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尿感”屡治屡发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a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尿路感染是常见病,尤其对绝经后女性来说。一般情况下,尿路感染经过简单的正规治疗均能较快治愈。但是,临床上也会有部分病人,尿感经久不愈或刚刚治好就复发。分析其原因,与下述认识误区有密切关系。
  1,未做尿液病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
  误区:在临床上,很大一部分病人尿路感染后,没有进行细菌培养检查,或做药物敏感实验(药敏实验)。她们往往是一感到有小便不舒服,就随意使用抗生素。
  解析:尿液病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能指导治疗和用药。而未做尿液病原体培养(尿培养)和药敏实验,就擅自使用抗生素,这样做的结果会导致抗生素不敏感,大大增加以后控制尿路感染的难度。
  2,抗生素剂量不足
  误区:有的病人由于担心药物会给身体带来损害,因此,自行减少抗生素使用剂量,导致用药剂量严重不足。
  解析:一旦明确感染并选定抗生素以后,足量的抗生素治疗非常必要,这样能快速消灭细菌,治愈感染。抗生素剂量不足,不能将细菌全部消灭,可以导致细菌感染持续存在,甚至变成慢性感染。另外,这样做也很容易导致细菌耐药发生。
  3,大量服用抗生素
  误区:部分病人自以为是,以为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剂量,能快速控制疾病,故感染后随意大量服用抗生素。
  解析:加大抗生素的用量,可以在短期内控制症状,但致病菌也会迅速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得以后尿路感染再次发作时,抗生素的疗效越来越差,不得不加大抗生素剂量。另外,加大药物剂量也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损害,如出现精神症状、肝损伤、肾损伤、白细胞下降等。
  4,频繁调换抗生素
  误区:有部分病人一种抗生素还没用两天,一旦感觉症状没有好转就马上换药,如换药后还没有缓解就再换药,如此周而复始,频繁换药。
  解析:频繁换药,可增加抗生素耐药性发生机会,这正是尿路感染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一般的做法是,一个药物用上3天后,如症状没有缓解,或尿检异常改善不明显,医生才考虑换药。
  5,忽视全身治疗
  误区:有的糖尿病、妇科炎症病人,忽视原发疾病的治疗,只知道一味使用抗生素,结果尿路感染很难治愈。
  解析:尿路感染的发生固然与细菌的毒力有关,但是更与身体状况及其他器官关系密切,例如妇科炎症,便秘、糖尿病、焦虑、情绪波动等。因此,对于存在这些易感因素的病人,在治疗尿感时应一并加以纠正,否则也会导致屡治屡发。
  6,过早停药
  误区:有的病人尿感症状减轻或消失便自行停药。停药后,也不复查尿常规或做尿培养。
  解析:实际上,尿感症状减轻或消失时,细菌往往并未彻底被消灭,由此可导致感染复发或迁延不愈,进而转为慢性,无法断根。正确的做法是用药剂量要足、时间要长,每次用药治疗时间不可短于两周,待体温、尿检正常后,再继续用药1~2周。通常,在停药1周及4周后需复查尿常规或做尿培养,如两次结果均呈阴性,说明此次感染已治愈,可以考虑停药。
  总之,尿感发作时,及时选用有效、适量、足够疗程的抗生素治疗,并辅以全身易感因素的调节,是控制感染之本。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治愈感染,避免“尿感”屡治屡发。
其他文献
癌症的发病原因,至今还不十分清楚。多数专家认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可导致80%的癌症发病。癌症是由于机体某一种细胞异常增生或突变所致,这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多步骤和内外环境变化的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过程。细胞发生异常是由于DNA(或基因)受到损伤,如吸烟、真菌感染和化学物质污染等都会导致DNA损伤,引起癌症。不过,人类也不要就此灰心,把好食物入口关是十分重要的防癌措施。要知道,有些食物和营养物质
夏日炎炎,许多人都变得食欲减退。那么,如何花心思给膳食翻翻花样,来帮助消化呢?不妨选择一些时令蔬果,既能补充多种营养素,又给餐桌增添了惬意的氛围。    蔬果搭配一:  莼菜 芒果  清热、利水,对增进食欲很有益处。  莼菜同鲈鱼、茭白并列为“江南三大名菜”。  营养学观点富含锌元素,可与唾液蛋白结合,形成味觉素,增进食欲。莼菜中的酸性杂多糖,能增强免疫功能。而其中的维生素B12,对恶性贫血、肝炎
