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順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22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语言课程,学习语文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的交流能力。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增强国民的基本素质。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一些落后的教学观念依然充斥在教师的脑海中,这不利于展开素质教育,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一、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高中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要想达成这些目标,语文教师需要摸透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为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作出努力。
第一,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高中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为此,语文教师需要革除一些陈旧的思维,为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作出改变。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过分的关注教材,一些教师注重照本宣科,一篇简短的文章却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笔记,这种灌输式教学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精简课堂结构,以少量的任务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而如何精简教学就成了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难点,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缺乏,这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相对较差。而学生们之所以不喜欢文言文,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没有较多的机会使用这种语言,同时,文言文和现行的白话文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一些倒装句置于文中,学生们常常搞不清这些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自然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就降低了。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比较枯燥,教学量也比较大,学生们常有许多不懂的字词,如果高中语文教师想要凭借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去解析一篇课文,总是会发觉时间不够用,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在讲,学生们在做笔记。这种教学课堂虽然表面上显得很充实,实际上却非常刻板生硬,学生的注意力都在笔记上了,一篇结构精巧,叙事巧妙的文章生生被肢解成了零零碎碎的小段落,学生们自然提不起学习兴趣。由于大量的记笔记,许多学生到下课时甚至会觉得手酸,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精简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思维。在讲解文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自己预习课文,将一些不认识的字词标记出来,利用预习的时间去查出生字的读音和含义,然后让学生概述文章的大意,这样的话学生们就能够基本掌握文章的脉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时间就变少了。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与作者和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们对课文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不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固执的运用一些陈旧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俗话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教学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些教师不能正确的面对这个问题,经常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比较保守的,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比如有些陌生的字词,语文教师可能会念错或者书写错误,如果学生指出来了,语文教师需要以积极地心态去改正自己的问题,然后用一种婉转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让他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再如,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来询问教师,如果语文教师还不够清楚,那么可以如实的告诉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寻问题的答案。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面对学生提出的疑惑时,语文教师需要及时给出解答,让学生消除疑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帮助。
第二,提高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情境教学。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高中语文的教材中,实际上有许多课文都能够进行情景表演,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合理的分配时间,让学生们自主设计角色和台词进行表演,那么将能够深化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像《雷雨》《哈姆雷特》等文章,都是十分适合进行情境表演的素材,教师可以拿出一两堂课的时间,为学生们分配角色,让大家自行准备表演的道具和材料,然后在适宜的场合进行表演。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大家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得到培养。
二、扩大阅读范围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注重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还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们的眼界得到拓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扩大阅读范围,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扩大阅读范围不能只着眼于阅读,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还需要将读和写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后,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写下读书心得,为此,语文教师可以每个月抽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读书汇报。读书汇报是一个集思广益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将自己的思想感悟陈述出来,为其他同学推荐多种多样的好书,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这种活动来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别人那里学到丰富的阅读技巧。
总之,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范围得到扩大,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使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22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语言课程,学习语文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也能增强学生的的交流能力。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增强国民的基本素质。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一些落后的教学观念依然充斥在教师的脑海中,这不利于展开素质教育,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一、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高中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要想达成这些目标,语文教师需要摸透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为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作出努力。
第一,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高中语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为此,语文教师需要革除一些陈旧的思维,为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作出改变。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过分的关注教材,一些教师注重照本宣科,一篇简短的文章却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笔记,这种灌输式教学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精简课堂结构,以少量的任务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而如何精简教学就成了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难点,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缺乏,这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相对较差。而学生们之所以不喜欢文言文,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没有较多的机会使用这种语言,同时,文言文和现行的白话文有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一些倒装句置于文中,学生们常常搞不清这些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自然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就降低了。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课堂比较枯燥,教学量也比较大,学生们常有许多不懂的字词,如果高中语文教师想要凭借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去解析一篇课文,总是会发觉时间不够用,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在讲,学生们在做笔记。这种教学课堂虽然表面上显得很充实,实际上却非常刻板生硬,学生的注意力都在笔记上了,一篇结构精巧,叙事巧妙的文章生生被肢解成了零零碎碎的小段落,学生们自然提不起学习兴趣。由于大量的记笔记,许多学生到下课时甚至会觉得手酸,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精简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思维。在讲解文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先自己预习课文,将一些不认识的字词标记出来,利用预习的时间去查出生字的读音和含义,然后让学生概述文章的大意,这样的话学生们就能够基本掌握文章的脉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时间就变少了。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讲述一些与作者和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们对课文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不和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固执的运用一些陈旧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俗话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一些教学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有些教师不能正确的面对这个问题,经常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比较保守的,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比如有些陌生的字词,语文教师可能会念错或者书写错误,如果学生指出来了,语文教师需要以积极地心态去改正自己的问题,然后用一种婉转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让他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再如,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来询问教师,如果语文教师还不够清楚,那么可以如实的告诉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探寻问题的答案。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面对学生提出的疑惑时,语文教师需要及时给出解答,让学生消除疑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帮助。
第二,提高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强情境教学。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高中语文的教材中,实际上有许多课文都能够进行情景表演,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合理的分配时间,让学生们自主设计角色和台词进行表演,那么将能够深化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像《雷雨》《哈姆雷特》等文章,都是十分适合进行情境表演的素材,教师可以拿出一两堂课的时间,为学生们分配角色,让大家自行准备表演的道具和材料,然后在适宜的场合进行表演。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大家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得到培养。
二、扩大阅读范围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注重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还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们的眼界得到拓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扩大阅读范围,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扩大阅读范围不能只着眼于阅读,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还需要将读和写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后,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督促学生写下读书心得,为此,语文教师可以每个月抽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读书汇报。读书汇报是一个集思广益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将自己的思想感悟陈述出来,为其他同学推荐多种多样的好书,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这种活动来发散自己的思维,从别人那里学到丰富的阅读技巧。
总之,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范围得到扩大,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使学生健康发展。