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haibo88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颁奖大会上,笔者有幸受邀参加了主题为“不拘一格教科学”的青年教师同题会课活动。以下是笔者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以呈现我对科学教学的理解。
  片段一:方法引路,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手试试?研究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产生了什么问题?可能与什么有关?又怎样来证明?我们能不能小组讨论、合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研究?
  师:如果研究时有困难怎么办?
  生:小组里商量或者请教同学。
  生:向老师请教。
  师:这里有位好“老师”——研究记录单。按研究记录单步骤提示我们开展研究(指导探究流程)。
  生:老师,球上没有编号,弄不清是什么球。
  师:问得好。第一步先把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然后给这些球编号。如果浮的球,标几号?
  生:1号。
  师:如果三只球中有两只球浮,一只球悬浮,怎么编号?
  生:应该标两个1号、一个2号。
  师:真聪明!……
  (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各组研究情况,15分钟后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情况。)
  生:我们观察到三个球分别在水中浮、悬浮和沉,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同样的乒乓球在水中,有的上浮,有的下沉,还有的悬浮呢?我们的假设是可能与球的质量大小有关。用手感觉重量是不一样的,拿桌上的电子秤称,发现1号球的质量是31克、2号球是34克、3号球是46克。因为1号球是浮,2号球是悬浮,3号球是沉的,所以我们的研究结论是,球中液体重,球就沉,球中液体轻,球就浮。
  师:真了不起!有假设,有验证,有数据,有结论。
  生:老师,我们的问题与他们一样,但假设有两个,一个是可能与球里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另一个是可能与球里液体的质量有关。我们对比后发现乒乓球都是一样的,它们都装满了液体,所以液体体积是一样的。再用电子秤称,1号球的质量是32克、2号球是34克、3号球是46克。我们的结论是:重量大的球沉在水底,重量小的浮在水面,重量不重也不轻的悬在水中。还有一个结论是,这是三种不同的液体。
  师:真厉害,想到了比较体积大小。不错,老师在三只乒乓球里注满了液体。所以每只球里液体的体积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们组的球是两个装的1号液体,一个3号液体。两个1号液体都是31克、3号液体是47克。我们的结论和他们差不多,质量越大沉得越下,质量越小越往上浮。
  师:现在能不能来解释一下三种液体的沉浮状态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生:三种液体的沉浮状态与它们的质量大小有关,质量大的会在水中沉,质量小会在水中浮,质量中等的,会悬浮。
  生(补充):还与它们的体积有关。这里三种液体体积都是相同的,都是满满的一乒乓球。
  师:说得好不好?(学生自发鼓掌)既然三种液体体积相同,我们简称同体积的液体。同体积的三种液体中,有一种是水,你认为是几号?为什么?
  生:我认为是2号,水在水中应该是停在水中间。
  生:我觉得是3号,我以前玩过在瓶里装满水后,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师:究竟装的是什么液体,让我们来继续研究。
  反思:著名的科学教育专家刘默耕曾说过,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科学”。“真刀真枪”强调的是儿童的亲力亲为,但并不是事事亲历。正如著名特级教师章鼎儿提出的要让学生参与“典型的经历活动”,这也是我为什么一节课花了二十多分钟时间,精心设计一个完全自主的探究性活动的主要原因。自主探究不等于放任自流,探究前的讨论、探究中的细节处理很重要。教师对学生探究中出现的状况,一定要“胸有成竹”。比如,每个装同种液体的球的质量误差、电子秤的正确使用、学会给不同状态的液体正确标序号等问题,这些必须考虑周全,才能经得起学生的“考问”。所以教师备课时做一做“下水”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片段二:逐层解疑,激活思维
  师(拿出装油和装蜂蜜的杯子):这三种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这样的,在油中和在蜂蜜中情况会怎样呢?小组讨论,能不能试着解释这样的现象。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原因,尝试解释。)
  生:我观察到1号球在油中悬浮,2号球在油中沉到底下,3号球在油中也沉到底下。
  生:根据三种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我们小组认为1号球里装的液体与油差不多,所以在油中悬浮,2号、3号球中的液体都比油重,所以在油里是沉的,要不然就会浮在油上。
  师:同学们觉得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能成立吗?