过早停经烦恼连连  37岁生日没过多久,阿珍就出现月经不调、经量减少等情况。虽经多方求医,服用多种中成药,都没有明显效果。后来,月经干脆与她不辞而别。期间,阿珍还出现阵发性潮热和出汗,情绪也变坏了,常为一点无足轻重的小事向老公大发脾气。更麻烦的是,闭经后出现分泌物减少,浑身酸痛无力。每次夫妻同房时,阿珍便感到阴道干涩疼痛,常令夫妻性生活不欢而散。之后,同房疼痛逐渐加重,甚至有时勉强同房后,阴道口黏
倪武 乙肝     截止目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各类新药对乙肝病毒的疗效还远没有获得“革命性”的进步,还远远达不到患者理想中的要求。因此,在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如果与患者沟通不足、方案选择不当,亦或现实与患者过高的疗效预期出现了较大的落差,都可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医患矛盾。  为了尽快改变医患沟通不足的局面,应该倡导患者参与到
诺康舒眠宁#假药   (截至2011年6月底)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报告,反映在市场上有以伪造的医疗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名义,违法宣传销售宣称具有治疗疾病功能的产品。经核实,报告反映的产品均为未经批准注册的假药。  这些假药涉及许多常见病,如神经症(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的患者看到虚假的宣传,受其广告的迷惑,进而购买这些假药服用。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还可由于服药不
生活实例  杨小姐今年28岁,在一家外企担任市场策划工作,整天忙忙碌碌的,经常加班到深夜。2天前,她感冒了,有点低热,嘴角还发起了疱疹,但为了不耽误工作,她还是坚持去上班。不料,刚到公司没多久,她便感觉双眼剧痛,流泪不止。同事见了,连忙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杨小姐患了单纯疱疹性眼炎,必须立即治疗,否则会留下后遗症。  林阿姨今年70岁,1周前突然出现双眼红肿、疼痛。起初,她以为自己患了结膜炎,便去
生活实例    每天上午,张阿姨总要到小区附近的公园去走走,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最近,张阿姨在公园里发现了“宝贝”——草地里有不少野菜!于是,她便隔三差五地采点野菜回家,或清炒或做汤,感觉味道还真不错。一个晴朗的午后,张阿姨到公园去晒太阳,正好赶上园林工人喷洒农药,打听后得知,园林部门定期对这个公园喷农药。张阿姨慌了神:自己平常采回去的野草说不定哪次就刚刚被喷过农药呢!幸好没出什么大问题,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在秋冬季进补的养生习俗。适时进补,增加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摄入和存储,有效调节和改善生理功能,使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俗话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也正反映了进补带来的益处。因此,很多中老年人按照传统习惯,便会以“鸡肉、羊肉炖汤,加些参茸虫草”等的方式进补。    生活实例:  周女士(62岁,退休):  每年冬天,我和老伴都有进补的习惯。20世纪70~80年代,那时候物资缺乏,
呼吸,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但是对于处于发作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OOPD)患者来说,轻松呼吸是一种奢望。从每年发作的咳嗽、咳痰、喘息,到逐渐发展的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再到严重时的呼吸困难、心肺衰竭。慢阻肺患者经历的痛苦不是常人所能体会的。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受慢阻肺困扰的患者多达6亿,每年导致275万人死亡。我国每年慢阻肺患者总人数可达4 300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在做菜时根本不注意用油量,认为油放得越多菜越香、越好吃。最新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对食用油的摄取普遍过量,上海、杭州、郑州、成都等大城市人均食用油的摄入量都超过了每天44克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烹调油摄入量(每人每天不超过25克),专家估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把食用油摄入量降下来,未来10年,我国肥胖人口可能达到两亿人而肥胖又是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