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材对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alisa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土教材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学生及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使中学美术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本文主要论述乡土教材对中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土教材;中学教育
  一、乡土教材的特征
  什么是乡土教材?乡土教材是以本地区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历史为研究对象的教材。200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其中增加了地区的乡土内容,以下论述均已重庆为例。这样的添加不仅丰富了教材原本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的全面认识。将共性通过个体体现出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乡土教材自身存在着三方面的特征:第一,乡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将其融入教材,可以体现乡土教材独特性的特征。同一主题的绘画作品,由于是不同地区人民完成的,所以会体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好的体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征。因此乡土教材具有独特性,是一种不可复制且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乡土教材具有地域性的特征。以人美版教材为例,看到红岩文化、桥都、鹅卵石这些富有地域性的词语,让人唯一的联想就是美丽的山城重庆。在乡土教材中这些词语具有地域的指向性,突显出乡土教材的地域特征。第三,乡土教材的时代性特性。乡土文化往往经过了历史的锤炼,大到令人警醒的解放碑,小到长江边的一块鹅卵石。时间的流失在其身上留下了痕迹,让人深思。乡土教材自身的独特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更好地突显出乡土教材的重要意义。
  二、乡土教材对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新版的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新增了一些地方特色课程。如《红岩文化》《歌乐山烈士群雕》《美丽的山城夜景》《桥都重庆》《鹅卵石——大自然神奇的杰作》等,包含了文化、绘画、建筑、雕塑等。这些艺术形态都是围绕着山城重庆展开的,拉近了学生与美术的距离,形成了艺术作品就在身边的模式。使美术生活化、日常化。乡土教材的出现对于中学美术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使地方文化得以弘扬,而且使师生自身水平得到提升,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我教你学,你学我用。
  (一)促进地方文化的弘扬,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为主流的今天,尤其是当代文化融入的氛围中。新的实验艺术如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的大为流行。人们已经开始忽略优秀的文化遗产,冰冷无情的钢筋混凝土替代了巴渝人民的智慧结晶吊脚楼,日韩文化的融入将以掩盖红岩精神的传递、青少年采取漠视甚至鄙视的态度对待乡土文化,因此乡土文化融入教材迫在眉睫。
  在老版的教材中对于美术内容有了非常系统的囊括,包括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然而翻开课本发现阐述这些内容的文字和图片都和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和时代感,而且大多在生活中无从使用,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不感兴趣。但是通过长期的教学发现学生往往最感兴趣的是一些外来文化,而且会主动去模仿,然而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往往是冷眼观之。当新版教材关于地方特色教材的出现,从新点燃了乡土文化的再生,乡土文化如同凤凰涅槃般大放异彩。通过美术特有的魅力去解乡土文化,通过乡土文化去理解美术作品,两者是相辅相成而存在。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之前的美术教学中,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是最为辛苦的工作,需要翻阅大量的书籍和查阅相关的网页。然而有时对于文字资料的解释,因没有亲身的实践而不能了解透彻,从而何谈创新。乡土教材立根与本土,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多层次、多角度、深入开发教材深意。如七年级下册的第十七课《桥都重庆》,本课讲述了重庆成为桥都的缘由,但由于教材容量有限仅仅展示了三张大桥的图片,虽然教材容量较少但并不会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阻碍。因为身处重庆,获得重庆大桥的一手资料并不困难,同时可以走访民居了解更多与桥有关的故事,了解勤劳的巴渝人民是如何用勤劳的双手筑建自己的家园。因此乡土教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为便利的教学资源,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服务。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成为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更大程度上成为教材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
  (三)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
  在新版的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中新增了一些地方特色课程。如七年级下册的《鹅卵石——大自然神奇的杰作》这一课。具有地方特色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发现并利用大自然的美。在设计本堂课之前,经过翻阅资料和网络调查发现,大部分改造鹅卵石的作品中,是以绘画颜料将其完全的覆盖而重新着色,描绘图案。
  鹅卵石是重庆本地特有的一种石材,提到鹅卵石,当地人都会用色彩黑灰,造型椭圆来形容。但是一旦仔细观察不但发现:鹅卵石有独特的外形,有引人深思的花纹,有人们无法用颜料调和出来的色彩,还有表现其性格特色的肌理,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神奇的杰作。在利用材料时要结合材料的形状、纹理、色彩、肌理等因素,加以利用并创造。在设计本堂课的时候主体是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鹅卵石,在寻找过程中通过身体力行感受江水与鹅卵石的碰撞和搏击,第一时间感受鹅卵石经历的洗礼。当学生非常疑惑的将自己不经意或是精心挑选的鹅卵石带入课堂后,教师启发学生观察鹅卵石,学生想方法去推荐自己的鹅卵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了提升,原因有二:一是鹅卵石天生独一无二所以学生很容易发现材料的特征,学生愿意动脑;二是鹅卵石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资源,去阐述其特征可谓是兴手拈来。发现其特征之后再用美术授予的一些法则经行改造和创造,赋予鹅卵石新的含义和生命力,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素质更加多维立体得到培养。
  因此乡土教材出現在中学教材中,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它的出现是及时且必要的。拉近了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到教学效率,同时学生的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得以锻炼。
  参考文献:
  [1]严抒勤.试论美术乡土教材的开发[J].教学与管理,2010.