  生:能!
  生:我们组观察到1号球在蜂蜜中是浮,2号在蜂蜜中是浮,3号在蜂蜜中是悬浮。在油中是沉的,因为2号比同体积的油质量大些,所以沉在油里。3号沉,因为同体积的3号液体质量比油大,所以沉。
  生:因为相同体积的1号液体质量比蜂蜜小,所以浮在蜂蜜上,而2号液体质量也比蜂蜜小,但比1号质量大,所以在蜂蜜中浮的程度与1号有所不同。
  师:观察得很仔细。能将前面的研究获得的数据结合起来思考,真了不起!
  师:根据我们的研究,你能再来猜一下1号、2号、3号分别是什么液体吗?为什么?
  生:我认为1号是油,2号是水,3号是蜂蜜。因为三种相同体积的液体中,3号质量最大,在水和油中都是沉的。在蜂蜜中是悬浮,说明与蜂蜜差不多,可能是蜂蜜。1号最轻,在水、蜂蜜中都是浮的,在油中悬浮,说明可能是油。
  (众生点头,表示肯定。)
  师:大家这么肯定?想不想亲眼瞧瞧,乒乓球里究竟是什么液体?
  (演示从乒乓球里倒液体的方法,学生活动,自主揭秘。)
  师:现在我们知道1号、2号、3号分别是什么液体?   生:1号是油,2号是水,3号是蜂蜜。
  师:现在让我们来观察倒入试管里的混合液,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生:试管里出现了分层。最上面的是油,因为它最轻,中间的是水,质量中等,最底下的是蜂蜜,因为蜂蜜最重。
  生:液体的沉浮情况与质量大小有关。
  反思:“真刀真枪”就是要关注真实情境中儿童的科学学习状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展儿童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包括儿童的科学思维意识、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等方面。从三种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研究,到在油中和蜂蜜中的沉浮状态研究,步步深入,学生思维的联结点一个个被激活,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思考与辨析,发现液体沉浮规律。以猜测球里装的是什么液体为主线,根据对装有不同液体的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的观察、比较、思辨,逐步揭秘球里液体,最后亲眼验证,而试管内的混合液分层现象,则再次印证了液体的沉浮规律。
  综上,“真刀真枪”必须蕴含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目标的载体是为儿童精心创设的典型探究活动。不断优化儿童亲历的典型探究活动,是构建儿童化科学课堂的重要努力方向。
  一、科学概念体系的理解
  研究物体的浮力,涉及力、密度、质量等有关概念,要对这些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梳理。本节课通过研究让学生明白,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液体在同种液体中的沉浮状态与其质量大小有关。
  二、探究活动设计的定位
  这节课的前二十分钟设计成全开放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探究同体积三种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先组织学生对记录单上的探究流程解读,明确探究的目标和方法,商讨遇到困难的处理办法等,渗透科学方法的培养和探究前的必要引导,可以让探究更具效率。接着把大块的时间留给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科学,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测量质量后,肯定了这是三种不同的液体,接着则进一步探究同体积的三种液体在油中、在蜂蜜中的沉浮情况,发现沉浮规律,最后由液体的沉浮现象拓展至气体的沉浮现象,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材料制作和呈现的优化
  1.探究材料要生活化、趣味化。研究液体的沉浮,用什么来装液体比较恰当呢?首先想到的是塑料袋,尝试后发现不易操作,难以注满,而且透明,会降低趣味性。而乒乓球除具备塑料袋所不具备的优点外,相同体积也变得容易控制。
  2.探究材料的不断优化。先在乒乓球上打一大一小两个孔(考虑揭秘时里面的液体能快速倒出来),先封一个孔,再开始注液体。用什么封口呢?用透明胶带,但胶带碰到油就脱胶,容易渗透。后来我们想到用热融胶封口,就像一个塞子,密封效果好,也容易拔出。
  3.探究材料在呈现时,可以提供不同结构的材料。如6个小组中,有两个组是不一样的:有的组2个球悬浮1个球浮,有的组2个球浮1个球沉,有的组2个球沉1个球悬浮。这样呈现,增强了探究活动的丰富性,有利于拓展外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关键词】英语;翻转课堂;Seasons课例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59-03  近年来,兴起于美国的“翻转课堂”已逐渐受到我国学校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样态,“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了“学—教”的学习流程,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课堂的相互协作以及资源的共享利用。小学英语“
