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移动学习(M-Learning)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银川大学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大学生经常采用的移动学习设备、移动学习的态度与行为,以期对移动学习系统和学习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移动学习;调查问卷;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18-0029-03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on M-learning of College Student//Zhang Yumei1, Yuan Ting1, Wang Xueming2
  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learning, M-learning produced great impact in student’s study. Through questionnaires, we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Yinchuan university students m-learning present situation, including students frequently used m-learning equipment, m-learning attitudes, behavior,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in M-Learning system and learn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Key words m-learning; questionnaire; college student
  Author’s address
  1 School of Educatio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China 750021
  2 School of Distance Learning,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China 750021
  
  1 问题的提出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数字化学习的延伸,它是指学习者在其可能实现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PDA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协作,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知识建构的过程。近些年伴随移动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网络功能的完善,特别是3G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移动学习的条件日趋成熟,大学生自发地进行移动学习的几率提高。因此,了解当前大学生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学习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而深入探索其在移动学习的时段、情感认知、自主应用、效果反馈等方面的根本要求和技术架构,这对移动学习系统和学习资源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高等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基于银川大学在校生做了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并做出具体的研究分析。
  2 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以银川大学学生为样本群体,引用移动学习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结合银川大学学生特点设计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2.1 研究对象
  在银川大学这个样本群中,选取部分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其所学专业涉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会计统计与核算、图形图像制作、物流管理、煤化工生产技术等方面。首先,这些调查对象均为样式特征相似的大学生,即高中毕业直接升学进入银川大学,年龄在18~22岁之间。其次,为确保样本具有较广地理范围的代表性,选择的调查对象来自全国不同城市和地区,以提高研究价值。另外,笔者是学校任教多年的教师,熟悉样本群体的宏观布局及调查对象的具体分布和基本情况,设计问卷及开展工作的针对性高,提高工作效率和研究质量。同时,该学校为学生和教师配备统一的可支持3G网络的手机,并普遍使用电信运营的3G网络,创造移动学习的基本硬件环境,学校在移动学习方面也有相应的支持措施。最后,学校部分教师具有开发移动学习的需求,这些都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研究设计
  本调查研究设计的“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共分为6个部分:1)个人基本信息,如性别、专业;2)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如拥有手机时间、使用功能、其他电子设备的拥有;3)采用的移动学习形式;4)对移动学习的认识;5)移动学习的行为,如有无移动学习愿望,什么时候愿意进行移动学习;6)移动学习的态度,如在移动设备上学习的态度、影响因素等。共25题,其中23个题目为封闭型问题,部分问题允许学生多选,2个题目为开放型问题。
  2.3 数据收集及处理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取调查对象,问卷都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面对面发放,由学生填写后收回。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问卷170份,问卷回收率94%;剔除无效的作答问卷,共获得有效的问卷167份,有效率为98%。调查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频数分析和必要的相关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大学生移动设备的使用情况
  1)手机操作的熟练程度。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0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较2009年底增加4 334万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100%的学生拥有手机,45.5%的学生在大一时拥有手机,54.5%的学生在高中时拥有手机;25.7%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会使用手机上网,74.3%的学生在高中时就能熟练地使用手机上网。
