其也拥有非常清晰的定位,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了音译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其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能够充分融入到故事发生的环境之中,非常好地利用了归化法。而在利用这一方式之后,也没有剥夺作品的“外国感”,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所展现的环境,更好地体会作品的背景。
  2.分句翻译中的归化。伴随读者文化视野逐渐扩大,整体上的阅读习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我国翻译国外作品的过程中,对于归化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因为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含义,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也可以使其中不容易被中国人所理解的内容变得更加简单。从归化方式自身的特点来讲,其更加适合年龄比较小,阅读能力并不是非常强的儿童。通过归化的方式能够使文本中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转变成汉语思维,并将其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大的思维障碍,使其能够更加简单地进行文本阅读,而这也是归化方式最基础的作用。
  例如在I stared at this sudden apparition with my eyes fairly starting out of my head in astonishment.这一句,译者将其翻译为“我非常惊奇,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这突然出现的神童”。在这一例文中,“apparition”这一词语的原意指的是幽灵或者是鬼怪等意思,我国儿童处于国内文化环境之中,对于一些超自然现象有着一定的理解,例如神童一词。这段翻译使用了归化的翻译方式,不仅可以使幼儿更好地理解这一词汇所表达出的含义,而且还非常符合我国的文化环境,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其中所表达的含义。   “Nothing that he could do to the things seemed to please them or do them good. He tried coaxing,he tried slapping,he tried punching; they smiled back at him out of the tub unconverted,happy in their original sin.”这一句译者翻译为“无论他怎样努力,却依然讨不到那些衣物的欢心,和它们关系很差。他把它们又哄,又拧,又打耳光,但是衣服们只是从盆里冲他嬉皮笑脸。心安理得地保持原样,没有改变的意思”。在这段话中主要是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描写衣服,语言非常的诙谐,并且非常强烈地表现出了慌乱的场景,特别是在“slapping”“punching”等词语使用上,非常巧妙。这一翻译中,主要是通过归化的手法进行翻译,将其翻译成“哄”“扇耳光”和“拧”,并且为了使阅读更加有效,将其语序做了简单的调整,这样的方式,能够使读者对其更好的理解,所以也更加容易获得读者的兴趣。
  四、《爱丽丝漫游奇境》翻译中的异化
  1.名称和标题的异化。王永年版《爱丽丝漫游奇境》在翻译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异化的翻译方式,但是其在翻译的过程中,却没有受到异化方式没有趣味性这一问题的影响,使用了文字引申义的方式,使其在保持异化翻译的基础上,也能够更好地被幼儿所理解。例如在翻译Dodo一词的过程中,其主要来源于as dead as a dodo,原本的意思指的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而通过将其翻译为渡渡鸟,并引申含义,指出因为渡渡鸟是一种已经灭绝的鸟类,所以会拥有这样的含义,不仅可以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异化翻译中的内容,而且还能够使翻译之后的文本更加具有趣味性,并不会因为异化的影响,使其无法发挥出原本的效果。在文章中,作者也利用这一词汇表达了Dodgson的口吃,而通过上述方式则能够简单地处理文本,但是对其原本的含义会产生影响,无法展现出更加丰富的背景信息。所以在这一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注释进行解释,借此添加相应的背景,使其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原本的含义,并且通过补充说明的方式,使故事的趣味性提升,保证其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2.特殊术语的异化。在特殊术语翻译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就会使其失去原本的意味,导致整体上产生问题,所以在这一情况下,通过异化翻译,就具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在hatter这一词汇翻译的过程中,王永年直接进行直译,将其翻译为帽匠,而这一词汇在原文中主要是代指as mad as a Hatter,也就是帽匠疯。因为在原文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帽匠会利用水银制作帽子,但是长时间后,就会出现汞中毒的情况,在初期会出现发抖的行为。虽然在这一作品中帽匠疯疯癫癫是否是因为这一原因并不能完全确认,但是却能够解释其出现古怪行为的原因,而且也不会出现歧义。
  Cheshire Cat是一款奶酪包装上的微笑的猫,并衍生出了一句谚语“to grin like a Cheshire Cat”,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使用了直接翻译的方式,将其翻译为柴郡猫,通过这一方式保持了国外文化的特点,并且也并不会造成理解不顺畅的问题,所以通过异化翻译的方式,所获得的效果非常好。
  3.分句翻译中的异化。儿童文学要求语言相对简单,并且富有趣味性。在分句上需要尽量使用短句,并且还需要使用更多的叠词,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译文中,“所以爱丽丝正正经经的一口一口地吃掉了那块蛋糕”“正在这时,爱丽丝听见不远处的池塘中,有什么正在扑通扑通地溅水”。这些译文应用了非常多的叠字还有语气词,使译文更符合幼儿的阅读习惯,并且非常地富含趣味性,而在内容上也遵循原文,并没有出现归化的内容。通过向读者传递这些信息,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写内容。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涉及文化的内容,成人文学往往会联系译者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归化翻译,但是对于儿童文学来讲,则需要通过更符合其阅读特点的方式进行解释。例如在翻译“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这一句时,在成人文学中基本上會将其翻译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这样的词汇对于幼儿来讲往往会过于高深,虽然是幼儿所处的文化背景,但是其却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而通过异化翻译的方式,则会将其翻译为就连荷马也会有打盹的时候。通过后者的翻译方式,则会使其中含有更加丰富的意思。因为通过归化的翻译方式而被过滤,通过异化的翻译方式,并进行相应的解释,则能够使其呈现出更加准确的含义。
