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具体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意方面的,包括句与句之间内容的一致、语句的感情色彩前后一致、行文围绕的话题统一等;二是形式方面的,包括恰当的语序、合适的语体色彩、前后一致的句式、句与句之间的呼应等。
考查“连贯”考点的语用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组织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同学复习备考时的难点。下面结合高考典型例题谈谈解答语言连贯题的六大技法。
一、整体感知语段,找准总领语句
排序题的语段中往往有一个起总领作用的中心句。同学们首先应对试题提供的所有句子作一个整体浏览,初步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深入局部,仔细审察,找出能够总领语段的中心句。只要找准中心句,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其余句子的语序也就容易安排了。
例1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
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④这类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是实用。
答案:⑤②①④③。
解析:这五个句子中,两个例证(“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和“画动物植物的图”)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的,而这个中心,就是句⑤。只要找准句⑤,把它放在段首,其余句子按照两个例证、两句归纳的顺序,就不难排出正确的语序。
二、寻找语段思路,把握合理句序
一个思路严谨的语段,其内容必有内在合理的逻辑句序。逻辑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事理顺序(由小到大、由虚到实、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总到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等)。同学们只要找准语句之间的这些逻辑关系,排列句序就不是难事。
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
————,————。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 ④⑥②⑤③①
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⑤①⑥④③②
D. ⑤④③⑥②①
答案: B。
解析: 先讲“安全战略”,再谈“实施措施”,最后是“实施结果”,按从直接到间接、从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分到总的顺序排列。
三、保持话题统一,陈述对象一致
例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一枚银牌。
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②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与张昊双双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
④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 C。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是围绕张丹、张昊来展开的,而就这两个人物而言,其中心又是受伤的张丹。从话题统一性的角度来考虑,①和⑥句引出了新的主语“所有人”和“其他高难度动作”,属于节外生枝,故应排除。④句首先出现的是“张昊”,与横线前面的主语不能保持一致,所以也应该排除。故答案选择C项。
四、研究语法样式,确保结构一致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答案: ①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②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解析: 由上文“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两个短语可知,画线两句均应调整为由动宾短语构成的句子。
五、保持观点一致,照应论述思路
例5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下面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磨炼,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到生活。
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①往往是最有才华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②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③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
④生活与生存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
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D. ②④
答案: B。
解析: 第一个语段的观点倾向于强调“寂寞的作用”,选项②抑“才华”扬“寂寞”,能保持前后观点态度的一致,故答案选②。第二个语段,可以从前后照应入手,前文先说“生存”,后说“生活”,后文自亦当如此。故可排除错误选项④。
六、充分利用语境,调动应用能力
例6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
快乐似花,—————— ;痛苦如草,———————— 。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答案: 花开花落几时有草舒草卷遍地生 (或:虽精心呵护,总要黯然凋零再彻底铲除,终会悄然生长)
解析: 答题时一要审准题干要求,二要理解所给文段的中心意思。在符合题干字数、格式等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文段中心意思,着重研究“花”和“草”两个喻体的特点,作出富于思辨色彩的描绘。
例7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头渡小镇精巧————①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②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③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
————④风吹雨打,————⑤世事变迁,————⑥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答案: ①而②虽然③但是
④无论⑤无论 ⑥都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及关联词的使用。解题时除了理解句意和注意语境,语法知识中的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除了以上六大解题技法,有些语言连贯题可能还需要考虑音节的和谐和押韵等问题(如2001年全国卷第6题),同学们也要留意。
考查“连贯”考点的语用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组织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同学复习备考时的难点。下面结合高考典型例题谈谈解答语言连贯题的六大技法。
一、整体感知语段,找准总领语句
排序题的语段中往往有一个起总领作用的中心句。同学们首先应对试题提供的所有句子作一个整体浏览,初步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深入局部,仔细审察,找出能够总领语段的中心句。只要找准中心句,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其余句子的语序也就容易安排了。
例1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
②编纂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
③读者看了,明白了,住在外地的朋友看了,知道了,就完成了它的功能。
④这类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
⑤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是实用。
答案:⑤②①④③。
解析:这五个句子中,两个例证(“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和“画动物植物的图”)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的,而这个中心,就是句⑤。只要找准句⑤,把它放在段首,其余句子按照两个例证、两句归纳的顺序,就不难排出正确的语序。
二、寻找语段思路,把握合理句序
一个思路严谨的语段,其内容必有内在合理的逻辑句序。逻辑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事理顺序(由小到大、由虚到实、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总到分、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等)。同学们只要找准语句之间的这些逻辑关系,排列句序就不是难事。
例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
————,————。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 ④⑥②⑤③①
B. ④⑤③⑥①②
C. ⑤①⑥④③②
D. ⑤④③⑥②①
答案: B。
解析: 先讲“安全战略”,再谈“实施措施”,最后是“实施结果”,按从直接到间接、从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分到总的顺序排列。
三、保持话题统一,陈述对象一致
例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一枚银牌。
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②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与张昊双双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
④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 C。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是围绕张丹、张昊来展开的,而就这两个人物而言,其中心又是受伤的张丹。从话题统一性的角度来考虑,①和⑥句引出了新的主语“所有人”和“其他高难度动作”,属于节外生枝,故应排除。④句首先出现的是“张昊”,与横线前面的主语不能保持一致,所以也应该排除。故答案选择C项。
四、研究语法样式,确保结构一致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答案: ①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②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解析: 由上文“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两个短语可知,画线两句均应调整为由动宾短语构成的句子。
五、保持观点一致,照应论述思路
例5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下面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磨炼,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凡有成就的人,
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到生活。
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①往往是最有才华的人,又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②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而往往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③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
④生活与生存这两个概念迥然不同。
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D. ②④
答案: B。
解析: 第一个语段的观点倾向于强调“寂寞的作用”,选项②抑“才华”扬“寂寞”,能保持前后观点态度的一致,故答案选②。第二个语段,可以从前后照应入手,前文先说“生存”,后说“生活”,后文自亦当如此。故可排除错误选项④。
六、充分利用语境,调动应用能力
例6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整个句子意思连贯。
快乐似花,—————— ;痛苦如草,———————— 。你要享受快乐,更要准备迎接痛苦,医治痛苦,转化痛苦,让痛苦成为你坚强生命的一部分。
答案: 花开花落几时有草舒草卷遍地生 (或:虽精心呵护,总要黯然凋零再彻底铲除,终会悄然生长)
解析: 答题时一要审准题干要求,二要理解所给文段的中心意思。在符合题干字数、格式等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文段中心意思,着重研究“花”和“草”两个喻体的特点,作出富于思辨色彩的描绘。
例7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头渡小镇精巧————①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
————②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③
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
————④风吹雨打,————⑤世事变迁,————⑥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答案: ①而②虽然③但是
④无论⑤无论 ⑥都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及关联词的使用。解题时除了理解句意和注意语境,语法知识中的关联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除了以上六大解题技法,有些语言连贯题可能还需要考虑音节的和谐和押韵等问题(如2001年全国卷第6题),同学们也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