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重视,投入了很高的关注度,与此同时,国家也意识到,学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密切关系。对此,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成为了今后改进就业问题的重点项目。思政教育促进就业,好的就业率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在两者中寻找最好的结合点,将二者有机结合,找到提高思政教学效率和就业率的办法。本文主要从思政课和就业的二者整合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政课;大学生;就业;整合
一、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对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面认识
1.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普遍比较高
大学的思政课开设时间一般是大一,主要针对刚迈入校门的大学生。大一开展这门课程可以及早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对思政学科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从教材内容设置上来看,思政课程十分注重与生活的结合,其中的实例多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很多内容与大学生息息相关,使思政学科的实用性大大提高,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展开教学。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可得,学生们对思政课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2.思政课的教学还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思政教学在发展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很多学生反映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千年不变”让学生感觉课程十分枯燥,希望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这是十分可取的一点。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新的教学手段应该被积极采用,在思政课上,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本上的枯燥的说教课转化为新形式,比如视频教学,课堂情景设计等。如今社会风气偏向实用性,思政课程实际上是实用性非常高的课程,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处事思路等,但是人们对思政的理解大多是“死记硬背”,这种错误的思想对思政课程的拓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困惑和尴尬
多年来,就业依然是万众瞩目的事情,对与大学生来说,就业的好坏关系到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应该十分慎重选择的。学校的就业指导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地位。适当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端正择业心态,明确自身就业价值,提升职场竞争力。这是理想化的就业指导。但是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大多奉行“形式主义”,而忽略其真正的“含义”,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量存在的,因此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步伐还应加快。将各种就业资料和注意事项贯彻到学生中去,针对毕业生召开就业讲座,指导学生就业。
二、大学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整合的有效途径
大学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并不是分割的两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深入结合思政课与就业指导,有效整合两方面,在此我们对整合途径进行探讨。
(一)大学思政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整合的可行性方案的研究
1.从课程导入上
将思政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并不是单纯地合二为一,而是将二者合并为有机整体,可以从课程导入上分三方面讨论:
(1)开设目的:将二者合并的最根本目的是有效指导学生就业,使学生的就业更具针对性。
(2)开设时间:课程时间要做到“无缝衔接”,即在满足思政课程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就业指导,同时在就业指导的同时加入思政课程的内容。既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同时进行。
(3)开设内容:思政教学课程与大学生的真实生活结合比较紧密。思政课与就业指导的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了解就業相关信息,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这无形中就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进行有效整合
首先,教师讲课要注重两方面的结合,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实践指导,将“学”与“动”充分结合,对教师的选择可以扩大范围。
其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大学院校思政课整合的创新性方案的探讨
1.在重视的程度上讨论
首先,培养学生对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的重视,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其次,学校要对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重视起来,重视从整体上整合课程。
最后,教师要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采用新手段和新型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
2.在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上讨论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以往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关工作经验。如今,用人单位更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这些用人单位要求的变化,也促使我们在讲授课程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变化。通过思政课这个渠道,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文素质精神的培养,尤其要大力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例如:组织一些小活动,开展一些人文素质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活动等,帮助学生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对帮助大学生塑造优良的性格有着重要作用。
三、结语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的负面事件,我们看到个别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例如复旦大学投毒案等。所以,现在用人单位尤其看重学生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乐观向上、积极学习、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抗压能力。毕业生的性格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针对理工科的院校来说,学校更多重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大学生本身缺乏对就业的正确认识与理性思考,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不善于换位思考,容易在团队中产生矛盾等等问题。因此,将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整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江君.思想政治课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上的作用[J].大学高教研究,2009,8下.
[2]贺山青.论“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创新[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1,3.
[3]刘绍冰,姜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相关性的调查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
[4]蒋玉华.就业导向下的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微[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8,4.
关键词:思政课;大学生;就业;整合
一、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对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面认识
1.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普遍比较高
大学的思政课开设时间一般是大一,主要针对刚迈入校门的大学生。大一开展这门课程可以及早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对思政学科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的。从教材内容设置上来看,思政课程十分注重与生活的结合,其中的实例多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很多内容与大学生息息相关,使思政学科的实用性大大提高,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展开教学。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可得,学生们对思政课的评价是相当高的。
2.思政课的教学还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思政教学在发展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很多学生反映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千年不变”让学生感觉课程十分枯燥,希望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这是十分可取的一点。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新的教学手段应该被积极采用,在思政课上,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本上的枯燥的说教课转化为新形式,比如视频教学,课堂情景设计等。如今社会风气偏向实用性,思政课程实际上是实用性非常高的课程,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处事思路等,但是人们对思政的理解大多是“死记硬背”,这种错误的思想对思政课程的拓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3.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困惑和尴尬
多年来,就业依然是万众瞩目的事情,对与大学生来说,就业的好坏关系到今后的人生发展,是应该十分慎重选择的。学校的就业指导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地位。适当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端正择业心态,明确自身就业价值,提升职场竞争力。这是理想化的就业指导。但是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大多奉行“形式主义”,而忽略其真正的“含义”,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量存在的,因此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步伐还应加快。将各种就业资料和注意事项贯彻到学生中去,针对毕业生召开就业讲座,指导学生就业。
二、大学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整合的有效途径
大学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并不是分割的两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深入结合思政课与就业指导,有效整合两方面,在此我们对整合途径进行探讨。
(一)大学思政课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整合的可行性方案的研究
1.从课程导入上
将思政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并不是单纯地合二为一,而是将二者合并为有机整体,可以从课程导入上分三方面讨论:
(1)开设目的:将二者合并的最根本目的是有效指导学生就业,使学生的就业更具针对性。
(2)开设时间:课程时间要做到“无缝衔接”,即在满足思政课程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就业指导,同时在就业指导的同时加入思政课程的内容。既可以前后相接,又可以同时进行。
(3)开设内容:思政教学课程与大学生的真实生活结合比较紧密。思政课与就业指导的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了解就業相关信息,提前做好就业准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这无形中就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进行有效整合
首先,教师讲课要注重两方面的结合,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实践指导,将“学”与“动”充分结合,对教师的选择可以扩大范围。
其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大学院校思政课整合的创新性方案的探讨
1.在重视的程度上讨论
首先,培养学生对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的重视,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其次,学校要对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重视起来,重视从整体上整合课程。
最后,教师要加强思政课教学方法,采用新手段和新型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
2.在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上讨论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出现了变化,以往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关工作经验。如今,用人单位更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这些用人单位要求的变化,也促使我们在讲授课程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变化。通过思政课这个渠道,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文素质精神的培养,尤其要大力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例如:组织一些小活动,开展一些人文素质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活动等,帮助学生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对帮助大学生塑造优良的性格有着重要作用。
三、结语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的负面事件,我们看到个别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例如复旦大学投毒案等。所以,现在用人单位尤其看重学生的责任心、敬业精神、乐观向上、积极学习、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抗压能力。毕业生的性格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针对理工科的院校来说,学校更多重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大学生本身缺乏对就业的正确认识与理性思考,当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不善于换位思考,容易在团队中产生矛盾等等问题。因此,将思政课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进行整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江君.思想政治课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上的作用[J].大学高教研究,2009,8下.
[2]贺山青.论“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创新[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1,3.
[3]刘绍冰,姜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相关性的调查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2.
[4]蒋玉华.就业导向下的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探微[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