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单栋拱形蔬菜大棚的建造及环境调控技术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deonk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栋拱形(又称半圆形)大棚在长江流域蔬菜生产上应用很普遍,但在建造和应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现将单栋拱形蔬菜大棚的建造及棚内环境调控技术介绍如下:
  
  一、大棚建造技术
  
  大棚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耕地上建造,朝向尽量为南北向(条件不允许时也可建成其他朝向),即大棚南北两端各开1个门,以利于充分接收阳光和方便通风透气。大棚骨架材料可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钢架、水泥或竹木;竹木大棚宽度(又称跨度)以6米为宜,钢架和水泥大棚宽度以6~8米为宜,长度不限(多以30~80米为佳);大棚拱间距为0.8米;竹木大棚顶部高度在2米左右,钢架和水泥大棚顶部高度在2.5~3米。如建连片单栋拱形大棚,则大棚两侧的间距为2米,前后两端的间距为4米。每个大棚的四周均要开好排水沟。在低温季节覆盖大棚时,四周的薄膜刚触及地面即可,不需埋入土中;大棚膜内侧、大棚架外侧的四周在寒冷季节要安装高1米的双层裙膜,裙膜的下部应埋入土中。另外,还要为大棚准备一些立柱支撑架,以防降雪时人工扫雪不及时而压垮大棚。
  
  二、棚内环境调控技术
  
  1. 光照调控 大棚内的光照条件不仅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而且还影响棚内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大棚建造和应用时,一是要使用无滴膜,并注意保持薄膜清洁,使薄膜上形成的水珠能顺着薄膜表面流入土壤,避免水珠聚集影响透光率和滴到蔬菜植株上;二是白天要及时揭开棚内有遮光作用的保温覆盖物;三是炎热夏季要在棚上加盖遮光率为60%左右的遮阳网,以降低棚内温度,避免日灼发生。
  2. 温度调控长江流域12月至翌年2月的寒冷季节及倒春寒期间,棚膜内侧可加盖无纺布保温,畦面上可加盖地膜和拱棚保温,夜间还可在拱棚上加盖草袋保温;如在大棚内培育辣椒、茄子、番茄、黄瓜等早春蔬菜幼苗,虽不能覆盖地膜,但应提前安装好电热线,以方便严寒天气来袭时给棚内加温,防止菜苗受冻。在保温防冻的同时,每天还要注意在中午适当进行短时间通风降湿。
  在11月份和翌年3~4月份气温较高时,应适时揭膜通风,以降低棚温。最常用的办法是打开两端的棚门,拉大棚膜与裙膜之间的间隙,利用棚内外温差进行通风降温。揭膜程度视气温高低而定,棚温在30℃以下时适当少揭些,通风时间宜短;棚温在30℃以上则适当多揭些,通风时间宜长。如春季气温长期稳定在18℃以上,则可去掉裙膜,打开两端的棚门,昼夜通风。
  5月下旬至10月份可撤掉大棚四周的薄膜,只留上部薄膜防强降雨。如夏季在大棚内进行甘蓝、花椰菜、青花菜、莴苣等蔬菜育苗,大棚上部还应加盖遮阳网防强光照,以降低苗床温度。
  3. 湿度调控一般棚内相对湿度在50%~80%时,蔬菜作物生长较好,相对湿度白天可低些,晚上可高些。由于棚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过大时易诱发蔬菜病害,所以每天要适当通风降湿。
  大棚内湿度调节首先要控制好浇水量,做到宁干勿湿,确需浇水时要做到适当少量多次。其次要靠通风来调控:低温寒冷阶段以保温为主、降湿为辅,中午温度升高时在背风面开门适当短时间通风;当温度有所升高时,可延长通风时间,或开双门通风;高温期间应以降温排湿为主,需开大通风口,加长通风时间,甚至昼夜通风。另外,蔬菜畦面应尽可能覆盖地膜,以降低空气湿度。
  当气温长期稳定在18℃以上时,除保留上部薄膜防止雨水对菜地的冲击外,应撤掉无纺布、拱棚、裙膜和四周薄膜,以加大通风量。当棚内春夏季蔬菜作物收获后,如需翻耕晒土,应及时揭去上部薄膜。
  4. 有毒气体调控大棚内容易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氨气、亚硝酸气体、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就会影响蔬菜生长。大棚中的氨气主要是氮素肥料施用过多或施用不当产生的;而用炉火或柴火加温时,易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
