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类高职院校传播与沟通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开设传播与沟通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农类高职院校传播与沟通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49-02
  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是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之一,然而,目前高职生沟通能力欠缺,这与当前许多高职教育把高职生的培养目标过多地限定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上有很大关系。此外,农类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大多来自收入层次和教育层次比较低的家庭,他们从小沟通能力方面的培养就有所欠缺,这导致农类高职生沟通能力不如其他专业高等院校学生。由此,农类高职院校更有必要开设沟通类课程,以有效培养学生沟通能力。
  一、农类高职院校开设传播与沟通课程概况
  通过网上调研及走访,本文在全国139所农业高职院校中抽调了32所,发现开设沟通类相关课程的院校相当少,其中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礼仪与沟通、口才艺术与人际沟通两门课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交际语言课程,但这两所院校开设这些课程的均为非涉农专业,只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院所有专业中开设传播与沟通课程。这表明:尽管农类高职院校学生存在沟通能力亟须提高的事实,但有意识有计划地实施学生沟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未得到各院校的普遍共识与重视。可喜的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方面起步较早,该学院借鉴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开设的传播与沟通课程,早在2006年春季学期就开设了同名课程。调查与分析该校传播与沟通课程的教学现状,对于其他院校开设沟通类课程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由于传播与沟通课程仅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调查对象确定为该院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简称教师组,下同)、选修过该门课程的在校生及已毕业学生(简称学生组,下同)。
  (二)调查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传播与沟通课程教学现状,笔者编制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共设10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调查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意义、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及教材使用情况等,调查结果采用频数统计法。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情况如下:在校生300份,回收292份,回收率97.3%;已毕业学生100份,回收96份,回收率96.0%;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各15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职院校开设传播与沟通课程的必要性及意义
  调查问题1:“高职院校是否有必要开设传播与沟通课程?”教师组结果: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96.7%,认为有必要的占3.3‰选择可以与没必要两个选项的为0.0%。学生组结果: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90.5%,认为有必要的占9.5%,认为可以与没必要两个选项的为0.0%。数据显示:所有被调查对象中,不管是社会阅历较丰富的教师或者阅历较少的学生均认为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开设传播与沟通课程,这表明学生需要提高沟通能力在教师和学生中已达成共识。数据还显示:教师组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传播与沟通课程的高出学生组6.2个百分点。这表明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社会阅历较为丰富,更知道沟通能力对于构建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性。此外,师生均对开设传播与沟通课程的必要性持肯定态度,也表明了这门课程在该校开设广受被调查对象了解。
  调查问题2:“学习传播与沟通课程前对沟通能力的自我评价如何?”学生组结果:认为较差的占4.9%,认为差的占2.4‰认为一般的占58.5%,认为好的占24.4%,认为较好的占4.9%。调查问题3:“您对您所接触新生沟通能力总体评价如何?”教师组结果:认为较差的占10.8%,认为差的占30.2%,认为一般的占45.1%,认为好的占10.4%,认为较好的占3.5‰数据显示,学生在学习传播与沟通课程前对自我沟通能力的评价不高,认为沟通能力好与较好的仅占29.3%;教师与辅导员认为学生沟通能力好与较好的仅占13.9%,低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占15.4%。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自我沟通能力自我认可程度较低,教师们对他们沟通能力的认可度更低,学生们确实有必要提高沟通能力。
  调查问题4:“学习该门课程后对提高沟通能力是否有帮助?”结果:认为非常有帮助的占55.7%,认为较有帮助的占33.9%,认为一般的占10.4%,认为没帮助的占0.0‰数据显示:学生们在学习该门课程后自认对提高沟通能力非常有帮助与较有帮助的高达89.6%。这表明,开设传播与沟通课程对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具有实质性的积极意义。
  (二)传播与沟通课程的教学状况
  调查问题5:“学生选修传播与沟通课程的目的。”学生组结果:认为为了获得学分的占2.4%,认为为了提高沟通技能的占92.7%,认为无所谓的占4.9%。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选修传播与沟通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沟通技能,这说明学生自觉提高沟通能力的意愿性较强。
  调查问题6:“传播与沟通课程32节课课时设置是否合适?”教师组结果:认为课时安排适中的占85.5%,认为课时少的占14.5%,认为课时多的占0.0%,认为无所谓的占0.0‰学生组结果:认为课时安排适中的占48.8%,认为课时少的占39.3%,认为课时多的占0.0%,认为无所谓的占12.0%。数据显示:教师组超八成教师与辅导员认为课时安排合理,余下的认为课时少,没有人选择课时多或无所谓;学生组近一半学生认为课时安排合理,但有近四成学生认为课时太少,持无所谓态度的有一成左右。这表明,教师从教学角度考虑基本认可32节课的课时安排,但学生从学习角度还是有相当部分学生希望增加课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在意课时多少。   调查问题7:“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学生组结果:认为满意的占72.6%,认为基本满意的占22.3%,认为不满意的占5.1%,认为很不满意的占0.0‰教师组结果:认为满意的占91.1%,认为基本满意的占8.9‰选择不满意与很不满意这两个选项的为0.0%。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持不满意态度的只有极少数,这表明该校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基本胜任教学。
  调查问题8:“授课教师在传播与沟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多选)”。学生组结果:认为实用性与针对性不足的占31.7%,认为知识陈旧的占12.2%,认为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的占25.6%,认为讲课呆板无趣的占7.3‰认为课堂训练少的占23.9%,其他占8.5‰数据显示:授课教师在传播与沟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用性与针对性不足、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和课堂训练少三个方面。这表明传播与沟通课程教学质量亟须提高。
