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lessc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由“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并深化素质教育, 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的新的历史时期, 教育教学就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性 语文课堂 改革反思
  一、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 ,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景,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阅读思维有广阔的四维空间,即“解文、知文、. 论世、察己” 。所谓开发阅读的智力潜能,就是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 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应该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让其始终处于探索性、创造性的环境下,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去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利用旧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更是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有个性的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应该要求整齐划一。教育弘扬人性,也就是弘扬个性。而我们的教学常常不是这样,我们追求标准答案,我们追求和常规相符。我们教育的目标是有个性的人。学生之间有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我们教师也应该以一种正常的态度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和别的孩子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想学生哪里出了问题,而应该警惕自己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处理是不是出问题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切不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实践证明,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 。
  三、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面对信息化时代到来,语文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当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因而,明确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是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研究能力应当作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有了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学校教育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这有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如也培养学生探究各创造的能力。实施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就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 “构建起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主动发展”这一课题,对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提出了尖锐的挑战,进行这项课题的研究,旨在达到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的目的,使学生的素质得到不同程度地充分主动地发展。
  五、改革探索中的反思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
  (1)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新课程以来 “课堂气氛活跃” 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2)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 : “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 ; 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 ”这句话点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实践证明,传统的封闭性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愿跟同伴共同克服困难、分享学习的乐趣,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只有合作的学习方式才能符合当今时代开放、民主、合作的精神。打破学习的封闭性、倡导合作学习,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3)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视为死读书,读死书,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没用大胆的读背,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 我认为只有多读, 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总之,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盲点。关键是要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六、结论
  总之,我们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实践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敏勤着:《和谐教学的原理与模式》,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出版
  [2]邰启扬金盛华等着:《语文教育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年 9 月出版
  [3]施良方着:《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 3 月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流元素词;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在教育上,都可以见到改革与革新;随着新教改热潮在全国范围内的掀起,传统的“生搬硬套”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合如今的课堂;尤其是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更是如此。这是由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育情况和特征决定的。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是新时代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对于知识更好的理解与接收的途径。本文笔者在此通过两个方面来论述:为什么要利用
自我监控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学习自主性也较强,学生们不需要外界的约束就能够主动得投入到学习当中,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们形成自主
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有更高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习方式得以优化,让其能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敢于表达自己,培养已经的竞争意识,最大化的激
《初中汉语课程标准》规定汉语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并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摆在了首位,指出“口语交际从中学阶段一开始,就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话和说话能力,应鼓励学生敢说、多说、好说,不怕说错,不能急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听和说的双方应该互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应该从最基本的日常口语开始训练,内容跨度不能太大,应该以贴近学生生活话题为主”。  我所在学
现阶段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弘扬中国优秀民间传统文化,使学生们成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者与发扬者,基于此,本文以民间泥塑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