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教学,提升生物综合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是真正实现自我成长的基本条件。生物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很大的学科优势,尤其是生物实验,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优势突出。作者结合高中生物实验的特点,分析了如何创新实验教学,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看法,希望在创新的实验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生物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无疑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竞争的焦点,学校作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摇篮,理应把创新人才的培养列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目标。生物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实验教学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科学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形式[1],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实验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创新实验教学,努力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注意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兴趣是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原始动力,在兴趣这种动力的激发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被有效激发出来,一旦兴趣被激发起来,就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相较于理论课,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都比较浓厚,尤其是在初中阶段,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刚接触生物实验,对实验充满新鲜感,另一方面是初中生物中很多实验简单、直观,并且实验过程本身也十分有趣。然而,随着学生步入高中阶段,生物知识相较于以前,在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实验也不再是初中阶段那种简单、直观、充满趣味的实验了,加上对实验新鲜感的丧失,使得一些学生对实验不再有兴趣,即使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的实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是很高。那么,教师怎样重新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呢?虽然教师无法改变实验内容,但是可以在一些实验形式上多花心思,让实验过程不显得枯燥乏味。例如,在“估测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的实验中,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无非就是用浓度分别为0.25M、0.5M、0.75M、1.0M的蔗糖溶液和蒸馏水进行五组实验,切取五段等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放入浓度不同的五组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再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各个步骤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然后再分析,最后制作成曲线图。对于这样一个实验,实验的内容和步骤教师都无法改变,那么怎样增强该实验的趣味性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动脑筋,在实验记录和分析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不同颜色的纸张、水笔、剪刀、胶水等,让学生把实验的原理、过程及结果用手中的工具制作成画报并展示出来,再结合传统的表格、曲线图、文字等分析方式,对实验作进一步的分析。这样,整个实验分析过程就好比是在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这样会有效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学生自然会对这种新颖的实验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大部分实验都属于验证性的实验,这些验证性的实验往往都是教师事先制订好实验计划,规定好实验步骤,然后由学生一步步按照教师所列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虽然是学生自己在进行实验操作,但背后却是教师在进行实验操控,可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自主权,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一个既定的框架中,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努力在实验教学中打破这种限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从实验步骤的设计到实验材料的选择再到具体的实验操作,都可以积极地参与自己的意见。[2]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除了常规的紫色洋葱片叶,学生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材料,如花瓣、紫甘蓝、白菜叶等,选取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往往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而这些都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从实验的一开始就真正融入到实验活动中,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现有资源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在生物实验中,这种密切联系是随处可见的,在很多的生物实验中,其用到的实验原材料都来自于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在生物实验中,很多的实验器具都可以从身边的材料中获取。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这样不但可以使得实验更经济环保,同时通过对实验材料、实验器材的创新利用,还能增强实验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利用培养皿培养某些微生物时,常常需要将培养皿竖立起来,这就需要一个培养皿支架,这个支架怎么来呢?一些废弃的饮料瓶、餐盒等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我们可以按照培养皿的大小把饮料瓶、餐盒等割出适当的空隙,这样就可以把培养皿放进去竖立起来,既环保又经济。又如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达尔文、温特都是用金丝雀虉草、燕麦作为实验材料,然而,这类材料在本地很难找到,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一些本地能够找到的东西作为实验材料,如玉米苗、小麦苗等。那么,这些替代品的实验效果如何呢?事实上,选用玉米苗、小麦苗这样的实验材料不但效果好,可操作性而且更强。[3]
  创新传统的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对生物学科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不断的突破和创新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化。
  参考文献:
  [1]唐志哲.初探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的创新教学[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2).
  [2]陈欢.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创新[J].成功(教育),2012(03).
  [3]谢进.英国生物实验教学对我国高中生物创新实验开发和研究的启发[J].中学生物学,2011(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这门课程,并且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作者认为应该将生物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在一起,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探究能力 理论知识  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高考中所出现的习题应以测试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着重考查学生对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和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 创建高效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如今生物学科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广大生物教师来说,如何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者简单谈了利用图表法辅助生物教学的策略,希望探析出一个新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图表法 高中生物教学 常用类型 应用示范  图表能让教学内容简化,让课本内容条目清晰;图表能让相似的概念和生理过程易于辨析,让繁杂的知识联系关系一目了然。把教
摘 要: 学科渗透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本文从生物学科现状入手,分析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通之处,提出几种学科渗透的方式,并阐述学科渗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学科渗透 有效策略  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已然成为当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它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运用自如的广博知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以课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内容更复杂、学习难度更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时很不适应,感觉学习物理很难,如果他们不能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就会越来越讨厌物理,学习自信心会遭受沉重打击。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有差别的,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两者之间的差别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该如何做好这两者之间的衔接。  一、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差别  1.思维与学习方
目的:饲养层培养后得到的条件培养液具有维持人胚胎干细胞不分化的作用.为了阐明条件培养液维持人胚胎干细胞不分化的可能机制,该文将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对鼠胚胎成纤维细
摘要:笔者根据自己这十几年来的物理教学经历,从中获得的认识和所积累的经验,浅谈些许体会,借此与其他教师同僚分享探讨、接受意见,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物理教学水平,让物理教学能更科学,更充满鲜活的生命力。本文就从学生角度和教师角度两方面论述相关经验体会。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97  俗语说:”教育
摘 要: 生物学的优势在于能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独特的学科特点,将生活中的小例子或小现象应用于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自己身边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生活实际 生活化教学  美国的教育学者克伯屈曾说:“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生物学的优势在于能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