  [2]王薇,王绪三.乡土教材在美术教学中的选用[J].说话教材.
其他文献
传统的学校德育主要是由政教处通过班主任组织实施,通过团委、学生会组织各种活动来促进,通过行为规范的整体要求来实现。现在每个班级学生都在30人以上,有的学校更多,班主任教育教学任务本身繁重,除了进行整体要求的德育活动以外,不可能经常性地关心到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缺乏有效地、经常性地对个体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机制。实施德育导师制,更多的教师直接参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班主任精力不够的问题
摘 要: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训练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写作教学法相比较传统的成果写作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策略,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第三,过程写作法相对于成果写作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虽然过程写作法是符合目前教学实际条件的有效方法,:但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条件做出改变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
摘 要:按照“以学生及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放教育赋予了班主任工作新的内涵,开放教育的班主任除具备一般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外,还须具备相关专业素养。转型发展中的温州城市大学,需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条腿”走路,目前,开放教育学生呈现“两多一少”的分布格局。上述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兼职专业班主任的开放教育班主任之主体地位。  关键词:开放教育;班主任;兼职;专业  一  开放教育的特征与人才培
摘 要:本论文针对高校建筑类人才培养适应新形式下新环境的要求以及建筑类教学中引入新技术的契机,在BIM技术以及高校BIM大赛不断进行的同時,将BIM技术以课程的形式引入课堂,研究培养过程中如何全方位的将BIM课程体系嵌入人才培养方式中,实现教学应用与人才培养双革新,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应用  一、引言  2016年8月,住建部印发了《2016—2020年建
[摘 要:苏轼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颇具特色的一位大家,不仅学问高、文学造诣深,同时还将佛教的空性、慈悲以及无常的观念融入创作与生活,体现出甚深、浓郁的佛教蕴味。  关键词:苏轼;佛蕴;佛味;慈悲观;空性观;无常观]  佛教在中国文化史中有着久远的影响力。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知名作家,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并与之结为不解之缘。正所谓“佛法如海,弱水三千”,哪怕只饮一瓢,都足以给予你无量的智慧。宋人苏轼就
摘 要:在新课标的演进下,小学数学更加重视对小学生其数学能力的培养,但是就目前的小学课堂的数学教学来看,老师加强了小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却忽略了对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值得进一步探索、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  义务阶段的新课标强调了要不断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在当前的一些小学
摘 要:我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重视,投入了很高的关注度,与此同时,国家也意识到,学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密切关系。对此,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成为了今后改进就业问题的重点项目。思政教育促进就业,好的就业率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在两者中寻找最好的结合点,将二者有机结合,找到提高思政教学效率和就业率的办法。本文主要从思政课和就业的二者整合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政课;大
道德与法律,法律与道德,两者各自都已存在了数千年。  最初的人类肯定是既无道德,也无法律。人类的进步史包括了道德的演变史,也包括了法律的发展史。  人多多少少都是要讲道德的,但他自己不一定会意识到,很多时候按照道德的信条做事情,在另一种角度上看就是正常的法律运行。道德与法律,法律与道德,两者之间有很大一部分是同轨运行,相互重合的。这相互重合的部分会表现为“正义”、“秩序”。  一、主流道德  对法
摘 要:本文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安排,并且按照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满足学生的需求,启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者需求;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构想  一、引言  英语应用文写作有别于传统的英语写作,英语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是“在于使学生了解应用文的特点和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应用文阅读和写作训练,使学生熟悉应用文的语言特点
摘 要:幼儿绘画是以一种符号表征方式的图语,跟我们日常所用的口语功能是一样的,是幼儿认识这个世界,并和别人进行沟通的方法和途径之一。每一幅幼儿绘画都展现出幼儿个体内在的独特逻辑关系,本篇文章将以《我心中的小学》幼儿绘画作品为例,对幼儿绘画的评价内容、基本形式、空间安排、颜色使用、构思动态、表现水平、探索创造、领域特征等方面进行一一评价。  关键词:解读;童画;童心  评价内容:我心中的小学。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