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伟大哲学家卢梭对音乐情有独钟,他有一次跌倒了,过了好一阵子才慢慢爬起来。路人发现后,好奇地问:“你为什么不迅速爬起来?”卢梭幽默地微笑着:“没有音乐,身子自然不很听话了。”在伟大的哲学家心里,音乐是动力。那么在生活中,怎么抓好音乐教学?
让音乐陶冶情操
音乐课当然要把音和乐作为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一首歌,教会学生一段曲,教懂学生一歌情。坊间有言,人生有三乐:心乐,声乐,身乐。因此,老师教育学生学习音乐,就要把陶冶情操当成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笔者尽力做到三个“有”。一是每堂课有一首经典歌,既要教学生唱会歌曲,又要让学生领会歌意。一学期下来,学生至少可以学会20首经典曲目,也明白20个人生哲理。二是每次作业有一道题,要求学生写音乐作业,谈音乐体会。有一位学生在一篇日记里写道:“今天上音乐课,让我懂得一个道理,做强者总是需要忍耐和等待的。”三是每一次小结有一种期待。笔者把音乐课看成是智慧课,也尽量让学生在学得音乐知识的同时,享受到智慧的快乐。于是乎,便有了“一节课一句话”。这种做法坚持了六年,享受音乐智慧,学生誉称“音乐哲理”。一位学生在考取大学后,写了一封信给我,其中有一段写道:“老师的音乐细胞里,不仅包含着音乐本身,而且,还有很多的人生情感哲学。我就是踏着音乐阶梯向上的。”
让音乐强化修养
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成就学生的梦想。课堂时间45分钟,尽管不长,但是利用好了,就是事半功倍。尤其在讲音乐家的简历和音乐创作背景时,正是传播思想道德修养的最好契机。纵观古今中外的音乐大师,都有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么,怎么在音乐课中,既传播知识,又加强学生的修养呢?笔者在调查和访问很多学生后,总结了“三结合”的办法。
一是学生自学与自主追问相结合。音乐课的理论知识,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学。遇到疑难问题,教师欢迎学生追问,并做到分层有序地解释或者解决,让学生得到一种“有兴趣学,学得情趣”的学识修养。
二是互学与探求结合。高中生喜爱争辩,这是一种趋于成熟的表现。于是,笔者在课上热情鼓励互学,鼓励探求。每堂课,都充满活跃气氛。学生自主课堂,互学互助,成了一道音乐课堂的新风景。学生们大胆质疑,大胆求索的精神,笔者总是采用小心翼翼的态度加以保护和重视。有学生在一次全校演讲比赛中说道:“我喜欢音乐,喜欢音乐相伴的日子。因为音乐可以帮我修身养性,可以改变自己的孤独和寂寥。可以说,音乐芬芳了我的人生。”
三是群学与多思结合。高中生敢想敢说,音乐课可设提问时间、自修时间、思考时间、练习时间。笔者每天的音乐课都尽量让学生思维活跃,点燃星星之火。集思广益,碰撞出思想火花。尤其一些有争议的流行歌曲,如《忐忑》,刚开始放视频,学生们就活跃起来,好像是种了豆花一样,全堂哗然。经过激烈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好歌曲不是一个样子的。只要可以启迪人生,就是优秀作品。还有在学习《江南style》时,一曲激起千层浪。随着动感的音乐声响起,学生们早已是满堂歌舞,兴奋不已。在课堂讨论时,各种思想的火花,激荡起音乐的涟漪,风光旖旎。一个学生说:“音乐是我的兄弟,爱上他,可以春华,更可以秋实。”
让音乐完善理想
一位高中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实现人生理想。聂耳说过:“有音乐的生活才是正宗的生活。”高中生进入高考倒计时,时间宝贵。提倡有序紧张,有效忙碌。音乐课是一种思想催化剂,很多同学初感音乐的美妙后,盼望音乐课的心情,跃然纸上。一位很喜欢温馨文学的同学说:“边欣赏音乐,边创作文学,文思泉涌。所以,我每天盼望音乐课。”这种心情,更多的在课前。一个高三的学生说:“今天的音乐课,一定更加精彩吧。”作为学生青睐的课程,教师更有义务认真传授。笔者也是音乐科班出身,真心希望更多学生有理想,有出息。笔者主要抓住三个“人”。一是倡导做有纪律的音乐人。节节课,都会评出20%的纪律明星。二是倡导做有智慧的音乐人。鼓励创作词曲,对于优秀者,半学期,初评一次;一学期,总评一次。对于评上“原创之星”的,给予奖励。三是鼓励做有理想的音乐人。一个学期下来,有10%获得“小音乐家”奖。学生在家长会上说:“我是就要高考的人,但是,我深深地懂得,有理想的人,不是靠一时的成功取悦于人,而是要做一个长期努力的人。不知满足,才是真正的自足。”
