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什么要背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记了许多单词和语法规则,可他们的英语作文大多是Chinglish居多,口头表达也只限于比较简易的几句日常用语而已。因为缺乏对英语的语感以及不熟悉英语表达的习惯,学生在运用英语时的思维方式基本还是借助于母语——汉语。因此,在缺乏英语听说环境的学校里,背诵就成了英语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往往很羡慕那些英语说得很棒的人。假如这些人没有在一定的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历练过,没有一定的背诵功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譬如像马克思、列宁、李阳等一些众所周知的人,原来他们学习外语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大段背诵原文。再者,从幼儿的咿呀学语到长大后能娴熟地运用母语,再到练成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的能力的这个过程以及语言不是个人创造的这个事实两者来看也说明学习语言要经过不断地模仿和记忆。
二、如何选材
对学生而言,并非所有英语文章都适合背诵。为方便背诵,选择背诵材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第一,所选文章不宜过长或太短,这也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但随着学生背诵能力的增强,文章的长度可逐渐增加。第二,所选的材料应该是结构比较清晰,语言流畅并难度较小,段落间过渡自然。第三,文章的内容应具有一定趣味性、知识性或启迪性等。例如下面这一篇就是很好的素材。
In speaking of John Bull, an image immediately appears in our mind .He is short and fat, with a tall hat on his head and a pair of boots on his feet. It is the nickname for Britain, but where does it come from?
John Bull generally stood for Britai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 Scottish writer named John Arbuthnot wrote a book called “The History of John Bull” in 1721, in which he described a funny gentleman called John Bull, in order to show the Englishmen in the Spanish War. He described him so vividly and with such remarkable truth to life that the nickname spread far and wide, and has become a symbol for Britain which everybody knows.
三、怎样背诵
在选好背诵材料后,接下来的事就是如何把文章完整地背下来。作为还没有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英语的理解消化首先得借助于母语:即习惯把看到、听到的英语在理解时转化成汉语形成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来学习或叫识记英语。因此在背诵之前,我们得引导学生如何用汉语来弄清文章的结构和语言展开的逻辑等;此后,反复诵读每个句子直至脱口而出;再然后依据对文章的理解连句成段,组段成章。譬如前面所提到的文章,它介绍的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John Bull”。 文章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该人物的体貌特征,最末一句是起过渡或承接的作用`;第二部分则介绍“John Bull”这个名字的出处以及它为何被用来指代“Britain”。然后弄懂每一个句子并注意句子之间或句与前后段落间的逻辑性。例如第二部分的开头句就是该段的中心句,后面都是围绕该句来展开的。上述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便是诵背。
尽管通过母语的帮助可让我们更容易更快捷地背诵英语文章,可不同的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或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往往使我们在朗读和理解英语复杂句时很不方便。例如An argument has been put forward that some viewers will be disappointed by Realcine because VR is not real. 一般要把这样复杂的句子在理解上分成一些片断即意群来做。因此就有An argument has been put forward 为主句,that some viewers will be disappointed by Realcine 是 argument 的同位语从句中的主句,剩余部分在同位语从句中充当原因状语。那么根据以上的理解,我们在朗读时就下意识地在各意群间稍作停顿,边读边理解记忆;多遍之后就能一气呵成。
(责任编辑:郑 卫)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记了许多单词和语法规则,可他们的英语作文大多是Chinglish居多,口头表达也只限于比较简易的几句日常用语而已。因为缺乏对英语的语感以及不熟悉英语表达的习惯,学生在运用英语时的思维方式基本还是借助于母语——汉语。因此,在缺乏英语听说环境的学校里,背诵就成了英语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往往很羡慕那些英语说得很棒的人。假如这些人没有在一定的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历练过,没有一定的背诵功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譬如像马克思、列宁、李阳等一些众所周知的人,原来他们学习外语的一个常用方法就是大段背诵原文。再者,从幼儿的咿呀学语到长大后能娴熟地运用母语,再到练成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的能力的这个过程以及语言不是个人创造的这个事实两者来看也说明学习语言要经过不断地模仿和记忆。
二、如何选材
对学生而言,并非所有英语文章都适合背诵。为方便背诵,选择背诵材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第一,所选文章不宜过长或太短,这也可根据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但随着学生背诵能力的增强,文章的长度可逐渐增加。第二,所选的材料应该是结构比较清晰,语言流畅并难度较小,段落间过渡自然。第三,文章的内容应具有一定趣味性、知识性或启迪性等。例如下面这一篇就是很好的素材。
In speaking of John Bull, an image immediately appears in our mind .He is short and fat, with a tall hat on his head and a pair of boots on his feet. It is the nickname for Britain, but where does it come from?
John Bull generally stood for Britai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 Scottish writer named John Arbuthnot wrote a book called “The History of John Bull” in 1721, in which he described a funny gentleman called John Bull, in order to show the Englishmen in the Spanish War. He described him so vividly and with such remarkable truth to life that the nickname spread far and wide, and has become a symbol for Britain which everybody knows.
三、怎样背诵
在选好背诵材料后,接下来的事就是如何把文章完整地背下来。作为还没有形成直接用英语思维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英语的理解消化首先得借助于母语:即习惯把看到、听到的英语在理解时转化成汉语形成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来学习或叫识记英语。因此在背诵之前,我们得引导学生如何用汉语来弄清文章的结构和语言展开的逻辑等;此后,反复诵读每个句子直至脱口而出;再然后依据对文章的理解连句成段,组段成章。譬如前面所提到的文章,它介绍的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John Bull”。 文章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该人物的体貌特征,最末一句是起过渡或承接的作用`;第二部分则介绍“John Bull”这个名字的出处以及它为何被用来指代“Britain”。然后弄懂每一个句子并注意句子之间或句与前后段落间的逻辑性。例如第二部分的开头句就是该段的中心句,后面都是围绕该句来展开的。上述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便是诵背。
尽管通过母语的帮助可让我们更容易更快捷地背诵英语文章,可不同的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或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往往使我们在朗读和理解英语复杂句时很不方便。例如An argument has been put forward that some viewers will be disappointed by Realcine because VR is not real. 一般要把这样复杂的句子在理解上分成一些片断即意群来做。因此就有An argument has been put forward 为主句,that some viewers will be disappointed by Realcine 是 argument 的同位语从句中的主句,剩余部分在同位语从句中充当原因状语。那么根据以上的理解,我们在朗读时就下意识地在各意群间稍作停顿,边读边理解记忆;多遍之后就能一气呵成。
(责任编辑:郑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