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困扰种鸡场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疫病,由于病菌种类多、变异较快且非常顽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禽业的发展,甚至产生恶性循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种鸡产品的安全性将更加关注。所以,种鸡养殖应更加重视操作规程,树立“防疫重于治疗、质量重于产量”的饲养观念,进一步改进种鸡的饲养方式,提高种鸡的防疫水平,全面提升种鸡场抗疾病风险能力。
一、目前种鸡场防疫现状
1. 规模小的种鸡场防疫意识薄弱。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客户走访,发现饲养规模越大,防疫制度越严格,越有利于疾病的控制;规模小的,特别是一些散养户,防疫意识薄弱,或者根本没有防疫制度。
2. 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多养殖户在选址、建场、隔离、消毒等方面没有按照养殖场的规范去做,进而导致问题多出,疫病频发,生产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佳。
3. 防疫意识薄弱。有些客户防疫意识较差,甚至不愿花钱去改造防疫屏障,却愿意用药物来预防疾病,其实这比建立防疫屏障投入大得多,并且造成疾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形成不加倍剂量用药无法治愈疾病的恶性循环,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4. 防疫制度落实较难。有些养殖场有防疫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行动上。防疫制度要作为养殖场的一项根本制度,需要每个员工认真遵守和执行。
5. 乱投药现象严重。很多养殖户在鸡群未发病时,频繁、加倍剂量地使用药物预防,当鸡群发病时,不得不换药或再加倍剂量用药,这样不仅延误病情,而且易形成耐药性,对以后的用药产生一定影响。
二、做好种鸡防疫的措施
1. 建立健全“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全进全出”饲养是在某一饲养单元内,同一品种、同一日龄的种禽在同一天转进或转出。全进全出饲养是规模化种鸡场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不但能保持生产的计划性,而且有利于鸡群健康和对疾病的控制,便于种鸡均匀度的控制和鸡场的清洗消毒。
2. 强化防疫意识,切断传播途径。饲养过程中应采取一切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本场不会有传染源或被传染。但有的饲养户防疫意识差,技术措施贯彻不力,传统养殖观念严重,都是根據自己的经验办事,这给切断传播途径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加强防疫意识,迫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科学设计种鸡场。种鸡养殖场应建在地势较高、阳光充足、利于通风、利于排水处,避开野鸟集中和居民较多的地方。养殖场外部要做好隔离措施,即建立围墙,鸡舍进风口设置隔离网,建立专门的车辆人员通道,并设立消毒池。对净道和污道的设计,净道要位于鸡舍的上风向,污道位于下风向;鸡场风机进风口应设在净道上,出风口应设在污道上;大型养殖场还应由上风向到下风向分为以下几个区,即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粪便处理区、隔离区等,隔离区要远离生产区。②做好生产区和外界的隔离。所有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消毒,并在每栋鸡舍门口设立脚踏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每栋鸡舍之间要有足够的间距,最好设有防疫沟,人员禁止互相串门。每栋鸡舍物品单独使用。
3. 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接种。种鸡场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当地流行病学和鸡场实际情况来制定免疫计划。接种疫苗的原则是,国家和省里规定的必须接种,如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对种鸡生产有着一定影响的疾病也要防,如法氏囊病、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一些没有发生过的疾病可不进行免疫接种,疫苗一旦接种过,以后就必须接种,而且要确保毒株一样。
4. 合理用药。种鸡场应备有不同种类的药物,如抗菌类、抗病毒类、营养类,应选择质量较好的药物。鸡群发病时,需分清发病原因,对症用药。预防用药时,剂量要合理,减少药物残留。对大型养殖场建议用一些原粉药,但不可擅自加大剂量,还应注意给药的方法,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和疗程等。
5. 做好消毒工作。种鸡场尽可能减少用药,但必须时刻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种鸡场消毒池一般使用3%~5%烧碱溶液和复合酚等一些作用时间较长的消毒药,洗手盆配备新洁尔灭或氯制剂等没有腐蚀性的消毒液。注意消毒液的交替使用,一般1~2周更换一种消毒药。①饮水消毒。平时在饮水中加入漂白粉或含氯泡腾片,使鸡只饮水中含有3~5毫克/升的有效氯,以保证鸡只饮水安全。②鸡舍外围定期消毒。在鸡群正常的情况下,每星期至少做1次全场消毒,平时下午鸡舍外围打扫干净后也应进行消毒,同时要注意消毒药的交替使用。一般使用较多的消毒药有烧碱、复合碘等。
6. 消灭老鼠、蚊虫,减少中间传播宿主。养殖场必须定期组织消灭老鼠、蚊虫,避免其惊扰鸡群、传播疾病,同时还要注意环境卫生和鸡场的绿化工作。
7.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易感动物。①创造适宜的鸡群生长生产环境,把握好温度、湿度、通风等。②保证充足的料位和水位,合理把握种鸡周增重,使鸡体全面发育。③抓好饲料质量,确保种鸡体质,定期检测饲料,查看一些指标是否达标,特别是维生素和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指标。