让音乐陶冶情操
音乐课当然要把音和乐作为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教给学生一首歌,教会学生一段曲,教懂学生一歌情。坊间有言,人生有三乐:心乐,声乐,身乐。因此,老师教育学生学习音乐,就要把陶冶情操当成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笔者尽力做到三个“有”。一是每堂课有一首经典歌,既要教学生唱会歌曲,又要让学生领会歌意。一学期下来,学生至少可以学会20首经典曲目,也明白20个人生哲理。二是每次作业有一道题,要求学生写音乐作业,谈音乐体会。有一位学生在一篇日记里写道:“今天上音乐课,让我懂得一个道理,做强者总是需要忍耐和等待的。”三是每一次小结有一种期待。笔者把音乐课看成是智慧课,也尽量让学生在学得音乐知识的同时,享受到智慧的快乐。于是乎,便有了“一节课一句话”。这种做法坚持了六年,享受音乐智慧,学生誉称“音乐哲理”。一位学生在考取大学后,写了一封信给我,其中有一段写道:“老师的音乐细胞里,不仅包含着音乐本身,而且,还有很多的人生情感哲学。我就是踏着音乐阶梯向上的。”
让音乐强化修养
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成就学生的梦想。课堂时间45分钟,尽管不长,但是利用好了,就是事半功倍。尤其在讲音乐家的简历和音乐创作背景时,正是传播思想道德修养的最好契机。纵观古今中外的音乐大师,都有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么,怎么在音乐课中,既传播知识,又加强学生的修养呢?笔者在调查和访问很多学生后,总结了“三结合”的办法。
一是学生自学与自主追问相结合。音乐课的理论知识,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学。遇到疑难问题,教师欢迎学生追问,并做到分层有序地解释或者解决,让学生得到一种“有兴趣学,学得情趣”的学识修养。
二是互学与探求结合。高中生喜爱争辩,这是一种趋于成熟的表现。于是,笔者在课上热情鼓励互学,鼓励探求。每堂课,都充满活跃气氛。学生自主课堂,互学互助,成了一道音乐课堂的新风景。学生们大胆质疑,大胆求索的精神,笔者总是采用小心翼翼的态度加以保护和重视。有学生在一次全校演讲比赛中说道:“我喜欢音乐,喜欢音乐相伴的日子。因为音乐可以帮我修身养性,可以改变自己的孤独和寂寥。可以说,音乐芬芳了我的人生。”
三是群学与多思结合。高中生敢想敢说,音乐课可设提问时间、自修时间、思考时间、练习时间。笔者每天的音乐课都尽量让学生思维活跃,点燃星星之火。集思广益,碰撞出思想火花。尤其一些有争议的流行歌曲,如《忐忑》,刚开始放视频,学生们就活跃起来,好像是种了豆花一样,全堂哗然。经过激烈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好歌曲不是一个样子的。只要可以启迪人生,就是优秀作品。还有在学习《江南style》时,一曲激起千层浪。随着动感的音乐声响起,学生们早已是满堂歌舞,兴奋不已。在课堂讨论时,各种思想的火花,激荡起音乐的涟漪,风光旖旎。一个学生说:“音乐是我的兄弟,爱上他,可以春华,更可以秋实。”
让音乐完善理想
一位高中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实现人生理想。聂耳说过:“有音乐的生活才是正宗的生活。”高中生进入高考倒计时,时间宝贵。提倡有序紧张,有效忙碌。音乐课是一种思想催化剂,很多同学初感音乐的美妙后,盼望音乐课的心情,跃然纸上。一位很喜欢温馨文学的同学说:“边欣赏音乐,边创作文学,文思泉涌。所以,我每天盼望音乐课。”这种心情,更多的在课前。一个高三的学生说:“今天的音乐课,一定更加精彩吧。”作为学生青睐的课程,教师更有义务认真传授。笔者也是音乐科班出身,真心希望更多学生有理想,有出息。笔者主要抓住三个“人”。一是倡导做有纪律的音乐人。节节课,都会评出20%的纪律明星。二是倡导做有智慧的音乐人。鼓励创作词曲,对于优秀者,半学期,初评一次;一学期,总评一次。对于评上“原创之星”的,给予奖励。三是鼓励做有理想的音乐人。一个学期下来,有10%获得“小音乐家”奖。学生在家长会上说:“我是就要高考的人,但是,我深深地懂得,有理想的人,不是靠一时的成功取悦于人,而是要做一个长期努力的人。不知满足,才是真正的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