  要防止大棚在覆盖薄膜期间产生有毒气体对蔬菜和人产生危害,必须注意以下5点:一是低温季节施肥以后的5天之内,应适当加强通风,排除有害气体。二是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用量要适当,不能过多施用。三是大棚内严禁施用碳酸氢铵,用尿素、硫酸铵做追肥时,应严格控制用量;为了避免氨气和亚硝酸气体的挥发,氮肥一次要少施,最好和过磷酸钙一起施用,另外,多浇水可抑制氨气的挥发,施用石灰可抑制亚硝酸气体的挥发。四是尽量不用明火加温,而是使用电热线或通过烟道加温。严寒天气确需明火加温时,须在充分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后,人方可进入大棚作业。五是尽量采用聚乙烯膜作为棚膜,以聚氯乙烯为材料制成的塑料制品或其他材料,用后要及时搬出棚外。
  5. 肥力调控由于蔬菜大棚内耕地的使用率较高,一般不会缺肥,但菜农往往只注重氮、磷、钾3种大量元素的施用,而忽视了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导致蔬菜缺素型生理性病害的产生,如土壤缺钙会引起番茄脐腐病,芹菜烂心、生长点枯死等;土壤缺镁会导致蔬菜叶脉变黄,严重时叶片枯死等。
  由于棚内土壤经受雨水的淋洗冲刷较少,地表盐分不易被雨水冲去,再加上施肥量大,常常导致土壤表面次生盐渍化的产生。当土壤中含盐量达到l.2%~1.5%时,蔬菜就会因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大于根系的渗透压而出现失水、叶色浓、植株矮小、老叶黄化、根锈死等现象。大棚使用年限越长,含盐量越高。另外,在碱性土壤里施入硫酸铵易产生氨气,在酸性土壤里施入大量铵态氮易产生亚硝酸气体而为害蔬菜。
  由上述分析可知,做好大棚内的肥力调控对蔬菜栽培非常重要,主要应注意如下6点:一是施用的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二是要增施微量元素肥料;三是如果棚内是酸性土壤,要用适量生石灰中和,如果是碱性土壤,可施用硫酸铵等生理酸性肥料中和;四是要合理施用化肥,切勿超量;五是夏季给大棚安排一定的休耕期,撤去所有覆盖物,翻耕土壤后让其日晒雨淋;六是如果棚内土壤理化性状太差,应将棚架转移到其他地方或由棚外更换新土。
  (作者联系地址:梅再胜 湖北省黄石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陈敦泳 黄石市电子技术学校 邮编:435000;高先爱 黄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邮编:435002;柯辛 黄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邮编:435000)
其他文献
水产养殖生产中,鱼塘的老化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鱼产量和经济效益。造成鱼塘老化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养殖水体逐年变浅,达不到标准化水产养殖的需求。二是由于养殖的底层鱼类具有掏边挖坡的习性,鱼塘坍塌严重,使池塘水位变浅,影响了水产养殖。三是由于池塘投料精养,鱼的粪便、残剩饲料、有机肥料等不断积累,使池塘底泥过厚,既不利于拉网捕鱼,又容易使水质变坏发生泛池,特别是夏秋季节易滋生大量的病
六一儿童节这天,一群小朋友来到了望城光明松鼠谷主题乐园科普基地(下称“科普基地”),和近2000只松鼠进行亲密互动:被一群松鼠包围,成为备受欢迎的“小主人”;仰头看松鼠在树枝上跳跃,为它们拍手叫好 ;走进科普大讲堂,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认养一只松鼠,与它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松鼠需要人类的呵护。通过和可爱的松鼠进行近距离互动,激发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这是我们的初心。”说起松鼠,科普基地负责人
中央财政预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867亿元  为支持春耕生产,中央财政预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867亿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716亿元。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政策有关规定尽快向农民兑付补贴,力争春耕前将补贴资金兑付到位。同时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补贴办法,细化实施方案,加强补贴监管,切实发挥好补贴政策效应。   (摘自《农民日报》)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在此虫的防治上,农户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为了开发新一代超高效稻飞虱防治药剂,特将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与另外几种药剂进行药效对比,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  ①试验药剂。分别为:处理1为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红太阳集团南京第一农药厂生产);处理2为25%噻嗪酮