讲座式培训是教师培训活动中最常用的样式,它具有结构严谨、主题集中等优点。但讲座式培训远离教师的独白式的话语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教师对培训的新要求、新期待。  期望理论指出,受训者预计的培训内容对自己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了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度、参与度和吸纳吸收程度。因此笔者以为,从受训者角度思考他们的需求,应该成为讲座式培训提高实效的方向。现以“案例叙事撰写”专题讲座培训为例,谈师本视域下讲座式培训
说实在的,我不怎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不喜欢看外国电影。但,儿子特喜欢看电影,因而家里收藏了许多电影光碟。可能是他认为爸妈都是教师的缘故,珍藏的光碟中竞有不少富有教育哲理的:《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心灵捕手》……  在儿子的强烈推荐下,我选看了其中的《心灵捕手》,一部译自美国的电影。夜深人静之际,我前后看了几遍,一次次“捕捉”影片的主旨并与剧中的几个主人公“心灵相约”,一次次刷新我的思考和感慨
窥一斑可见全豹。2013年1月5日出版的《中国教育报》第3版以整版的篇幅刊发了题为《一份排行榜引发的“蝴蝶效应”——透视江苏省学生体质公示的柔性倒逼机制》的长篇报道,教育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看后,称赞说“做法好、导向好、写得好”。这是江苏省体育与艺术教育诸多亮点的一个生动缩影,真是“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站在新起点上,做好下一阶段的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应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执着的追求,继续弘
访谈背景: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位于茅山革命老区。2012年底,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的师生搬进了建筑面积6236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的新的教学综合楼。新教学综合楼内设大中教室20个,各类功能室26个,办公用房12间和一个半地下停车场,是集教学、教研、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建筑。宽敞明亮的教室,配置了崭新的桌椅、先进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设备。楼内美术室、电脑室、舞蹈室等专用教室设施齐备,使老区孩子得
2011年,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1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各地要密切结合本地实际和自身工作计划,把每项工作按时序进度分解到学校、分解到部门、分解到岗位、分解到人头,务必做到抓紧抓紧再抓紧,落实落实再落实,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全力提升基础教育优质发
由于教师的职业爱好,我经常会去幼儿园听课、学习、搞课题,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各级幼教师资培训班的讲课活动。在南京生活了20年,走过的幼儿园也有不少所了,我认识的幼教老师加起来可能比一个团还多,她们可亲可敬可爱的群体形象深深地感染着我。吴邵萍,就是她们的代表。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在游戏活动中,她是理念超前、方法独特的好老师。在幼儿园的管理中,她是善解人意、令员工信服的好园长。在幼儿
作者简介:  沈益亮,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在教学的同时,手不释卷,广阅读,深思考,笔耕不辍,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评比中获奖。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两项、盐城市级两项,独立承担“十五”期间县级课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先后被评为滨海县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能手,滨海县首批德育学科带头人,系国家、省、市、县教育学会会员。1997年被滨海县人民政府表彰
【课前设计及反思】  《水》是一篇叙事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我们阅读文字,仿佛走进了一部电影。由远而近出现了三个场景:远足担水、雨中洗澡、勺水冲凉。三个场景很有典型性。挑一担水来回跑二十公里,得等一个小时只能挑一担回家;一场雨下得很大却很少有淋雨的机会,所以全村老少都出来洗澡;只有一勺水却流了那么长时间,让兄弟四个从头到脚都舒服与满足了。巧妙的对比,宏大与细致的场景描写,苦与乐的生活体会,能看出作者
追求“人的发展”已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将激活人的积极性作为管理的目标,已成为校本管理共同的诉求。于是,研究教师的工作与生存状态,寻找合适的管理策略,成了每一个学校管理者的工作重心。  一、缘何立“镜”?  由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居里报告首次提出的“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一词,如今已风靡全国。其内涵,虽然因地域、传统、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