  2)手机功能的应用。调查发现,大学生最普遍使用的是手机的闹钟功能,占总人数的71.9%,这与人类的生活习性有关;同样,使用手机日历功能的也较为普遍,占40.7%;使用记事本或日程表功能的相对较少,占14.4%;使用备忘录和手机Office软件功能的很少,各占7.2%;一般不使用手机相关管理功能的也占了14.4%。可以看出,除通话、收发短信、上网等基本功能外,大学生习惯使用手机现有的功能替代钟表、记事本等提示工具,以方便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而对移动学习相关软件缺乏了解,不善于甚至不了解利用移动设备管理学习生活的技巧,距离有策略地进行移动学习的目标尚远。
  3)移动设备拥有情况。大学生拥有移动电子产品的状况悄然发生变化,通过调查发现,MP3的拥有量为41.3%,MP4或MP5的拥有量为16.2%,电子词典的拥有量为8.9%,PSP的拥有量为2.4%,电纸书或电子书的拥有量为10.8%,收音机的拥有量为16.8%,以上电子产品均没有的占总人数的34%。
  由此可以看出,手机的发展使其具备较多的附加功能,如音乐、视频、电子书、电子词典、收音机等,这也使得手机对MP3等其他手持式可移动学习产品的替代作用增强,大学生持有多种移动学习产品的人数所占比例减少,问卷中该问题所列设备均没有的人数超过总人数的1/3。值得注意的是拥有MP3、MP4、MP5的学生占到调查学生总数的57.5%,这说明大学生对满足娱乐和存储功能的移动设备仍然有较普遍爱好度。
  3.2 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学习形式
  1)移动学习的常用方式。由于网络上资源丰富,大多学生采用与网络结合的学习方式,上网占78.4%,下载后阅读文本占19.2%,采用移动QQ或飞信进行交流占12%。所以大学生移动学习对网络的依赖性较高。
  2)手机上网的目的地。从学生上网的目的地可以看出,上QQ看空间的比较多,占87.4%,阅读网页的占44.3%,下载相关资料的占28.1%,其余如写博客、上微博、上飞信、去论坛等均不足10%。对于大学生而言,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最大的目的是交流和获取资料和信息。同时也要注意到,像博客这样可以进行深层次学习的形式却受到冷落。
  3.3 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识
  1)是否知道“移动学习”。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相对很少,41.3%的学生听说过移动学习的概念,58.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知道。其实这部分学生已经进行了移动学习,只是意识上的缺乏,因为他们没有把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以至他们的移动学习无计划、无策略、漫无目的,当然在学习效果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2)是否认为移动学习可行。41.9%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可以考虑,35.9%的学生认为只能作为辅助的学习手段,16.2%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大部分学生对移动学习很期待,但是不狂热地追求。
  3.4 大学生移动学习的行为
  1)是否有过移动学习愿望。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推广使得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63%的学生有过移动学习的愿望,37%的学生没有移动学习的愿望。
  2)在什么时候采用移动学习。32.3%的学生在急着交作业却无法使用电脑上网的情况下才采用移动学习,31.7%的学生在无聊的时候会采用移动学习,25.1%的学生会在等车等人的时候选择移动学习,16.2%的学生会选择旅行中进行移动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喜欢将移动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方式,人们在零散的时间、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学习,学习的时间一般不会持续太长。
  3.5 大学生对移动学习所持有的态度
  1)移动学习的好处。对于移动学习,62.9%的学生认为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更方便;24%的学生认为可以起到强化和促进平时学习效果的作用;21%的学生认为学习更自主,选择性更强,10%的学生认为在学习目标、反馈评价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移动学习的理解还处在感性方面,只是停留在利用散碎时间或打发空闲时间的不自觉而自发的情形下,没有经历被引导,强化了动机地进行移动学习。
  2)喜欢采用的移动学习方式。44%的学生喜欢登录特定的移动学习网站进行移动学习,而36%的学生喜欢使用移动QQ和手机邮件进行移动学习,只有12%的学生喜欢使用手机软件进行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使用手机网站、QQ、邮件这三种主要的应用方式去进行移动学习。手机网站的资源量比较大,但是在动态更新、双向交流方面差一点。移动QQ、邮件虽然可以实现动态和双向的交流,但从资源量来说还是很少的。手机软件二者兼具,由于手机的限制、软件的不成熟等因素,利用手机软件进行学习的想法还得不到普遍认同。
  4 结论和建议
  鉴于本次调查的结果,针对目前国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为了更好地为移动学习服务,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对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引导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移动学习条件,可以满足基本的移动学习需求,移动学习在大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基础,只是针对移动学习的资源较少,关于移动学习的方法、理念还没有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传播,大多数学习行为是未定任何计划的无目的学习,打发时间是移动学习的主要动因。所以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入关于移动学习的相关管理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加大移动学习的宣传,让学生学会移动学习。
  4.2 构建实用的移动学习平台及软件
  对于移动学习而言,移动学习平台或移动学习软件无疑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重要保障,而目前移动学习中比较成熟的学习平台、学习软件比较少,大多局限在英语方面,其他的基本很难找到,而公共的移动学习工具中大学生喜欢使用移动QQ、邮件进行移动学习。由于手机软件开发只能采用嵌入式开发,目前各个厂商的手机在屏幕、存储空间大小、CPU速度方面不一致,致使手机软件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移动学习平台或移动学习软件在开发时要充分做到知识片段化,便于散碎时间的应用,同时还能有很好的衔接知识点。
  4.3 注重移动版网站的建设