鲻鱼是鲻科鱼类中的一种,属海洋鱼类,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盐性强、饵料要求不严格、肉质鲜美等优点,在我国海水养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养殖户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近几年在不同水体中与不同的养殖品种进行混养,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对鲻鱼的养殖方法与技巧进行了认真地总结与分析,现介绍如下:    一、鲻鱼的养殖方式    在我
山东省平阴县孔村镇西部到处是沟沟壑壑,这里除了山就是沟,除了沟就是坡,资源匮乏,降水稀少,是济南市重点扶贫地区。  近几年,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指引下,这里的老百姓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那就是挖洞种植鸡腿菇。一开始,他们在大棚里种植鸡腿菇,由于鸡腿菇对温度要求很高,大棚只能种春、秋两季,一年下来收入不高。后来,有些群众巧妙地利用当地山高沟深,比较适合挖洞的优势,在土洞里试种鸡腿菇,由于土洞温度、湿
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谈判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知识产权问题上,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头号关注的国家。  李伟(化名)是商务部的一名官员,8月21日至22日,他和同事们刚参加完“中美知识产权工作组司局级会议”,和美商务部副部长助理兼专利商标局副局长平克斯带队的27人团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磋商。换言之,中美之间的第N次知识产权谈判刚刚结束。  实际上,知识产权一直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核心问题。就在8月,平克斯们
铜素杀菌剂是一类无公害、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的农药,对常见的真菌、细菌性病害可同时杀灭,杀菌范围广,在当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中,使用铜素杀菌剂防治病害具有广阔前景。  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 不仅能防治多种细菌性、真菌性病害,而且施用后病菌不易产生抗药性。该药颗粒细小,分散性好,耐雨水冲刷。如加有黏着剂,喷施后能牢固地黏附在作物表面形成严密保护层,使其有效成分依靠作物表面上水的酸化,逐步释放铜
当孙海超驾驶着一辆酷炫的“中国红”方程式赛车HNU-2014缓缓驶入湖南大学体育馆时,引擎的轰鸣声差点被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盖过。在去年底举行的湖南大学2013-2014年度学生表彰大会上,易车FSAE赛车队压轴登场,“那一刻,颇有点明星走红毯的感觉”,而谈及党委书记刘克利为车队现任队长曹宇佩戴“湖大以你为荣”绶带时,这个戴着眼镜的憨厚大男孩笑得腼腆,却难掩兴奋:“当时特别自豪,倍儿爽!”  不过,
进入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镇境内,随处可以见到一片片、一行行的绿树吐翠,这些绿树枝繁叶茂、高大挺拔,远看像竹子,近看似柳树,这个新树种就是目前在我国被广为关注的热点树种——速丰竹柳,它是当地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农民王子成在全国率先引进种植发展起来的。王子成还发明了水中育苗技术,打破了以往繁育竹柳苗和植树造林只在春天进行的局限,实现了全年育苗造林不间断、周年化生产。王子成也因此被省林业厅多次评为科技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