  (三)传播与沟通课程教材使用情况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开设传播与沟通课程至今使用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教材,由王德海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统计问题9、10的调查结果,由表1可见,学生组与教师组认为教材适用的评价不足三成,教材适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理论性太强、针对沟通技能性知识不足、案例不够丰富及可读性差。此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学生组与教师组存在一定差异,教师组认为教材理论性太强、针对沟通技能性知识不足及可读性差的比例远远高于学生组,而认为案例不够丰富的比例则低于学生组,这表明教师从教学角度对教材在理论性、针对性及可读性方面的要求比学生更高些,而教学中可通过备课增加教学案例,故对案例是否丰富的要求比学生低些。这组调查数据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高职院校不宜直接使用本科院校教材,不能生搬硬套。
  四、建议
  调查问卷的最后是一道针对学生组的问答题,为:“你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学生们建议相对集中的是:在课堂上加强师生的互动,增加学生演练的时间,适当地开展室外的拓展活动,授课时增加有针对性的切近实际的沟通案例,增加课时,设为必修课,等等。综合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农类高职院校要切实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必须全面提高沟通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一)加强沟通类课程开设的宣传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提高自我沟通能力一般可通过书刊、电视、网络及人际交往等途径,但这些途径毕竟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与系统训练,学生沟通能力提高水平有限且时间漫长。无疑,课程的开设,教师的系统指导是学生提高沟通能力的最佳选择。基于目前绝大部分农类高职院校未开设这类课程,对提高学生沟通意识认识不足,以及学生提高自我沟通能力意识欠缺的局面,加强沟通类课程开设的宣传势在必行。宣传应分两个基本途径,其一是针对各农类高职院校,可通过农类高职院校沟通类教材的宣传、院校间教学交流及高职院校各主管部门的导向等途径;其二是针对学生,可通过讲座、广播、宣传板报及辅导员的引导等途径。
  (二)开发高职生适用的教材
  以能力教育为核心,贯穿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结合当今大学生沟通现状与特点,开发高职生适用的教材。教材内容应包括沟通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自我沟通、人际沟通与组织沟通的方法与技巧等对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具针对性及实用性的内容,避免枯涩的理论性论述,增强可读性、趣味性,设置丰富的教学案例与情景,引领大学生们通过对沟通知识的感悟及实践,掌握沟通方法与技巧,提高沟通能力,有效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沟通问题,提高人生品质。
  (三)运用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组织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具体教学任务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环节和评价机制的教学活动,又称行动导向或实践导向。行为导向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教与学的有机互动,让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包括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沟通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操性,根据沟通的不同情景,灵活选用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剧表演法等具体方法开展教学,强调学生沟通技能的操作与实训,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吴筱)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到知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从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开展数学实验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情境;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数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21-02  体验式教学是
高考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一般称为"小阅读",在全国卷中位于第Ⅰ卷。这一类阅读题型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的是,近几年来考试题型分数都未发生改变,一律以三道
【关键词】英语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A-0083-01  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英语交流信息。所以英语教学有必要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一、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意识  当前,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不少学生认为,只要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就等于完成了英语学习
【摘 要】 消防部队的后勤工作很重要,给消防提供着重要的保障。后勤里面的财务管理非常复杂,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物价水平也在提高。消防部队里面的经费要做好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证钱能够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文章就新时期消防部队的后勤财务管理里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在新的时期,能够帮助消防部队打后勤财务管理进行优化。  【关键词】 消防部队;后勤;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师教学传统化等问题。高中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基本原则有:把握好“视听”与“说”的关系,优选教学素材,以生为本。提高视听说教学质量的途径有:建立网络学习模式,教学材料优质化,开展互动学习,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中英语;视听说教学;原则;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动态逼真等特点,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化静为动,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调
  通过数值分析,对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世博园站至长清路站专用交通联络线工程盾构井与13号线右线区间之间进行联络通道的开挖进行模拟。联络线盾构井为明挖法施工法施工,采
分析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社会动员面临的问题,提出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社会动员能力的途径。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形势下审计的变化、加强审计审计质量的必要性、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审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 号)对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促进审计职业化。这些审计外部环境的变化,在提高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