  从学生上网的目的看,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认同网站的,而目前众多网站也推出移动版,比如腾讯、百度,但专题性的移动学习网站比较少,通过百度的搜索只看到一起学习网(http://bbs.open.com.cn)、移动学习网(http://www.daydaymobile.com/),而大部分学生还是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软件进行零碎的学习。由此可见,注重移动版移动学习专题网站的设计与建设也是开展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4.4 建立系统的丰富的学习资源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习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其真实性、系统性、准确性尤其重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寄希望于网络,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而进行在线学习。所以简单、轻松、短文本、多级链接的学习资源不仅利于移动学习的发展,还可以解决由于学习资源杂乱无章、让使用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造成学习者学习受挫而产生的厌烦心理。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景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6):7-18
  [2]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2-19
其他文献
摘要“十一五”期间,宁波市镇海区投入了逾7 26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区中小学的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为镇海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章通过对“十一五”期间镇海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分析,指出了“十二五”镇海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工作重点,可供各地参考借鉴。  关键词镇海教育;教育装备;教育技术;统计分析;报告    基本情况  统计范畴及方式  2010年,镇海区共有中小学校34所,其中,高级
1 曾有过的困惑与思考  怎样就算是在传统基础上的改革与创新?改什么?新什么?从哪里作为新的突破口?新教材注重什么?关注什么?放弃什么?好长时间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都在困扰着笔者。因为新旧教材在各个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其中,有许多观点、理论、教学方式、思维模式等都不同以往的认识与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与理念来看待今天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在迷茫、徘徊、困惑之
项目概述  项目的目标  项目的总目标是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作为创业教育的载体,探索软件工程实践教学新路子。项目的具体目标是:模拟规模软件企业运作,有企业运行的基本规范;校企合作,开发真实软件系统;吸纳不同年级学生校内实习;形成一套制度,使实验成果可重复,可推广。  项目特色  项目有4个特色。一是软件开发流程化,项目管理规范化,员工管理社会化,实习角色职业化;二是校企合作,
高中政治新课改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线教师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环境,上好每一节课;必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张扬个性,注重学生的和谐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笔者反思自己几年来的教学,认为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让学生真
1 前言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PEP小学英语教科书,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学校、家庭、动物、购物、时间、文具和饮食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
摘要 根据实验教学改进经验,结合具体演示实验事例,就改进化学演示实验,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具支试管;化学实验绿色化;环境保护    化学教师应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化学仪器的应用潜能,防止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笔者发现,积极引导学生巧用具支试管探索改进有关实验,推广微型化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P33~35内容。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获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经历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及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
摘要在总结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衡水市实际,提出“云计算”技术支撑下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和新思路。不仅分析了新模式下的建设特点,也提出了新模式下的建设实施步骤。  关键词云计算;教育信息化;虚拟教育城域网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各地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上都进行了积极而有义的探索和实践。衡水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以农
摘要 分析90后新生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90后心理特征的教育管理新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90后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27-0027-02    Study on New Countermeasure of Political Instructor for Psyc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这就要求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为教材做必要的补充和重组;用实用而简洁的方法,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走近生活,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备好课,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展示自己的风采,学生才会学得轻松,课堂才会精彩。要想把课备得精,备得细,备得足,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吃透教材,使备课准确到位    课堂教学应从钻研教材开始。只有深刻理解教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