  “However, this bottle was NOT marked ‘poison’, so Alice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新课改的实施,英语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在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中少不了交际人才的作用。因此,初中老师要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为学生加深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去了解西方的知识文化,不断加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理念。但什么是跨文化交际意识呢?就是在与不同背景下的人交往中,根据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语言描述和对语言的理解性。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而文化又是语言的传承,语言
【摘要】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整合教学中指向思维活动的问题设计工具,可帮助教师提高对问题设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完善、优化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表述、解决和评价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学生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整合;思维能力;问题设计工具  【作者简介】林燕芳(1988.02-),女,福建泉州人,泉州市丰泽区第
【摘要】批判性思维属于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帮助初中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对初高中衔接教学至关重要,也属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市级课题研究中发现初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语篇缺乏深度解析、学习缺乏指导策略、指导缺乏有效情境、问题缺乏深度设计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阅读教学;培育策略  【作者简介】商坤,常州市实
【摘要】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手段,“写”是小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体现,也是语用能力形成的着手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和祝福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但就现实而言,大多数小学生由于长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对英语的词汇使用、句型结构、细节描述及相关知识背景都缺乏系统的认知,英语写作对他们来说难度颇高。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小学英语写作课堂打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小学的授课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其课堂主体,实现互动式课堂。以故事教学模式作为翻转课堂的依托,将生动形象有趣的故事,融入其中,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故事教学  【作者简介】陈峻峰(1972-),男,汉族,广东梅州人,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县区级教研员,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
【摘要】英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学习英语需要学生利用英语来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英语来对话。小学阶段学习英语非常关键,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方法不当,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能提高。自然拼读法是一种常见的英语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单词的发音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和句子。本文介绍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十分重要。想要上一堂好课,就需要找到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教育发展中形成的小组形式教学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这种小组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小组的学习方式可以方便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分组学习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分组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成功的分组是分组学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在学生的分组上好好思考,可以一個好的分组
【摘要】背诵在语言教学中是很重要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英语课文的教学中,背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语言输入,是学习、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本文意在通过对不同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供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背诵英语课文的方法。  【关键词】背诵;语言能力;方法  【作者简介】付娟(1978.06-),女,广东惠州人,惠州市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基金项
【摘要】随着初中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初中英语教学已经从单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运用英语的能力发展为要求对学生人文素养进行进一步的培养,使英语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在英语教学不断发展的前提下,英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在学生对知识有效吸收的情况下,挖掘教材中人文素养的部分,将人文素养融入英语专业教学,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本文主要从如何将人文素养融入英语教学这一问
【摘要】英语作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载体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标准的英语语音是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之一。本文从民办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师范生的英语语音教学角度,研究了适合学生的《英语语音》课程设计。本文认为《英语语音》课程按以下三点设计更为有效:一是延伸英语语音课程时间的长度;二是拓展英语语音课程内容的宽度;三是增加英语语音课程考核的厚度。  【关键词】民办高校;小学教育;英语师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