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图书馆不仅是学校文献信息的中心,而且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读者服务工作是联系图书馆与读者的重要纽带。开展图书馆读者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坚持“读者至上、开拓创新”的思想和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方式,不断提高藏书质量,提高馆员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对不断增长的文献资料信息的需求。
建立读者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为读者服务的全局意识
图书馆的采购、分类、编目等工作都是围绕读者工作展开的。在图书馆工作中应牢固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意识,而且建立读者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开展读者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要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观念问题,充分认识到只有在为读者服务工作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在“准时、热情、细心、负责”上下工夫。工作讲效率,服务求卓越。只有服务不到位,没有服务过了头,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遵循“读者至上、开拓创新、责任奉献、团结协作”的工作理念。其次,应努力寻找各种切入点,不断争取自己的工作阵地,要面向学生,关怀读者,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内涵。最后,不断改进为读者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方法,一切以读者需求为原则,提高服务品质,用品牌服务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图书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追求优质服务,满足师生读者对知识文化的需求。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师生享受阅读
图书馆是师生学习、研究、开阔视野的地方。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可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为此,应树立“人人都是阅读环境,事事皆关服务形象”的环境建设理念。在物质环境建设上,学校图书馆拥有宽敞明亮的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开放借阅的藏书室和及时便捷的电子阅览室,同时美丽的图画、经典的名言、精彩的感悟点缀在校园的走廊、墙壁和图书馆的角落,带给师生良好的阅读氛围。在人文环境建设上,一是坚持新生入馆教育,新生入校时,不仅为他们办理图书借阅证,而且带领各班学生到图书馆给他们介绍图书馆基本情况、书刊种类、借阅规则等。二是积极与学科教师沟通,将阅读与学科教育、与研究性学习、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及教育科研相结合。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将读书阅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营造全校师生阅读的大环境与大格局。
构建素质型藏书体系,为读者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伟人的心灵在对话。优秀的图书可以净化心灵,拓展视野,增进学识,提高个人修养。在藏书体系建设上,一直注重藏书的目的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知识性。在入藏图书上,学校领导会认真了解现有馆藏情况,广泛征求学科教师意见,根据师生需求做到及时补充、及时更新。在藏书结构上,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长春市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程(试行)》中有关藏书结构比例要求。
长春二实验中学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基地校。为此,在藏书配备上,在兼顾各学科的同时,重点突出基础教育理论图书、外语教学研究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图书配备。此外,在藏书的类型上,不仅注重纸制图书的入藏,而且加大电子图书的配备。目前,全校图书总量10.5万余册,期刊120多种,各类型工具书1 000多种。应该说,素质型藏书体系建设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
多途径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书不能只藏不用,“每本书都有读者”,才能体现其价值。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一直是开展读者工作的重点。一是每年开展“品味书香”读书征文活动,举办“我最喜爱的教师”“我最喜欢的十本图书”评选暨书展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期间,学生读书热情高涨,所荐图书外借率明显上升。二是做好新书介绍,扩大宣传,提高借阅率。改变以往黑板报宣传、张贴书目的简单化做法,变为有选择地重点介绍。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定期推荐新书,此外向全校教师和班级发布《新书目资料信息》。三是邀请有教学经验的孙桂杰、张国霞等优秀教师作题为“书籍是我一生的朋友”“人生与读书”等读书讲座,填写《师生课题调查问卷》,进行读书笔记展示,累计参与学生达1 500余人。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图书馆中的运用,图书工作者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有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好务。为此,图书馆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和掌握图书采购、编目、流通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熟悉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掌握师生阅读规律。
中小学图书馆的办馆方向和任务,都将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体现出来。要做好图书馆读者工作一定应注重以上几个环节,才能更好地体现图书的使用价值,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作用。
(作者单位:1 吉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图书科;2 长春二实验中学)
建立读者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为读者服务的全局意识
图书馆的采购、分类、编目等工作都是围绕读者工作展开的。在图书馆工作中应牢固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意识,而且建立读者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开展读者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要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观念问题,充分认识到只有在为读者服务工作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在“准时、热情、细心、负责”上下工夫。工作讲效率,服务求卓越。只有服务不到位,没有服务过了头,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遵循“读者至上、开拓创新、责任奉献、团结协作”的工作理念。其次,应努力寻找各种切入点,不断争取自己的工作阵地,要面向学生,关怀读者,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内涵。最后,不断改进为读者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方法,一切以读者需求为原则,提高服务品质,用品牌服务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图书馆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追求优质服务,满足师生读者对知识文化的需求。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师生享受阅读
图书馆是师生学习、研究、开阔视野的地方。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氛围可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为此,应树立“人人都是阅读环境,事事皆关服务形象”的环境建设理念。在物质环境建设上,学校图书馆拥有宽敞明亮的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开放借阅的藏书室和及时便捷的电子阅览室,同时美丽的图画、经典的名言、精彩的感悟点缀在校园的走廊、墙壁和图书馆的角落,带给师生良好的阅读氛围。在人文环境建设上,一是坚持新生入馆教育,新生入校时,不仅为他们办理图书借阅证,而且带领各班学生到图书馆给他们介绍图书馆基本情况、书刊种类、借阅规则等。二是积极与学科教师沟通,将阅读与学科教育、与研究性学习、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及教育科研相结合。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将读书阅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营造全校师生阅读的大环境与大格局。
构建素质型藏书体系,为读者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伟人的心灵在对话。优秀的图书可以净化心灵,拓展视野,增进学识,提高个人修养。在藏书体系建设上,一直注重藏书的目的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知识性。在入藏图书上,学校领导会认真了解现有馆藏情况,广泛征求学科教师意见,根据师生需求做到及时补充、及时更新。在藏书结构上,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长春市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规程(试行)》中有关藏书结构比例要求。
长春二实验中学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选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基地校。为此,在藏书配备上,在兼顾各学科的同时,重点突出基础教育理论图书、外语教学研究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图书配备。此外,在藏书的类型上,不仅注重纸制图书的入藏,而且加大电子图书的配备。目前,全校图书总量10.5万余册,期刊120多种,各类型工具书1 000多种。应该说,素质型藏书体系建设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
多途径开展读书活动,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
图书不能只藏不用,“每本书都有读者”,才能体现其价值。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一直是开展读者工作的重点。一是每年开展“品味书香”读书征文活动,举办“我最喜爱的教师”“我最喜欢的十本图书”评选暨书展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期间,学生读书热情高涨,所荐图书外借率明显上升。二是做好新书介绍,扩大宣传,提高借阅率。改变以往黑板报宣传、张贴书目的简单化做法,变为有选择地重点介绍。通过校园网、校园广播定期推荐新书,此外向全校教师和班级发布《新书目资料信息》。三是邀请有教学经验的孙桂杰、张国霞等优秀教师作题为“书籍是我一生的朋友”“人生与读书”等读书讲座,填写《师生课题调查问卷》,进行读书笔记展示,累计参与学生达1 500余人。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图书馆中的运用,图书工作者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只有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好务。为此,图书馆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和掌握图书采购、编目、流通和信息技术等知识;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熟悉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掌握师生阅读规律。
中小学图书馆的办馆方向和任务,都将在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体现出来。要做好图书馆读者工作一定应注重以上几个环节,才能更好地体现图书的使用价值,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作用。
(作者单位:1 吉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图书科;2 长春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