总之,种鸡场的防疫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能松懈的艰巨工作,全场人员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并且把防疫措施落实到位,抓住防疫的每一道关卡,确保鸡场种鸡的健康生产。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海门市三厂镇大生路京海集团销售部 邮编:226100)
一、目前种鸡场防疫现状
1. 规模小的种鸡场防疫意识薄弱。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客户走访,发现饲养规模越大,防疫制度越严格,越有利于疾病的控制;规模小的,特别是一些散养户,防疫意识薄弱,或者根本没有防疫制度。
2. 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多养殖户在选址、建场、隔离、消毒等方面没有按照养殖场的规范去做,进而导致问题多出,疫病频发,生产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佳。
3. 防疫意识薄弱。有些客户防疫意识较差,甚至不愿花钱去改造防疫屏障,却愿意用药物来预防疾病,其实这比建立防疫屏障投入大得多,并且造成疾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形成不加倍剂量用药无法治愈疾病的恶性循环,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4. 防疫制度落实较难。有些养殖场有防疫制度,但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行动上。防疫制度要作为养殖场的一项根本制度,需要每个员工认真遵守和执行。
5. 乱投药现象严重。很多养殖户在鸡群未发病时,频繁、加倍剂量地使用药物预防,当鸡群发病时,不得不换药或再加倍剂量用药,这样不仅延误病情,而且易形成耐药性,对以后的用药产生一定影响。
二、做好种鸡防疫的措施
1. 建立健全“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体系。“全进全出”饲养是在某一饲养单元内,同一品种、同一日龄的种禽在同一天转进或转出。全进全出饲养是规模化种鸡场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不但能保持生产的计划性,而且有利于鸡群健康和对疾病的控制,便于种鸡均匀度的控制和鸡场的清洗消毒。
2. 强化防疫意识,切断传播途径。饲养过程中应采取一切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本场不会有传染源或被传染。但有的饲养户防疫意识差,技术措施贯彻不力,传统养殖观念严重,都是根據自己的经验办事,这给切断传播途径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加强防疫意识,迫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科学设计种鸡场。种鸡养殖场应建在地势较高、阳光充足、利于通风、利于排水处,避开野鸟集中和居民较多的地方。养殖场外部要做好隔离措施,即建立围墙,鸡舍进风口设置隔离网,建立专门的车辆人员通道,并设立消毒池。对净道和污道的设计,净道要位于鸡舍的上风向,污道位于下风向;鸡场风机进风口应设在净道上,出风口应设在污道上;大型养殖场还应由上风向到下风向分为以下几个区,即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粪便处理区、隔离区等,隔离区要远离生产区。②做好生产区和外界的隔离。所有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消毒,并在每栋鸡舍门口设立脚踏消毒池和洗手消毒盆。每栋鸡舍之间要有足够的间距,最好设有防疫沟,人员禁止互相串门。每栋鸡舍物品单独使用。
3. 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接种。种鸡场应根据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当地流行病学和鸡场实际情况来制定免疫计划。接种疫苗的原则是,国家和省里规定的必须接种,如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对种鸡生产有着一定影响的疾病也要防,如法氏囊病、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一些没有发生过的疾病可不进行免疫接种,疫苗一旦接种过,以后就必须接种,而且要确保毒株一样。
4. 合理用药。种鸡场应备有不同种类的药物,如抗菌类、抗病毒类、营养类,应选择质量较好的药物。鸡群发病时,需分清发病原因,对症用药。预防用药时,剂量要合理,减少药物残留。对大型养殖场建议用一些原粉药,但不可擅自加大剂量,还应注意给药的方法,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和疗程等。
5. 做好消毒工作。种鸡场尽可能减少用药,但必须时刻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种鸡场消毒池一般使用3%~5%烧碱溶液和复合酚等一些作用时间较长的消毒药,洗手盆配备新洁尔灭或氯制剂等没有腐蚀性的消毒液。注意消毒液的交替使用,一般1~2周更换一种消毒药。①饮水消毒。平时在饮水中加入漂白粉或含氯泡腾片,使鸡只饮水中含有3~5毫克/升的有效氯,以保证鸡只饮水安全。②鸡舍外围定期消毒。在鸡群正常的情况下,每星期至少做1次全场消毒,平时下午鸡舍外围打扫干净后也应进行消毒,同时要注意消毒药的交替使用。一般使用较多的消毒药有烧碱、复合碘等。
6. 消灭老鼠、蚊虫,减少中间传播宿主。养殖场必须定期组织消灭老鼠、蚊虫,避免其惊扰鸡群、传播疾病,同时还要注意环境卫生和鸡场的绿化工作。
7.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易感动物。①创造适宜的鸡群生长生产环境,把握好温度、湿度、通风等。②保证充足的料位和水位,合理把握种鸡周增重,使鸡体全面发育。③抓好饲料质量,确保种鸡体质,定期检测饲料,查看一些指标是否达标,特别是维生素和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指标。
总之,种鸡场的防疫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不能松懈的艰巨工作,全场人员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并且把防疫措施落实到位,抓住防疫的每一道关卡,确保鸡场种鸡的健康生产。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海门市三厂镇大生路京海集团销售部 邮编: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